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分析——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本文关键词: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分析——以环渤海地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环渤海44市为研究对象,运用脱钩模型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2~2013年环渤海地区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探讨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1年间环渤海地区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断加强,两者脱钩关系呈现出衰退脱钩→强脱钩→弱负脱钩→强负脱钩的演变规律。空间格局上,区域内部差异较大,京津两市经济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相对协调,区域外围两者脱钩程度较大,以强脱钩、强负脱钩为主;环渤海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在空间分布以拮抗性耦合为主,磨合性耦合为辅,高水平耦合城市较少,从时序变化来看,耦合度和协调度变化趋势基本趋同,总体呈现出稳步上升态势,人力资源与经济发展两系统间协同效应逐步显现。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人力资源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与脱钩 环渤海地区
【分类号】:F272.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人力资源不仅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前提,更是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与经济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正确审视两者的关系,合理开发区域人力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正义;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J];科研管理;1982年04期
2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再投资有关政策的通知[J];四川政报;1999年11期
3 陈耀明;发展中小企业是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0年04期
4 高静;;浅谈品牌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J];现代商业;2007年20期
5 潘云鹤;;唯有产品创新才有自主品牌[J];中国品牌与防伪;2008年12期
6 抑扬;;企业家该写书了![J];中外管理;2008年05期
7 叶小文;;民营经济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招数[J];人民论坛;2010年01期
8 马志刚;;质量导向应贯穿经济发展各环节[J];现代企业;2013年10期
9 中南财经大学经济开发研究中心课题组;关于加快武汉经济发展的新隆中对(上)[J];长江论坛;1993年01期
10 ;为企业创造宽松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J];经济工作通讯;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蔚东;张卫江;朱效荣;李慧;李民;王新春;柴彬;苑庆彬;李颖;高跃兰;杨雨;张宁;于明浩;孙增泰;赵春河;畅彦周;刘思绮;;2010年京津冀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8(2010~2011)[C];2011年
2 郎宝山;刘中东;王年平;闫晓红;;山西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3(2005-2006)[C];2006年
3 刘冠凤;李承新;;2011年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9(2011~2012)[C];2012年
4 常卫华;赵春河;畅彦周;刘思绮;张卫江;朱效荣;杨通林;杨蔚东;苑庆彬;李颖;高跃兰;杨雨;张宁;于明浩;;2011年京津冀地区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9(2011~2012)[C];2012年
5 高红贵;;社会责任:现代企业绿色经济发展的新思考[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6 翟庆昌;李颖;李有为;;天津市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3(2005-2006)[C];2006年
7 朱善利;;创新与经济发展[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王本奎;单成繁;冯国军;李文涛;;辽宁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3(2005-2006)[C];2006年
9 黄君宝;;企业在绿色经济发展中的责任[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10 ;2011年江苏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统计综述[A];2011江苏省民营经济发展报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增伟;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N];长白山日报;2013年
2 记者 李雅洁;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精神宣讲团来衡宣讲[N];衡水日报;2014年
3 记者 魏欢庆;我市“三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N];宿迁日报;2014年
4 本报评论员;再掀民营经济发展新高潮[N];济宁日报;2007年
5 吕东浩;大连市出台政策进一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N];人民政协报;2007年
6 张志方;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献计献策[N];天津日报;2007年
7 浦军邋记者 聂乔;营造良好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N];大连日报;2007年
8 史伟斑邋本报记者;认识再提高力度再加大环境再优化 努力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突破[N];烟台日报;2008年
9 本报评论员;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N];烟台日报;2008年
10 记者 付坚强;我市100家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环境监测员[N];驻马店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揭筱纹;论中小企业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天芹;试论企业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D];西北大学;2001年
2 赵静;邯郸市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4年
3 李国权;民营经济发展与税收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4年
4 韩莹莹;基于政府公共R&D的江苏经济发展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5 陈曦梅;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6 高雪平;总部经济对廊坊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7 张春光;后危机时期俄罗斯中小企业创新的制度环境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8 刘晶;论政府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毛秀英;金融支持安徽省民营经济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10 魏晓皎;社会资本与民营经济发展[D];华侨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区域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分析——以环渤海地区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67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486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