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信息技术产业合作
本文关键词: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信息技术产业合作
【摘要】:本文从中印技术产品贸易、贸易结构、技术产业合作机制与制度安排、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等几个方面展开现状研究,同时,从资源禀赋结构、价值链差异、国际产业多方向跳跃式转移、亚洲脱钩、双边或多边机制建设等角度分析了中印信息技术产业合作面临的新机遇,并说明中印信息技术产业合作可能面临的挑战:非零和博弈、产业集群空心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缺乏自主研发创新、创新体系一体化动力不足。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中印信息技术产业合作的相关建议:政府引导、建立新机制、开拓新领域合作、巩固根植性合作,旨在为中印提供可供借鉴的合作性意见,推动中印信息技术产业合作向更有序更深入的方向发展。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山西省忻州市忻州师范学院经管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与印度共赢性发展互动机制研究”(13BGJ020)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度经贸合作研究”(项目批准号:12JJD81002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49;F49.51
【正文快照】: 自后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格局进入了新的调整分化期,经济复苏缓慢的欧美等发达国家,在遭遇虚拟经济带来的经济崩溃之后,重新认识到先进制造业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这无疑对中印信息技术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也有可能引发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而经济发展态势稳中趋好的亚洲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J];经济研究;1997年06期
2 杨文武;戴江涛;倪香芹;;中印信息技术产业合作与发展问题探析[J];社会科学;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江金骐;[N];华夏时报;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毅;古代“茶马互市”贸易的分析及对现代贸易的启示[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2 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黄毅;论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曹滨斌;;甘薯产业比较优势研究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2期
5 孙能利;;提升区域农业竞争力的途径: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6 蒋晓岚;唐岭;孔令刚;;安徽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结构问题研究[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汪琳;;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动态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08期
8 史晓瑜;;资源禀赋、竞争优势与新疆产业结构优化战略[J];北方经济;2011年18期
9 胡又欣;比较优势理论到新贸易理论发展之浅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10 李晓西;;改革开放30年对外开放理论回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经川;黄祖辉;钱文荣;;比较优势与制度选择[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张家胜;祁春节;;经济全球化、二元经济与新农村建设[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李曼;;湖北省县域经济的“弯道超车”——从比较优势陷阱的视角[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4 李辉文;陈赤平;;现代比较优势理论的动态性质——兼评“比较优势陷阱”论[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5 陈飞翔;刘佳;黎开颜;;自主创新与我国比较优势动态转换——基于机电产品出口数据的实证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6 程恩富;廉淑;;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知识产权优势理论新探——经济转型与产业调整中的一个新原理[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马惠兰;;区域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4年
8 郭亚军;姚顺波;;退耕还林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吴起、定边和华池三县为例[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郑后建;华衍;;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的应用与转变[A];“2003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何昌;;从开放经济看建设环鄱阳湖经济区的意义[A];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开放型经济研究[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2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3 熊珍琴;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谢沛善;中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华平;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欣昱;外资外贸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7 陈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徐平国;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许洪贵;基于科学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绩效评价及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杜宇玮;国际代工的锁定效应及其超越[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林建安;中国苹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谭肖肖;中国对外开放战略演进及新开放观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范艳芳;我国高新技术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修广利;区域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装备制造业融合机制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6 董洪梅;中国对外贸易结构调整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涛;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社会保障与制造业劳动力比较优势相关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景华;FDI对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的作用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杨彬;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陈伶俐;基于中欧鞋业贸易摩擦的我国鞋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红芹;印度是如何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J];现代企业;2000年09期
2 孙红芹;印度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的做法[J];中外企业文化;2000年21期
3 孙红芹;印度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的做法与启示[J];华南金融电脑;2000年12期
4 孙红芹;印度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的做法与启示[J];经济工作导刊;2000年21期
5 孙红芹;印度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的做法与启示[J];经济视角;2000年12期
6 孙红芹;;印度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的做法与启示[J];天津经济;2000年11期
7 卢新德;信息技术产业增长理论与我国的实践[J];当代亚太;2001年04期
8 赵玉麟,林晨辉;信息技术产业:现状、问题与前景[J];宏观经济管理;2001年04期
9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课题组;信息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影响程度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2期
10 薛秀清;发展邯郸市信息技术产业的思考[J];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盛;;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产业[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薛敬孝;张兵;;论信息技术产业在美国新周期中的作用[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柳克俊;;“入世”与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开放与竞争[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殷醒民;;上海信息技术产业全球定位的实证分析[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张明杰;;江泽民关于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理论与贡献[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3)[C];2009年
6 徐长生;;美国总供给持续扩张的原因分析[A];面向新世纪的中国经济[C];2000年
7 陈元勇;;福建省信息化建设计划与图书馆的对策[A];文献·信息·网络——福建省社科信息学会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0年
8 黄承祉;;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打造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A];浙江企业信息化与自动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许边;谢志明;;桥头堡环境下信息化助力我省机械装备和制造业实现跨越发展[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崔巍;;再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亚辉;我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世界第二[N];人民日报;2004年
2 ;江泽民同志《新时期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文章发表座谈会召开[N];人民日报;2008年
3 记者 姜岩;信息技术产业:今年能否出低谷?[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4 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 李继耐;加快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战略方针[N];人民日报;2010年
5 本刊记者 何卓;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钱景”看好[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6 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娄勤俭;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十二五”发展的思考[N];人民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李雁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有望年内出台[N];上海证券报;2011年
8 姜洋;学习江泽民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文章[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余祖江;“下一个4万亿”持续升温 信息技术产业进入新增长期[N];通信信息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傅江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期待形成后发优势[N];中国质量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美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6年
2 文晓立;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规模及业绩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贺静;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竞争力分析[D];同济大学;2008年
4 宁伟;江泽民发展信息技术产业战略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廖莎;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比较优势现状及发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徐云;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融资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7 崔文元;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竞争优势与中国相关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8 肖嵘;WTO框架下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9 张云帆;信息技术产业限制竞争问题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曹泽;从IT的特征看信息产业的发展道路[D];东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1750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175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