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指数型功效函数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以京津冀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指数型功效函数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研究——以京津冀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高技术产业 集群竞争力 AHP-熵值法 指数型功效函数
【摘要】:本文从内生竞争力和外生竞争力两方面影响因素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三级指标体系,用AHP-熵值法综合确定指标的权重。基于维度和阈值改进的指数型功效函数构建了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模型,再由组合赋权法得到综合评价值,由此反映集群竞争力的强弱。对2004~2013年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京津冀高技术产业集群竞争力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04~2011年竞争力增长率较低,增长速度较慢;2011~2013年增长率提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作者单位】: 燕山大学;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集群竞争力 AHP-熵值法 指数型功效函数
【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区域经济视角的产业集群识别、测度和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013203327)
【分类号】:F276.44;F224
【正文快照】: 引言高技术产业是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之外,促进经济增长的新源泉,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当今,产业集群已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特性是提升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关于产业集群的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英;穆荣平;宋河发;王琴;;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2期
2 彭澎;蔡莉;;基于协同学理论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生成主要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朱秀梅;蔡莉;;基于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对知识溢出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4期
4 朱秀梅;;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路径与机理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2期
5 谭笑天;夏青;孙智君;;中国高技术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J];学习与实践;2009年09期
6 张月花;曹娣;薛伟贤;;陕西省高技术产业集群效应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年11期
7 刘和东;李敏;;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动因、影响因素及效应分析[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于伟;倪慧君;;基于模块化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治理和升级机制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9 马力;臧旭恒;;企业衍生效应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10 胡珑瑛 ,叶元煦;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动因分析[J];技术经济;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长沙理工大学经管学院 梁向东邋刘建江;建立和完善信誉机制 促进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N];光明日报;2008年
2 记者 余齐斌;市铁基新材料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获省批准[N];马鞍山日报;2011年
3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李俊杰;以大学理念创新助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N];长江日报;2007年
4 张玉玲;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呈现新特点[N];中国国门时报;2004年
5 唐新;创新政策:高技术产业化和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有效保障[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6 记者 刘大毅;我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降耗3.7%[N];辽宁日报;2014年
7 ;研究部署我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工作[N];辽宁日报;2006年
8 记者 王旭东;产业特色鲜明自主创新能力强[N];绍兴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吴幼祥 通讯员 俞华;自主创新:领跑经济的“新引擎”[N];杭州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毛冠凤;高技术产业集群人才流动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朱秀梅;知识溢出、吸收能力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潘雄锋;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4 许静;约束结构视角下高技术产业集群演化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张危宁;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晓红;高技术产业集群下企业创新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小红;基于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模仿创业决策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沈金生;高技术产业集群化探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于澳洋;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知识溢出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付旭照;高技术产业集群及竞争力评价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5 倪如意;高技术产业集群知识溢出机理与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6 石小金;云南高技术产业集群网络性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7 常永平;基于高技术产业集群的企业吸收能力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韩宝龙;地理与认知邻近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黄斌;系统观点下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动力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10 卢浩;风险投资与高技术产业集群共生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354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63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