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精益生产的华源莱动生产优化管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精益生产的华源莱动生产优化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以山东华源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精益生产改革为背景,研究了精益生产的基本理论,对该理论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技术路线,并对精益生产在机械制造业实施的成功案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指出精益生产已成为机械制造业在微利时代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各类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详细介绍了农机行业和机械制造业的经济运行态势和市场竞争态势,并针对国内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另外结合农机行业自身的特点对农机行业的市场状态和竞争态势、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通过对山东华源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的经营和产品状态进行详细分析,提出精益生产计划的实施对促进华源莱动的战略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且由于公司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农机行业的市场竞争需要,全面推行和实施精益生产,是当前形势下华源莱动发展壮大的必然出路;而目前华源莱动所拥有的生产设备,经过长时间的磨合技术上已实现了融合,已为精益生产奠定了基础,另外还论述了通过精益生产后,华源莱动将会在生产过程控制、库存管理、质量、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不断改善提升其竞争优势,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借助华源莱动精益生产实施的工作,详细介绍了公司在生产流程、生产过程控制、jit生产优化策略、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5方面开展精益生产的理念、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指出详细、具体的实施措施是对改革的制度保障。最后,总结了华源莱动实施精益生产的运行动态和取得的成绩。列举了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工作方向。本研究不仅在理论上开展详细的研究工作,更重要的是依托了华源莱动实施精益生产工作而进行,研究的实际意义和实际效果完全以直观的状态呈现。希望通过本研究,能进一步提升华源莱动的利润空间,找出不足之处,以有益于公司有效、正确地开展下阶段精益生产工作,为实现企业“成就百年莱动,造福社会民众”的历史重任和“成为动力机械领域卓越制造企业”的理想,以及作为农机制造业实施精益生产指引的使命创造条件。
【关键词】:精益生产 生产流程 过程控制 全面质量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3;F426.4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3
- 第一章 绪论13-23
- 1.1 引言13-14
- 1.2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4-15
- 1.3 精益生产研究现状15-18
- 1.3.1 国外研究现状15-17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7-18
- 1.4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18-21
- 1.4.1 研究的目标18-19
- 1.4.2 研究的主要内容19-21
- 1.5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21-22
- 1.5.1 研究方法21
- 1.5.2 技术路线21-22
- 1.6 本章小结22-23
- 第二章 精益生产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23-37
- 2.1 精益生产的内涵23-24
- 2.2 精益生产的特征24-25
- 2.3 中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现状25-31
- 2.3.1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及特点25-28
- 2.3.2 我国农机行业自身的特点28-30
- 2.3.3 我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30-31
- 2.4 精益生产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31-36
- 2.4.1 机械制造业发展精益生产的必然性31-33
- 2.4.2 精益生产在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现状33-34
- 2.4.3 精益生产在机械制造业的应用特点34-35
- 2.4.4 精益生产在农机行业应用的现状35-36
- 2.5 本章小结36-37
- 第三章 华源莱动现状及问题分析37-48
- 3.1 华源莱动概况及非订单生产特点分析37-38
- 3.2 华源莱动的生产计划管理现状38-39
- 3.3 华源莱动的生产制造过程控制现状39
- 3.4 华源莱动的质量监控现状39-40
- 3.5 华源莱动的生产流程分析40-42
- 3.5.1 公司现有生产流程特点40-41
- 3.5.2 现有生产流程面临的问题41-42
- 3.6 华源莱动生产现存问题原因分析42-43
- 3.7 华源莱动供应产品结构分析43-46
- 3.8 华源莱动仓储现状46-47
- 3.9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华源莱动精益生产改善方案48-67
- 4.1 基于JIT的精益生产的改善48-50
- 4.1.1 基于准时化生产(JIT)的物流体系的构建48-49
- 4.1.2 基于看板的JIT物流的实施49-50
- 4.2 基于TPM的全员设备精益管理50-52
- 4.2.1 设备点检过程的优化51
- 4.2.2 修护保养的精益化51
- 4.2.3 设备现场精益管理51-52
- 4.2.4 设备管理信息化52
- 4.3 基于精益管理的工厂生产布局52-57
- 4.3.1 工厂布局优化52-54
- 4.3.2 大中拖装配线的布局优化54-57
- 4.4 基于精益生产的安全与现场管理57-58
- 4.5 基于信息技术的精益生产与供应链管理58-61
- 4.6 基于精益生产的过程质量控制61-63
- 4.7 基于精益生产的班组管理63-66
- 4.8 本章小结66-67
