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8 01:31
本文关键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相关性研究
【摘要】:本文研究了不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背景下,沪市A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的关系。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可以缓解投资人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代理成本、弥补契约的不完整,使产权主体各方利益更加协调,也是建立有效证券市场的必要条件。已有相关研究主要是在一个稳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环境下,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行探讨,本文试图从一个动态的制度环境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首先选取了沪市A股上市公司2010年度和2011年度849家共计1674个观测样本的面板数据,在2010和2011年度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背景下,采用内部控制信息的主动披露作为高质量内部控制的代理变量,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检验,以探究内部控制水平与盈余质量之间的关系;随后选取了849家公司中的570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搜集这些样本2011和2012年度的相关数据,对2012年度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率先在这部分公司实施后,首次披露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公司盈余质量有无显著变化进行检验,实证研究了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的政策效果。 研究发现,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阶段,主动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公司盈余质量显著高于未披露的公司,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水平可以显著抑制上市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活动,从而提高盈余质量;而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制度的首次推行并未带来受规制上市公司盈余质量的显著提升,也说明内部控制审计和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性披露并没有相应提高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这一政策的施行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建议,增加以证券交易所为评价主体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等级评价制度,以内部控制的目标为导向,通过可被外界观察到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目标达成情况,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级;同时,健全内部控制缺陷认定、应对及披露制度,进一步细化与内部控制缺陷相关的判定标准,明确不同程度缺陷负责层级及相应应对措施。 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检验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首次施行效果提供了初步证据,并开创性地提出了增加以证券交易所为评价主体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等级评价制度的构想。
【关键词】:内部控制信息披露 盈余质量 Jones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5;F276.6;F2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导论10-15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0-12
-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12-15
- 1.2.1 研究思路12-13
- 1.2.2 研究方法13-15
- 2. 文献综述15-23
- 2.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相关研究15-17
- 2.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因素17
- 2.3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的关系17-19
- 2.4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经济后果19-21
- 2.5 国内外研究评述21-23
- 3.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理论分析23-39
- 3.1 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与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简述23-28
- 3.1.1 内部控制的基础理论23-25
- 3.1.2 我国内部控制制度简述25-28
- 3.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理论基础28-35
- 3.2.1. 现代产权理论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28-30
- 3.2.2 委托代理理论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30-32
- 3.2.3 不完全契约理论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32-33
- 3.2.4 有效市场假设理论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33-34
- 3.2.5 信息不对称理论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34-35
- 3.3 盈余质量的基础理论35-39
- 4.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盈余质量的作用机理39-43
- 4.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的关系39-40
- 4.2 内部控制对盈余质量的作用40-41
- 4.2.1 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非故意的错报40
- 4.2.2 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限制故意错报40-41
- 4.3 内部控制审计对盈余质量的影响41-43
- 5.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相关性实证研究43-58
- 5.1 研究假设43-44
- 5.1.1 自愿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43-44
- 5.1.2 强制性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盈余质量44
- 5.2 样本选取44-45
- 5.3 变量选取45-50
- 5.3.1 盈余质量评价变量的选取45-46
- 5.3.2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变量的选取46-47
- 5.3.3 控制变量的选取47-50
- 5.4 描述性统计50-51
- 5.5 实证分析51-58
- 5.5.1 回归模型的建立51-52
- 5.5.2 相关性分析52-54
- 5.5.3 多元回归分析54-58
- 6. 结语58-62
- 6.1 研究结论58-60
- 6.2 本文的主要创新、局限性及后续研究建议60-62
- 参考文献62-67
- 后记67-68
- 致谢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光国;杨金凤;;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吗?[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07期
2 张国清;;内部控制与盈余质量——基于2007年A股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08年Z3期
3 汪炜,蒋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4 曾颖;陆正飞;;信息披露质量与股权融资成本[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5 王斌;梁欣欣;;公司治理、财务状况与信息披露质量——来自深交所的经验证据[J];会计研究;2008年02期
6 林斌;饶静;;上市公司为什么自愿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基于信号传递理论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9年02期
7 杨有红;陈凌云;;2007年沪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研究——数据分析与政策建议[J];会计研究;2009年06期
8 方红星;金玉娜;;高质量内部控制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自愿性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年08期
9 杨清香;俞麟;宋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市场反应研究——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2年01期
10 刘启亮;罗乐;张雅曼;陈汉文;;高管集权、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J];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01期
,本文编号:692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692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