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模式下移动互联网的网络中立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平台模式下移动互联网的网络中立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网络中立 双边市场 移动互联网 零定价 无约束定价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宽带领域的网络中立性争论向移动无线网络领域转移,争论有愈演愈烈的趋势。201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重新确定了"网络中立"立法。随后,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通过了将于2017年取消"漫游费"的提案,以遵循"网络中立"的原则。中国相关部门和机构也在研究对内容服务商收费的合理性。双边市场理论的兴起和在创新领域的应用,使"网络中立"可以从新的角度进行研究。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双边市场,包括三个部分:网络服务提供商(ISP)、网络内容提供商(CP)和用户,ISP即电信运营商作为平台企业,CP和用户分居两边。双边市场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市场中存在一个企业平台,另一方面在市场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用户,它们通过平台发生作用或进行交易。平台中的一方收益取决于平台中另一方的用户的规模大小。移动互联网双边市场具有以下特征:(1)网络外部性(2)多平台接入(3)平台双方需求互补(4)价格结构非中性,其中网络外部性是其最基础的特征。首先分析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商业模式,国内外学者对双边市场理论的研究与贡献以及移动互联双边市场的特征。其次,基于双边市场理论对移动互联网的网络中立性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建立了移动互联网的双边市场数学模型,包括垄断网络服务提供商平台的双边市场模型和垄断竞争网络服务提供商平台的双边市场模型。针对两种双边市场模型,每个模型分别从网络服务提供商的零定价和无约束定价两方面进行分析,根据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将模型分为两个阶段,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纳什均衡,然后比较分析各方收益和社会福利并得出结论。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首先对论文的结论进行总结,然后依据结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在移动互联网监管方面提出了以下四点相关建议:(1)建议独立移动互联网的监管机构。(2)规范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3)实现互联互通,降低用户的转移成本。(4)健全举报机制。最后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垄断ISP平台双边市场模型中,在网络中立条件下,ISP制定的单位流量价格要高于网络非中立,ISP的用户的需求量低于网络非中立,CP的需求量大于网络非中立;同时CP的利润和社会总福利要大于网络非中立,但是CP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小于网络非中立,并且ISP制定通道费用的大小取决于差异性参数。第二,在垄断竞争ISP平台双边市场模型中,市场存在对称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各变量和平台各方收益的变化与垄断模型大致相同;不同之处是,垄断竞争模型的网络中立条件下,ISP的利润要大于网络非中立,消费者剩余小于网络非中立。第三,内容供应商的单边属性和多边属性特征影响双边市场的各方收益和社会福利的大小,并且这种影响是正效应还是负效应取决于内容供应商的差异性参数,即广告收益、点击率、边际效用和成本参数。但是多边属性的社会总福利往往大于单边属性。第四,网络非中立ISP平台将有助于改变网络拥挤与内容服务过度(如垃圾信息)的问题;有助于改进内容提供商的内容质量,但是网络中立更有利于社会福利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网络中立 双边市场 移动互联网 零定价 无约束定价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9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引言9-17
- 1.1 选题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2.1 选题的理论意义10-11
- 1.2.2 选题的实用价值11
-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1-15
-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12-14
-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14-15
- 1.4 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15-16
- 1.4.1 研究方法15
- 1.4.2 结构安排15-16
-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16-17
- 2 移动互联网的双边市场分析17-23
- 2.1 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发展现状17-20
- 2.2 移动互联网的双边市场理论20-23
- 2.2.1 双边市场的概念20-21
- 2.2.2 移动互联网的双边市场特征21-23
- 3 模型假设及平台各方利益模型23-28
- 3.1 模型假设23-25
- 3.1.1 垄断模型假设23-24
- 3.1.2 垄断竞争模型假设24-25
- 3.2 网络服务提供商25-26
- 3.3 内容提供商26-27
- 3.4 用户27-28
- 4 垄断平台的均衡28-37
- 4.1 零定价模式下子博弈精炼均衡28-31
- 4.1.1 第二阶段:用户和CP的选择28-29
- 4.1.2 博弈第一阶段:ISPA的选择29-30
- 4.1.3 用户的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30-31
- 4.2 无约束定价模式下子博弈精炼均衡31-34
- 4.2.1 用户和CP的选择31-32
- 4.2.2 博弈第一阶段:ISP_A的选择32-33
- 4.2.3 用户的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33-34
- 4.3 垄断ISP平台下两种定价模式的对比34-37
- 4.3.1 网络中立对ISP利润的影响35
