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1 07:44

  本文关键词: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兴产业 技术标准联盟 协同创新 机制


【摘要】:当前的竞争已经由产品、技术竞争上升到了标准竞争,掌握了技术标准就意味着在竞争中掌握了主动权甚至是控制权。在新兴产业领域中,全球范围内的技术标准战尤为普遍,基于技术标准导向组建产业联盟(即产业技术标准联盟)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新兴产业重要技术标准的主要模式。因此,为了提升我国新兴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如何通过技术标准联盟协同创新高效率地运作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亟需一套先进的管理理论方法提供有效支持。因此,在我国大力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全面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的新时期下,针对我国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创新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系统构建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协同创新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揭示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协同创新机理,提出协同创新机制框架。在对国内外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及协同创新相关研究动态进行分析和评述的基础上,分析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的内涵、特征、功能与结构,识别技术标准联盟协同创新的关键要素,揭示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协同创新机理;提出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协同创新机制框架。 设计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战略协同机制。分析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战略协同机制构成与要点,设计战略性主体与资源识别指标体系与方法,并进一步构建战略协同度测算方法;分别提出战略性主体与战略性资源的协同保障机制。 设计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创新过程协同机制。提出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创新过程协同机制框架,设计技术标准联盟协同创新任务分解与资源整合机制,构建技术标准联盟创新过程协同管理方法:模块化管理方法、平台辐射式管理方法以及链式管理方法;结合产业技术路线图建立技术标准联盟协同创新实施机制,并围绕进度、质量、成本和风险设计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协同创新控制机制。 设计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专利协同机制。提出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专利协同的内涵与框架,分析专利协同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方式,通过问卷调查与回归分析确定专利协同的关键影响因素,明确专利协同机制要点;设计联盟专利价值评估体系与筛选规则、专利许可方案以及专利许可收益分配机制。 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以TD产业联盟为实证研究对象,运用质性分析和演化分析相结合的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联盟发展历程,分析联盟战略协同、创新过程协同和专利协同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三方面机制的优化策略,为TD产业联盟提高协同创新效率和效果提供机制保障和策略支持。 本文在对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协同创新机制揭示、协同创新机制系统设计以及对TD产业联盟的案例实证,,可为我国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提高合作效率与创新水平、加速技术标准化进程以及全面提升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先进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方法支持。
【关键词】:新兴产业 技术标准联盟 协同创新 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3.1;F276.44;F62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8
  • 第1章 绪论18-32
  • 1.1 研究背景18-19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19-29
  • 1.3.1 新兴产业研究现状19-22
  • 1.3.2 产业技术标准联盟研究现状22-26
  • 1.3.3 协同创新研究现状26-28
  • 1.3.4 国内外研究评述28-29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29-32
  • 1.4.1 研究内容29-30
  • 1.4.2 研究方法30
  • 1.4.3 技术路线30-32
  • 第2章 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协同创新机理与机制框架32-55
