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机构投资者持股、股权结构与公司违规行为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2 08:44

  本文关键词:机构投资者持股、股权结构与公司违规行为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机构投资者 股权集中度 股权性质 公司违规行为


【摘要】:我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以来,公司违法违规事件屡禁不止,不仅影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阻碍其对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投资者的正当权益,辜负了他们对证券市场的期望。因此审视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现状,我们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去应对。一直以来,公司内部治理结构是研究公司违规行为的重点,大量的文献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审计委员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造成公司违规行为的因素不仅仅归因于其自身治理结构的不合理性,我们更应将视角放至外部治理因素中。机构投资者作为对证券市场上有潜在影响力的团体,随着其在公司的股权份额不断增加,对上市公司的有利作用日益凸显,它在研究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中无疑是一种重要的外部治理因素。因此,本文选取2011-2014年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从机构投资者和股权结构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两者是否能够对公司违规行为起到抑制作用,同时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关系研究置于股权结构背景下,进一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否因股权结构的不同存在差异。实证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违规行为存在抑制作用,即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违规可能性越低。股权结构中股权集中度与公司违规行为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在不同股权结构中表现出差异性,通过对股权集中度的分组检验发现,在高股权集中度样本中,机构投资者对公司违规行为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在低股权样本中,机构投资者与公司违规行为显著负相关。可见,股权的集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违规行为起到防范作用,但过高的股权集中度又会弱化机构投资者对公司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不利于外部治理因素对公司违规行为的作用发挥。股权性质分组检验发现,在国有控股公司中,机构投资者与公司违规行为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机构投资者对违规行为存在抑制作用。所以,本文认为机构投资者的股东积极作用的有效发挥受到股权结构的影响,每个公司应根据自身结构选择适当的股权结构,通过内外两方面规避公司违规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 股权集中度 股权性质 公司违规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11
  • 1.1.2 研究意义11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11-12
  • 1.2.1 研究思路11-12
  • 1.2.2 研究方法12
  • 1.3 研究内容与创新12-15
  • 1.3.1 研究内容12-13
  • 1.3.2 研究框架13
  • 1.3.3 创新点13-15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分析15-20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15-17
  • 2.1.1 机构投资者概念界定15-16
  • 2.1.2 股权结构概念界定16-17
  • 2.1.3 公司违规行为概念界定17
  • 2.2 相关理论分析17-19
  • 2.2.1 委托代理理论17-18
  • 2.2.2 股东积极主义理论18-19
  • 小结19-20
  • 第3章 文献综述20-30
  • 3.1 机构投资者研究综述20-22
  • 3.2 股权结构的研究综述22-26
  • 3.2.1 股权集中度的文献综述22-25
  • 3.2.2 股权性质的文献综述25-26
  • 3.3 公司违规行为的文献综述26-28
  • 3.4 文献评述28-29
  • 小结29-30
  • 第4章 研究设计30-37
  •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30-33
  • 4.2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33
  • 4.3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33-36
  • 4.3.1 变量定义33-35
  • 4.3.2 模型设计35-36
  • 小结36-37
  • 第5章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37-46
  • 5.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37-38
  • 5.2 变量的相关性检验38-39
  • 5.3 回归分析39-44
  • 5.3.1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违规行为39-40
  • 5.3.2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违规行为40-41
  • 5.3.3 分样本检验41-44
  • 5.4 稳健性检验44-45
  • 小结45-46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46-49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46-47
  • 6.2 政策建议47
  • 6.3 研究局限47-49
  • 参考文献49-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55-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屠光绍;保护投资者利益的6项措施[J];中国改革;2001年02期

2 陈国进,赵向琴,林辉;上市公司违法违规处罚和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3 金永红;;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基础、问题及其对策[J];特区经济;2006年09期

4 余劲松;;法律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国际比较[J];浙江金融;2007年05期

5 ;建立公正的市场秩序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资本市场;2008年01期

6 李乐乐;章文芳;刘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现状分析[J];财会通讯;2010年02期

7 马相双;;职场感悟:基金销售如何保护投资者利益[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0年05期

8 钱露;;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财贸研究;2010年04期

9 陈小林;;信息环境、法律制度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经济经纬;2011年04期

10 曹明;;中国国际板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分析[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志伟;孙铮;;我国公司治理影响下的会计准则研究——基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一个分析框架[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李海英;;机构投资者、股价稳定性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2011年年会暨第二十四次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海英;;机构投资者、股价稳定性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季先;投资者维权期待“国家队”[N];证券时报;2007年

2 记者 涂艳;基金业协会:基金销售要引导“投资者唯上”[N];上海证券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申屠青南;“全面充分补偿投资者目标基本实现”[N];中国证券报;2013年

4 记者 高国华;投资者利益保护难题待解[N];金融时报;2013年

5 江帆;保护投资者利益重在“授人以渔”[N];经济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侯捷宁;海联讯出资2亿元补偿投资者[N];证券日报;2014年

7 记者 马婧妤;违规发行人主动补偿投资者[N];上海证券报;2014年

8 上海市联合律师事务所 贝政明邋律师;完善期货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N];期货日报;2007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杨波;基金销售要坚守“投资者唯上”道德律[N];证券时报;2012年

10 ;保护投资者利益不能止于重罚[N];上海金融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代涛;中国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政治机制和适应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王俊飚;基于投资者视角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D];山西大学;2008年

3 余述胜;公众投资者利益保护[D];厦门大学;2006年

4 文淑惠;投资者利益保护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晓晖;中国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修伟祥;“大家投”股权众筹案例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樊晓娜;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与投资者利益保护关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4 杨育;机构投资者持股、股权结构与公司违规行为关系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5 王丽菊;投资者利益保护法对金融市场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8年

6 薛潇;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投资者利益保护[D];厦门大学;2009年

7 黄梁波;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投资者利益保护[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8 杜灵;资产证券化中投资者利益的保护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健;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投资者权利保护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陈英杰;会计信息质量与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586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9586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d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