- 4.3.2 网络中立对CP利润和消费者福的影响35-36
- 4.3.3 网络中立对社会总福利的影响36-37
- 5 垄断竞争平台的均衡37-49
- 5.1 零定价模式下子博弈精炼均衡37-41
- 5.1.1 博弈第二阶段:用户和CP的选择37-38
- 5.1.2 博弈第一阶段:ISP的选择38-40
- 5.1.3 用户的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40-41
- 5.2 无约束定价模式下子博弈精炼均衡41-46
- 5.2.1 博弈的第二阶段:用户和CP的选择41-42
- 5.2.2 博弈的第一阶段:ISP的选择42-43
- 5.2.3 用户的消费者剩余和社会总福利43-44
- 5.2.4 单归属性CP的各方利益和社会总福利44-46
- 5.3 垄断竞争ISP平台下两种定价模式的对比分析46-49
- 5.3.1 网络中立对ISP利润的影响46-47
- 5.3.2 网络中立对CP利润和用户效用的影响47
- 5.3.3 网络中立对社会福利的影响47
- 5.3.4 单归属性和多归属性的对比47-49
- 6 结论与政策建议49-56
- 6.1 结论49-50
- 6.2 移动互联网网络规制建议50-53
- 6.3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53-56
- 6.3.1 本文的不足53-54
- 6.3.2 进一步研究方向54-56
- 参考文献56-59
- 后记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澄清;;互联网管理创新是主旋律[J];中国新通信;2006年01期
2 ;中国政府支持互联网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J];中国信息界;2006年06期
3 钟瑛;;我国互联网管理模式及其特征[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K.N.库克尔;;谁将控制互联网?[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5 申琰;吴泽群;;互联网全球性规则形成的最新进展及启示[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8年05期
6 彭云;;齐抓共管 共同探索互联网管理长效机制 四川13部门首次召开互联网管理工作联席会议[J];通信与信息技术;2009年02期
7 刘瑛;张方方;;我国互联网管理目标的设定与实现[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04期
8 李振坤;;在上海市互联网协会第二届会员大会上的致辞(节选)[J];电信快报;2009年10期
9 钟瑛;;互联网管理模式、原则及方法探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江苏省互联网协会对互联网兼职管理队伍进行集中培训[J];互联网天地;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菁菁;;浅析西方国家互联网管理的通行做法[A];第二十一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涛甫;;“脱嵌”与“回笼”——中国互联网的规制路径初探[A];数字未来与媒介社会2[C];2010年
3 黄澄清;;互联网的约束与发展[A];新媒体:竞合与共赢[C];2007年
4 苏少林;;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互联网管理工作的思考[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张密;陆奕;;互联网药品服务监管现状和发展趋势[A];2012年中国药学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十二五”医药科学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2年
6 黄志雄;万燕霞;;论互联网管理措施在WTO法上的合法性——以“谷歌事件”为视角[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贾永亮 实习生 叶婧;互联网管理继续强化[N];金华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蔡晓华;全州互联网管理工作会议在昌召开[N];凉山日报(汉);2005年
3 朱新开;我市加强互联网管理倡导文明上网[N];江阴日报;2007年
4 记者 卞晨光;联合国筹建互联网管理论坛[N];科技日报;2006年
5 ;首届互联网管理论坛挑战美国“垄断”[N];网络世界;2006年
6 吕燕 振兴;我市建立互联网管理联席制度[N];宜兴日报;2006年
7 童巍;德国互联网管理及启示[N];黄冈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张意轩;互联网规划助力行业发展[N];人民日报;2012年
9 记者 姜巽林 王丹容;努力提高互联网管理科学化水平[N];温州日报;2012年
10 本报驻韩国记者 莽九晨;韩国 不断加强互联网管理[N];人民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瑛;互联网使用对个体健康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黄刚;整合与互动[D];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
4 郑素侠;互联网使用与内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宇;互联网普惠金融模式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5年
2 张彦琰;基于互联网的社区管理创新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3 Gregor Seuffert;[D];复旦大学;2014年
4 崔杰;论互联网给宗教世界带来的冲击[D];复旦大学;2013年
5 王智博;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务平台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翔;互联网时代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7 仇健;扬州市政府互联网治理研究[D];扬州大学;2015年
8 妍彦;互联网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9 淳于雯;T产险山东分公司互联网营销策略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6年
10 姜帆;移动互联网对西北地区高校体育赛事影响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0960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096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