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雷策略对品牌危机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品牌危机类型、品牌声誉的调节作用
本文关键词:抢雷策略对品牌危机修复效果的影响研究——品牌危机类型、品牌声誉的调节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品牌危机 品牌危机修复效果 感知品牌可靠性 抢雷策略
【摘要】:在品牌危机愈演愈烈的现实背景下,如何实现品牌危机修复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企业主动应对危机的视角探讨了抢雷策略(即企业自我揭露危机信息)对品牌危机修复效果的影响,并考察了品牌危机类型和品牌声誉对上述关系的影响。研究一通过2×2的组间设计探讨了品牌危机类型的调节作用,研究二进一步通过2×2×2的组间设计探讨了品牌声誉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功能主导型危机下,无论是高声誉品牌还是低声誉品牌,其抢雷的修复效果均好于不抢雷;(2)道德主导型危机下,抢雷策略仅对高声誉品牌有更好效果,对低声誉品牌无更好效果。本文结论对不同声誉的品牌在两种品牌危机下正确应用抢雷策略以实现品牌危机修复具有借鉴价值。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暨南大学企业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品牌危机 品牌危机修复效果 感知品牌可靠性 抢雷策略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72169)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4A030311022)资助
【分类号】:F273.2
【正文快照】: 引言近五年来,中国发生的品牌危机事件逐年递增,其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使得品牌危机修复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根据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在2007年1月1日至2013年9月30日期间发生的116起危机事件的调查结果,涉事公司越早向投资者披露危机事件信息,投资者的负向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永高;品牌危机的解决之道[J];中华商标;2002年05期
2 陈湘青;浅议品牌危机的特征与管理[J];江苏商论;2004年07期
3 程劲芝;论品牌危机的管理[J];广西轻工业;2004年06期
4 杨音;;如何化解品牌危机并在其中进行机会营销[J];学理论;2005年Z1期
5 崔鑫生;论企业品牌危机的成因及对策[J];内蒙古统计;2005年05期
6 宗永建;;跨国公司品牌危机:原因探析及其启示[J];江苏商论;2006年01期
7 李兴国;;从“感受”的视角解析品牌危机[J];国际新闻界;2006年03期
8 本刊编辑部;;品牌危机,未来的生存挑战[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6年06期
9 王梅;;突发性品牌危机的防范与处理[J];商场现代化;2006年26期
10 陈曙亮;陈颖杰;;品牌危机的心理学解读[J];商业时代;2006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崔鑫生;;“正品牌”和“负品牌”——论企业品牌危机的成因及对策[A];中国商品学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暨学会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董妮;施恩“质量门”后再曝“身份门”品牌危机频出法律风险加剧[N];华夏时报;2010年
2 易家言;怎么应对品牌危机[N];农民日报;2014年
3 吴学安;化解“品牌危机”需要未雨绸缪[N];中国审计报;2014年
4 吴学安;化解品牌危机不妨学学外企[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5 记者 赵信一 通讯员 丁长青 李艳;顺义“品牌危机”论坛为企业支招[N];北京商报;2008年
6 吴学安;尽早补上品牌危机这一课[N];中国工商报;2012年
7 H·弗雷德;直面企业品牌危机[N];中华合作时报;2014年
8 晓冬;自揭家丑才能化丑为美[N];中国企业报;2007年
9 李光斗;从三鹿看企业应如何面对品牌危机[N];中国企业报;2008年
10 行 恩;主动把握时机化解品牌危机[N];中国企业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淑萍;多品牌危机事件对乳品行业信任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锦逵;品牌危机的生成机制与管理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益盈;品牌危机分析及其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朱鸥;网络时代企业品牌危机新论[D];苏州大学;2008年
4 阮小峰;品牌危机应对及恢复管理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5 王倩楠;企业品牌危机效应与防范体系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6 萧仪;品牌危机可修复性研究: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感知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5年
7 贺九群;可辩解型品牌危机中双面信息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8 刘颖颖;品牌承诺对品牌危机信息的抵御作用[D];暨南大学;2016年
9 罗碧霞;农产品品牌危机对竞争品牌的网络溢出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10 巩冲;品牌危机类型对消费者网络集群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6339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633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