家族企业管理者能力与盈余质量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家族企业管理者能力与盈余质量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家族企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管理者异质性致使管理者能力对盈余质量产生不同影响。本文以2011-2014年深沪两市A股上市家族企业的经验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家族企业管理者能力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家族企业管理者能力与盈余质量显著正相关,表明家族企业管理者能力越高,盈余管理程度越低,盈余质量越高。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为文献综述,梳理和总结了国内外有关盈余质量研究、家族企业与盈余质量关系研究、管理者能力与盈余质量关系研究等文献,并进一步分析和探讨未来尚需解决的问题;第三章是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包括界定家族企业、管理者能力与盈余质量的有关概念,阐述并分析委托代理理论、高层梯队管理理论以及人力资本理论等理论基础,据此提出研究假设;第四章是研究设计和实证分析,包括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变量定义、模型构建以及实证检验;最后是本文的结论,包括总结全文的研究成果并提出政策建议,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展望。本文得到的主要结论包括:1.家族企业盈余质量高于非家族企业盈余质量。由于家族企业自身的特殊性,第一类代理问题相对较小,而企业的盈余质量主要受到高层管理者的直接影响,家族企业业主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对家族企业盈余质量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且家族企业业主可以对管理者实现有效的监督,因而管理者操控盈余的机动主义动机相对较小,家族企业的盈余质量相对较高。2.家族企业管理者能力越高,企业的盈余质量越高。家族企业能力越高的管理者,越能有效利用企业各种资源,分析出更为可靠的前瞻性信息,从而释放真实盈余信息,提高盈余质量。3.与外聘职业经理人相比,由家族成员担任管理者其能力对盈余质量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家族企业独特的人力资本优势,使家族成员较早的“社会化”,同时家族成员是家族财富的传承者,操纵盈余的可能性很小。4.与非创业型家族企业相比,创业型家族企业管理者能力对盈余质量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创业型家族企业管理者是企业核心业务的创立者,并在企业担任高管职务,与非创业型家族企业管理者相比,其操控盈余的可能性较小。
【关键词】:家族企业 管理者能力 盈余质量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5;F276.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问题的提出12-13
- 1.2 研究意义13-14
- 1.2.1 理论意义13
- 1.2.2 现实意义13-14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14-16
- 1.3.1 研究思路14
- 1.3.2 研究框架14-16
-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16-17
- 1.4.1 研究方法16
- 1.4.2 研究创新16-17
- 第2章 文献综述17-28
- 2.1 盈余质量的研究17-21
- 2.1.1 国外盈余质量的研究17-18
- 2.1.2 国内盈余质量的研究18-21
- 2.2 家族企业与盈余质量的研究21-24
- 2.2.1 国外家族企业与盈余质量的研究21-22
- 2.2.2 国内家族企业与盈余质量的研究22-24
- 2.3 管理层能力与盈余质量的研究24-27
- 2.3.1 国外管理层能力与盈余质量的研究24-25
- 2.3.2 国内管理层能力与盈余质量的研究25-27
- 小结27-28
- 第3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28-36
- 3.1 概念界定28-31
- 3.1.1 家族企业28-29
- 3.1.2 管理者能力29-30
- 3.1.3 盈余质量30-31
- 3.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31-35
- 3.2.1 委托代理理论31-32
- 3.2.2 高层梯队管理理论32-33
- 3.2.3 人力资本理论33-35
- 小结35-36
- 第4章 研究设计与实证分析36-52
- 4.1 研究设计36-41
- 4.1.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36
- 4.1.2 变量定义36-40
- 4.1.3 模型构建40-41
- 4.2 实证分析41-51
- 4.2.1 描述性统计42-44
- 4.2.2 相关性检验44-46
- 4.2.3 多元回归分析46-49
- 4.2.4 稳健性检验49-51
- 小结51-52
- 第5章 研究结论、建议与未来展望52-56
- 5.1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52-54
- 5.1.1 研究结论52-53
- 5.1.2 政策建议53-54
- 5.2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54-56
- 5.2.1 研究局限54
- 5.2.2 未来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6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64-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雪燕,宋国学,郐海娜;中国的家族企业方兴未艾[J];湖南经济;2000年03期
2 宋素娟;家族企业一定要退出历史舞台吗[J];经济师;2000年10期
3 唐震,杨晨;家族企业文化根基的探讨[J];北方经贸;2000年06期
4 高军,王沪军,邓霆;香港家族企业的生长环境[J];上海综合经济;2000年01期
5 关锐;;家族企业的公众化之路[J];中国经济快讯;2001年34期
6 曲力秋;;家族企业能走多远?——丁学良告诫家族企业[J];新经济;2001年10期
7 王连娟;家族企业制度变迁亟待国家有所作为——由“黄河事件”引发的思考[J];管理现代化;2001年01期
8 张亚;家族企业需建立家族成员退出机制[J];宏观经济研究;2001年11期
9 张亚国;家族企业应重视退出机制的建立[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年06期
10 王连娟;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由“黄河事件”引发的思考[J];经营与管理;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玮;;浅谈家族企业核心竞争力[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伟才;;试论非洲华人家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梁磊;杨鲲鹏;邢欣;;家族企业组织演进的进化博弈模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7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秦美琴;;我国家族企业岗位设置初探[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徐莉莉;;中部六省家族企业发展中的典型矛盾分析与对策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云娟;;我国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现状及转型研究——以浙江家族企业为例[A];浙商研究 2010[C];2011年
7 辛金国;;家族企业治理结构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研究——基于上市家族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审计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韩晓舟;万国强;;辽宁家族企业公司治理现状分析[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夏春玉;王鑫文;;论我国中小家族企业的三项修炼[A];中国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孟艳丽;李建德;;家族企业定义探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厚义(社会科学院教授);家族企业之我见[N];北京科技报;2002年
2 文斋;民营家族企业 蜕变从良时代[N];北京科技报;2002年
3 胡永进;“两权合一”造就家族企业生命力[N];北京科技报;2003年
4 石志勇 瘳君;上市家族企业路在何方[N];中国财经报;2002年
5 王洋;家族企业应该提倡[N];中国工商报;2002年
6 黄岩;家族企业渐渐落伍[N];中国工商报;2002年
7 欧倍德亚洲区总裁 李凤江;家族企业如何实现持续发展[N];证券日报;2003年
8 张燕;家族企业前景广阔[N];国际金融报;2001年
9 周凡;全球家族企业榜单公布[N];国际金融报;2003年
10 实习生 程慧编译;欧美家族企业能否薪火相传且看近五年[N];国际金融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兰;东亚家族企业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2 赵瑞君;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中国家族企业权力传承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林宽;中国家族企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王晓婷;基于家庭视角的家族企业传承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文革;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动力模型及实证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6 刘学方;家族企业继承计划模式对继承绩效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刘平青;转轨期中国家族企业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8 吴斌;家族企业理论与当代中国家族企业成长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肖艳;家族企业的制度结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余立智;家族企业的成长机理与变迁路径[D];浙江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玮娜;家庭产权安排与家族企业[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玉艳;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家族企业文化问题的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孔凡强;影响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林艳红;家族企业女性成员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5 黄梓棋;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6 李晶;家庭观在意大利家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7 刘东皇;家族企业:融资和治理结构基于我国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冯卫华;我国家族企业融资难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胡同元;我国家族企业发展的政府“三位”制因探究及其对策[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尹湘炎;家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动因分析与对策思考[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家族企业管理者能力与盈余质量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5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485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