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评析
发布时间:2017-11-03 16:02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评析
【摘要】:自1987年索洛提出"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后,对其展开的研究与争论一直持续至今。从20世纪80年代末对该悖论存在性的争论和产生原因的解释,到90年代中期美国"新经济"出现对该悖论的质疑,再到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破灭条件下对信息技术增长效应的重新审视,关于该悖论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展,研究的内容不断深化。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伴随着新一场产业革命的孕育、发生,信息技术对经济及产业的推动作用更加突出和普遍,关于信息技术提升生产率的机理分析、效应评估与实证考察成为该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向。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产业革命的发展动向、影响与中国的应对战略研究”(13&ZD157)
【分类号】:F49
【正文快照】: 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索洛1987年 著。StmSSmann(1985)以美国服务业38家公司为提出“计算机无处不在,除了在生产率统计上”的所 样本研究发现,信息技术投资和回报率之间并无显谓“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以来,信息技术投资与生 著相关性,只有一些顶级公司在信息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冬娟;;解读信息技术生产率悖论[J];中国信息界(e医疗);2012年07期
2 郭冰;市场导向 计划导向 同场亮相——亚太地区信息技术政策透视[J];信息经济与技术;1994年06期
3 ;美国新经济有水份[J];中国经济快讯;2000年23期
4 刘延淮;孙艳玲;李淑芝;;知识经济呼唤信息精品[J];江苏科技信息;1999年05期
5 ;[J];;年期
,本文编号:11368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136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