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广告性诉求与卷入度对消费者注意影响的眼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3 04:25
本文关键词:网络广告性诉求与卷入度对消费者注意影响的眼动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网络广告正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而性诉求网络广告作为一种新兴的广告形式,正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当中,并以其独有的优势迅速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及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备受国外广告商青睐。但目前,国内对于性诉求网络广告的研究尚有不足,并未形成完整的理论结构。因此,本文采用眼动研究方法,从两个实验角度进行分析,探究性诉求网络广告的内在机理,得出相应结论,希望能弥补当前理论的不足,并在实际生活中为企业的广告设计与广告投放行为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意义。 本文实验一从性诉求元素是否影响消费者的眼动轨迹出发,分析性诉求元素是能否吸引消费者的注视及对比男女消费者对性诉求元素注视程度上的差异。在控制好相应的广告内源性与外源性因素后,实验结果表明:在无认知负荷情况下,(1)被试对于性诉求广告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非性诉求广告,且对女性单人,身体部分裸露的广告背景关注程度最高。(2)相比女性,男性更易受到性诉求广告的吸引。(3)性诉求网络广告对于女性被试的注视行为产生了影响,但注视程度明显不如男性被试。 实验二采用双因素重复实验设计,将影响广告效果的产品卷入度因素融入实验当中,探究性诉求元素与产品卷入度对消费者注视影响的研究。在控制好相应的广告内源性与外源性因素后,实验结果表明:在有认知负荷情况下,(1)被试对于性诉求广告的关注程度明显高于非性诉求广告,(2)卷入度不同的产品会对被试浏览广告图片时的眼动轨迹产生影响。(3)男性的认知与信息加工能力要强于女性。(4)男女对于性诉求元素关注程度无差异。
【关键词】:性诉求 网络广告 卷入度 眼动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9;F713.8;F27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第1章 绪论12-18
- 1.1 研究背景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3 问题提出13-14
- 1.4 研究方法及本文框架结构14-17
- 1.4.1 研究方法14-15
- 1.4.2 本文框架结构15-17
- 1.5 主要创新点17-18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18-34
- 2.1 性诉求广告相关概念18-19
- 2.1.1 性诉求元素概念18-19
- 2.1.2 性诉求广告概念19
- 2.2 性诉求网络广告可行性研究19-21
- 2.2.1 在法律框架范围之内19
- 2.2.2 消费者对于性诉求广告的态度19-20
- 2.2.3 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20-21
- 2.3 性诉求广告效果研究21-23
- 2.3.1 性诉求广告前期研究21
- 2.3.2 性诉求广告后期研究21-23
- 2.4 性别对性诉求广告影响的效果分析23-25
- 2.4.1 性诉求广告对男性消费者的影响23-24
- 2.4.2 性诉求广告对女性消费者的影响24-25
- 2.5 网络广告内源性因素的影响研究25-29
- 2.5.1 卷入度对消费者影响的相关研究25-27
- 2.5.2 时间压力对广告效果的影响研究27-28
- 2.5.3 认知负荷对广告效果的影响研究28
- 2.5.4 社会背景对广告效果的影响研究28-29
- 2.6 网络广告外源性因素的影响研究29-32
- 2.6.1 网络广告呈现方式的影响研究29-30
- 2.6.2 网络广告版式因素的影响研究30
- 2.6.3 网络广告尺寸因素的影响研究30-31
- 2.6.4 网络广告色彩因素的影响研究31-32
- 2.7 现有研究不足与本文研究角度32-34
- 2.7.1 现有研究不足32-33
- 2.7.2 本文研究角度33-34
- 第3章 性诉求网络广告对消费者注视影响研究34-50
- 3.1 研究目的34
- 3.2 实验变量34-35
- 3.2.1 实验一自变量34
- 3.2.2 实验一因变量34-35
- 3.3 研究方法35-38
- 3.3.1 实验被试35
- 3.3.2 实验素材的选取与设计35-36
- 3.3.3 实验步骤36-38
- 3.4 实验假设38
- 3.5 眼动数据处理与分析38-48
- 3.5.1 对Logo兴趣区内注视时间分析39-41
- 3.5.2 对Logo兴趣区内注视次数分析41-43
- 3.5.3 对商品兴趣区内注视时间分析43-46
- 3.5.4 对商品兴趣区内注视次数分析46-48
- 3.6 实验一总结与不足48-50
- 3.6.1 实验一总结48-49
- 3.6.2 实验研究不足49-50
- 第4章 性诉求与卷入度对消费者注视影响研究50-63
- 4.1 实验目的50
- 4.2 实验变量50-51
- 4.2.1 实验二自变量50-51
- 4.2.2 实验二因变量51
- 4.3 研究方法51-53
- 4.3.1 实验被试51
- 4.3.2 实验素材的选取与设计51-53
- 4.3.3 实验设计与实验步骤53
- 4.4 实验假设53-54
- 4.5 眼动数据处理与分析54-62
- 4.5.1 卷入度对消费者眼动注视规律的影响分析55-57
- 4.5.2 广告诉求对消费者眼动规律的影响分析57
- 4.5.3 广告诉求与卷入度对被试交互作用的分析57-58
- 4.5.4 对产品卷入度的进一步分析58-62
- 4.6 实验二总结62-63
- 第5章 研究总结与未来展望63-67
- 5.1 研究总结63-65
- 5.1.1 实验一结论63
- 5.1.2 实验二结论63-64
- 5.1.3 实验结论64-65
- 5.2 未来展望65-67
- 致谢67-68
- 参考文献68-74
- 附录一74-75
- 附录二75-76
- 附录三76-77
- 附录四7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剑岚;周莹;;认知负荷理论及其研究的进展与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蒋玉石;;网络广告切换速度及产品卷入度对消费者注意影响的眼动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10期
3 吕鸿江;刘洪;;中国情景下网络广告心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7年05期
4 严艳梅;丁锦红;;平面广告有效性检验方法中的眼动评价[J];中国临床康复;2006年26期
5 韩玉昌;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时眼运动的顺序性[J];心理科学;1997年01期
6 程利;杨治良;王新法;;不同呈现方式的网页广告的眼动研究[J];心理科学;2007年03期
7 李金波;许百华;田学红;;人机交互中认知负荷变化预测模型的构建[J];心理学报;2010年05期
8 周象贤;金志成;;国外对平面广告受众注意心理的眼动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2期
9 蒋玉石;李永建;何丹;朱坤;宋U喢,
本文编号:1134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134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