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S公司软件开发人员绩效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04 12:33

  本文关键词:基于平衡计分卡的S公司软件开发人员绩效管理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平衡记分卡 软件开发人员 绩效管理


【摘要】:软件开发这一岗位是一种创造性和创新性极强的岗位,软件产品的研发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工程师们高度的脑力劳动工作的结果,工作绩效和工作能力对软件开发人员和软件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建立行之有效的软件开发人员绩效管理系统对软件企业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平衡记分卡是基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前提下,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对劳动者全面评价的一种绩效管理方法。S公司是一家以医疗信息化软件为核心产品的高新技术软件企业,目前市场环境良好,业务发展顺利,内部绩效管理也正在实施,但效果微乎其微。本文主要围绕绩效管理的方法和平衡记分卡的相关理论,研究如何建立适合S公司软件开发人员的绩效管理系统,经过对S公司战略目标分解和软件开发人员岗位分析,设计出适合S公司的软件开发人员绩效管理系统,为S公司实施绩效管理提供一定指导作用。国内外对绩效管理各种方法的不同理论的研究有很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首先综合评述了平衡记分卡的一般理论和绩效管理的发展历程,然后介绍了S公司的概况,提出S公司软件开发人员现行绩效管理模式的问题,分析了S公司软件开发人员绩效管理方面的需求,结合平衡记分卡理论,从组织战略的目标出发,对软件开发部门进行目标分解,在软件开发部门目标的指导下,分解出每个人的工作目标,参照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职责,通过德尔菲法设计出软件开发人员的绩效指标,并通过专家打分法确定每个指标的权重,最后构建出合理的绩效管理流程和步骤。为深入了解S公司软件开发人员的工作以及软件开发人员和绩效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的意见的不同,笔者深入S公司进行实际调查,经过实际访谈,工作观察、流程解读和问卷调查,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S公司软件开发人员现行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基于平衡记分卡的软件开发人员的绩效管理体系针对了S公司和软件开发人员的特点,经过计划——实施——评价——反馈——计划的循环,提高软件开发人员的能力,从而提升S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2.92;F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文祥;;性格决定成败——软件开发人员如何成长[J];程序员;2009年06期

2 吴新瞻;一项有远见的创举——“软件开发人员服务中心”成立[J];今日电子;1996年04期

3 朱月卿 ,邓海陵 ,钟义;发展我国软件产业的对策[J];科技信息;1998年09期

4 王峰松;软件变服务,服务走网络——软件的未来之路[J];电子计算机与外部设备;2000年09期

5 ;财务软件还应着眼基础[J];上海微型计算机;2000年36期

6 翟依群 ;软件腾飞应用时[J];上海微型计算机;2000年50期

7 胡敏芳;我国财务软件的发展历程和展望[J];信息化建设;2000年04期

8 陈礼明;中国软件的未来之路[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1年10期

9 ;地方软件政策动态[J];软件世界;2001年04期

10 阿清;有关人才——软件人才的培养、发现、管理及其他[J];软件世界;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颖;王垒;梁岩;;软件开发人员灵活性与规范性特征对绩效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韩宪兵;刘江龙;丁培道;皮锦红;;LCA软件的研究现状及其国内发展方向分析[A];200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2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田鹤;赵海;赵佳丽;蔡巍;刘铮;;基于复杂网络的大规模软件分析平台的设计与实现[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马军平;郭承运;;人才优势与软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A];建设小康与高技术产业化——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第35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佩颖;我国软件产业任重道远[N];中国企业报;2003年

2 闫辉;测试成就完美软件[N];电脑报;2003年

3 汪蔚;高标准助跑软件企业国际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笑梅;新培养模式填补软件人才缺口[N];辽宁日报;2007年

5 吴加录;寻找中国特色的软件与服务道路[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6 记者 李高产邋通讯员 李智勇;什么因素约束了湖北软件业[N];湖北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王晓晴;深圳软件产业年收入破1500亿[N];深圳特区报;2008年

8 杨文利;中关村软件人才标准将与国际接轨[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8年

9 阿然;软件人才新宠[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2年

10 本报记者 朱奕;软件产业如何跨越式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洋;面向对象软件的结构特性及演化模型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郭研;资源受限的软件项目群调度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能伟;基于扩展依赖关系模型的Java软件聚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毛世广;软件开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优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4年

3 安娜;中国与乌克兰软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比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4 张春飞;软件公司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刘世伟;某对日软件外包企业成长策略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6年

6 冯美柱;基于SOA的软件企业知识管理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6年

7 李薇;基于知识共享的软件企业员工绩效评价与激励机制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8 柏冰;我国软件外包企业战略分析及转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9 王光治;软件外包企业的风险控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董凯;小规模软件企业风险管理方法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394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1394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6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