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资产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07:23

  本文关键词: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资产的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声誉 品牌资产 消费者感知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这一巨变,企业在寻求自身发展的同时,逐渐认识到了品牌潜在的巨大价值,并将其视为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Aaker and Joachimsthaler(2000)表明,品牌资产是一个企业单元中重要的因素,建立品牌资产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现代企业竞争中,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获得竞争力与竞争优势的一种特殊手段。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品牌资产。在品牌制胜的时代,很多企业试图通过CSR活动来提升品牌资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消费者的道德判断。消费者是一个品牌建立的重要基础,消费者的道德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购买行为。企业声誉是企业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一项无形资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道德判断和评价。Hsu(2012)论证了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声誉的作用机制,说明积极的企业社会责任活动会导致高水平的企业声誉。良好的声誉能够提升消费者服务体验,改善关系质量。Chuadhuri(2002)的研究建立了企业声誉与品牌资产关系模型,认为企业经营者可以通过提供独特的服务,建立良好的企业声誉来增强品牌资产。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影响企业声誉和品牌资产已经众所周知,但是很少有人明确指出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声誉和品牌资产的影响机制(e.g.Hsu,2012;Lai et al.2010)。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声誉、品牌资产三者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验证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资产的影响机制,以及企业声誉在该机制中的作用。在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文献资料整理总结的基础之上,构建了理论模型。该模型以企业社会责任为自变量,品牌资产为因变量,企业声誉为中介变量。并根据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借鉴国内外研究的量表,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有效问卷255份,并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的结论。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显著正向影响品牌资产及其三个维度(品牌忠诚、感知质量、品牌联想);企业社会责任正向影响企业声誉及其两个维度(企业情感声誉、企业认知声誉);企业声誉显著正向影响品牌资产及其三个维度(品牌忠诚、感知质量、品牌联想);企业声誉在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资产之间,以及品牌资产的各个维度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其中,企业声誉在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联想关系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忠诚之间、社会责任和感知质量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本研究为企业制定营销策略提供一定的帮助,提出企业建立和维护品牌资产的合理化建议。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加强与消费者CSR信息沟通,塑造良好企业形象,提高声誉水平,以促进品牌资产的建立、维护和提升。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声誉 品牌资产 消费者感知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0;F273.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11-13
  • 1.2 研究意义13-14
  • 1.3 研究方法14-15
  • 1.4 研究框架15-17
  • 第2章 文献综述17-33
  • 2.1 企业社会责任17-20
  • 2.2 企业声誉20-24
  • 2.3 品牌资产24-29
  • 2.4 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声誉和品牌资产29-33
  • 第3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33-37
  • 3.1 理论模型构建33-34
  • 3.2 研究假设34-37
  • 第4章 研究方法37-39
  • 4.1 研究对象及数据收集方式37
  • 4.2 研究变量的操作性定义与研究工具37-39
  • 第5章 数据统计与结果讨论39-52
  • 5.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39
  • 5.2 信度与效度分析39-43
  • 5.3 相关分析43-45
  • 5.4 回归分析与假设检验45-49
  • 5.5 研究结果49-52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52-55
  • 6.1 研究结论52-53
  • 6.2 管理启示53-54
  •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62
  • 附录62-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兰诗;;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培育企业声誉[J];公关世界;2004年10期

2 黄晓红;企业声誉的内涵、形成及效应[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华勋;企业声誉比业绩更重要[J];企业文化;2005年01期

4 斯特凡·斯特恩;;企业声誉:未雨绸缪远离麻烦[J];青年记者;2006年23期

5 赵锡锋;;对企业声誉评价研究的综述[J];价值工程;2007年04期

6 李志强;;企业声誉的建设与维护[J];经营与管理;2008年02期

7 孟丽彦;;恪尽社会责任 提高企业声誉——让企业成为社会的公民[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8年S4期

8 符加林;;企业声誉的七大效应[J];北方经贸;2008年09期

9 张世新;张敏;;基于企业声誉理论的品牌价值提升[J];商场现代化;2009年35期

10 魏洪茂;;企业声誉与消费者忠诚度关系浅析[J];企业技术开发;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晏国祥;;中国企业声誉测评指标体系构建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2 耿筱丹;毕楠;;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企业声誉价值创造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丁艳;企业声誉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2 伟 大;维护企业声誉成为中国CEO工作核心内容[N];中国企业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黄海川;企业声誉和盈利能力[N];经济观察报;2004年

4 王从军;名声的价值[N];中国质量报;2006年

5 益普索大中华区营销传播总监 王青云邋益普索(中国)研究副总监 贾艳丽;企业声誉,你管理得如何?[N];中国经营报;2008年

6 记者 柳德新;首个企业声誉监测报告出炉[N];湖南日报;2008年

7 王晶;企业参加公益有助声誉提升[N];中国妇女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勾晓峰 实习生 李峥;企业声誉靠利益相关者维护[N];经济参考报;2006年

9 本版编辑邋益普索 苏菲;在重大事件中管理企业声誉[N];中国联合商报;2008年

10 晓瑗;美国企业声誉排行榜出炉[N];人民邮电;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娅雄;不同产品伤害危机情景中原有良好企业声誉的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2 张春香;新办高科技企业声誉、风险投资获得与技术创新[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3 欧阳哲;危机情境下企业声誉对利益相关者行为反应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4 张杨;中国企业声誉结构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孙莹;企业人格视域中的企业声誉评价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6 和芸琴;企业声誉内部管理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7 金序能;中介企业声誉形成机理及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徐双庆;企业声誉对消费者忠诚影响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9 孙立阳;基于态度理论的企业特征、企业声誉与企业绩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锡锋;企业声誉及其价值评估[D];山东大学;2007年

2 谢海雷;危机反应策略对企业声誉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朱薇;基于声誉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策略研究[D];兰州财经大学;2015年

4 武敏;高管团队背景特征对企业声誉的影响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5 董超;老字号企业声誉及其驱动因素、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D];东华大学;2016年

6 王芳羚;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声誉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6年

7 展晓宁;消费者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和品牌资产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刘靓;企业声誉的构成及其驱动因素测量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沈泽;基于消费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声誉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刘志刚;基于求职者视角的企业声誉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237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7237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8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