  • 2.1 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特征与结构32-35
  • 2.1.1 技术标准的界定32-33
  • 2.1.2 新兴产业及其技术标准联盟的内涵与特征33-34
  • 2.1.3 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的功能与结构34-35
  • 2.2 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协同创新要素与过程35-41
  • 2.2.1 联盟协同创新的内涵35-36
  • 2.2.2 联盟协同创新的关键要素36-40
  • 2.2.3 联盟协同创新的演化过程40-41
  • 2.3 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协同创新机理41-45
  • 2.3.1 联盟协同创新的自组织特征42-43
  • 2.3.2 联盟协同创新的序参量识别43
  • 2.3.3 联盟协同创新的控制参量43-44
  • 2.3.4 联盟协同创新的自组织演化44-45
  • 2.4 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协同创新机制框架45-54
  • 2.4.1 协同创新机制设计原则46
  • 2.4.2 协同创新机制作用模型46-52
  • 2.4.3 协同创新机制框架构建52-54
  • 2.5 本章小结54-55
  • 第3章 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战略协同机制55-77
  • 3.1 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战略协同的总体框架55-57
  • 3.1.1 战略协同的对象55-56
  • 3.1.2 战略协同机制构成56-57
  • 3.1.3 战略协同机制设计要点57
  • 3.2 战略性主体与资源识别机制57-63
  • 3.2.1 战略性主体识别指标体系57-59
  • 3.2.2 战略性资源要素识别指标体系59-60
  • 3.2.3 战略性主体与资源识别方法60-63
  • 3.3 协同度测算方法设计63-68
  • 3.3.1 协同度测算思想与方法63-64
  • 3.3.2 战略性主体子系统序参量64-66
  • 3.3.3 战略性资源子系统序参量66-67
  • 3.3.4 协同度测算步骤67-68
  • 3.4 战略协同保障机制68-75
  • 3.4.1 战略性主体协同保障机制68-71
  • 3.4.2 战略性资源协同保障机制71-75
  • 3.5 本章小结75-77
  • 第4章 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创新过程协同机制77-104
  • 4.1 协同创新过程管理机制框架设计77-80
  • 4.1.1 创新过程协同机制设计依据77-78
  • 4.1.2 协同创新过程管理机制构成78-80
  • 4.2 协同创新任务分解与资源整合80-84
  • 4.2.1 协同创新任务模块化分解80-81
  • 4.2.2 协同创新资源整合机制81-84
  • 4.3 协同创新过程管理方法84-96
  • 4.3.1 模块化管理方法85-88
  • 4.3.2 平台辐射式管理方法88-94
  • 4.3.3 链式管理方法94-96
  • 4.3.4 三种协同创新过程管理方法比较96
  • 4.4 协同创新实施与过程控制机制96-102
  • 4.4.1 协同创新实施机制96-100
  • 4.4.2 协同创新过程控制机制100-102
  • 4.5 本章小结102-104
  • 第5章 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专利协同机制104-126
  • 5.1 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专利协同机制要点104-109
  • 5.1.1 新兴产业技术标准联盟专利协同内涵104-105
  • 5.1.2 专利协同关键影响因素分析105-108
  • 5.1.3 专利协同机制要点108-109
  • 5.2 专利价值评估体系与筛选规则109-114
  • 5.2.1 专利价值评估体系109-111
  • 5.2.2 专利筛选规则111-114
  • 5.3 专利许可方案114-119
  • 5.3.1 专利许可流程114-115
  • 5.3.2 专利许可原则115-116
  • 5.3.3 专利许可模式与策略116-119
  • 5.4 专利许可收益分配机制119-125
  • 5.4.1 专利许可收益分配原则119-120
  • 5.4.2 专利许可收益分配流程120-121
  • 5.4.3 专利许可收益分配方案构成121-122
  • 5.4.4 基于伙伴意见集成的分配系数确定方法122-125
  • 5.5 本章小结125-126
  • 第6章 TD 产业联盟实证研究126-153
  • 6.1 TD 产业联盟发展历程126-127
  • 6.2 TD 产业联盟战略协同机制127-136
  • 6.2.1 战略主体与资源识别127-131
  • 6.2.2 战略协同度确定131-134
  • 6.2.3 战略协同机制优化策略134-136
  • 6.3 TD 产业联盟创新过程协同机制136-144
  • 6.3.1 创新过程协同机制现状分析136-139
  • 6.3.2 创新过程协同机制问题分析139-141
  • 6.3.3 创新过程协同机制优化策略141-144
  • 6.4 TD 产业联盟专利协同机制144-152
  • 6.4.1 专利协同现状144-149
  • 6.4.2 专利协同机制优化策略149-152
  • 6.5 本章小结152-153
  • 结论153-155
  • 参考文献155-167
  • 附录167-17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170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170-171
  • 致谢17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刚;朱凌;金s

本文编号:1125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125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b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