- 第五章 精益生产改善方案的实施效果评估67-72
- 5.1 供应商体系保障能力显著增强67-68
- 5.2 信息化生产监控平台顺利应用68-69
- 5.3 员工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69-70
- 5.4 现场及安全管理有了明显改观70
- 5.5 减员增效取得显著经济效益70-71
- 5.6 本章小结71-72
- 结论72-73
- 参考文献73-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静;实施精益生产确保优质交付[J];车间管理;2002年04期
2 孙林岩 ,汪建 ,曹德弼;精益生产及其在先进制造中的地位和作用[J];航空制造技术;2003年07期
3 时东艳,程龙生;精益生产和6σ管理[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年01期
4 闫俊伢 ,邹震;精益生产的魔力[J];电子商务;2004年05期
5 西蒙;精益生产 以人为本[J];发明与创新;2004年11期
6 罗振璧,张书桥,王志华;精益生产的竞赛(上):正确理解精益生产[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5年02期
7 方明;精益生产新模式[J];现代制造;2005年10期
8 陈心德;构建精益企业 实现精益生产[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9 蒋美仙,林李安,张烨;精益生产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年12期
10 陈亚绒;逐步实施精益生产[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小明;;生产现场系统化改善的应用性研究[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郑凯;;以精益生产为载体 深化南车四方车辆有限公司安全生产[A];第三届铁路安全风险管理及技术装备研讨会论文集(中册)[C];2012年
3 武淑萍;;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应用现状[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4 周大林;;浅谈精益生产基本原则[A];江苏省汽车工程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学光;;船舶精益生产和现代化[A];2011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造船工艺学术委员会造船企业精益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冯海明;;关于实现“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探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杨光薰;乔立红;张希伦;贾作辉;;从成组技术到精益生产向大规模定制方向前进[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王文飞;党英峰;;步入精益生产时代[A];河南省烟草学会2005年学术交流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礼;刘顺强;;精益生产在美利信压铸公司中的应用[A];2012(第22届)重庆市铸造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周忠发;雒孟刚;;信息化条件下精益生产管理体系的探究与构建[A];2012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继征;精益生产,,离我们有多远[N];中国纺织报;2005年
2 徐凤英;推进精益生产 拉动管理创新[N];中国航空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刘永;渐脱福特制阴影 广州本田与精益生产零距离[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4 何成;安大公司全面实施精益生产管理[N];中国航空报;2006年
5 郭旭之;开展精益生产 促进快速发展[N];中国航空报;2006年
6 伍晖;泛华厂实施精益生产取得阶段性成果[N];中国航空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林育智;“轴承企业远没达到精益生产”[N];机电商报;2007年
8 谭建伟;精益生产让企业降成本增效益[N];深圳特区报;2006年
9 金志良邋蒋松羊;杰克:“精益生产”出“双赢”[N];台州日报;2007年
10 曲小研;精益生产有效降低生产成本[N];消费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洪亮;离散制造企业精益生产实施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车建国;多品种小批量下精益生产系统的改进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3 郭宏斌;基于精益生产理论的卷烟机械制造企业物流系统优化及仿真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4 周延虎;精益六西格玛集成应用的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宫伟军;流态产品的大规模定制与精益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涛;精益生产在海尔的应用与创新[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2 刘红军;制造业实施精益生产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陈胜;新达公司精益生产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4 张瑞兴;基于持续改善推进精益生产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5 李登记;基于精益生产理论的换模过程改进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王立柱;精益生产在亚特公司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郭志勇;Y公司精益生产方案设计与实施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顾啸峰;精益生产工具和测量指标在万向节生产线的应用[D];复旦大学;2009年
9 王先进;X公司信号源生产线精益生产再造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王建罡;精益生产在制造企业中的实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192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719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