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中国联通基于3G的竞争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22:54
【摘要】: 中国联通自1994年成立伊始,其整体实力就不断增强,并先后在纽约、香港、上海挂牌上市。2004年6月底完成的CDMA2000 1X网络三期工程标志着中国联通迈进了向3G时代过渡的重要阶段。但是,与国内其它几家电信运营商比起来,中国联通在用户人数、营业收入、运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距。此外,全球的电信业已进入了3G快速发展的正轨,我国电信业开放后,中国联通还要面对来自全球世界级电信运营公司的冲击。因此,随着中国3G牌照发放日期的逼近,中国联通应当以3G为发展契机,通过制定和实施有效的3G发展战略,使公司在3G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持续的竞争优势。 本文正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综合运用企业管理学科的理论知识,对中国联通3G的发展进行战略分析、选择和实施,为中国联通3G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也为中国联通向“综合通信与信息服务提供商”的迈进提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建设方案。 在战略分析部分,首先用PEST分析法对中国联通外部一般环境进行分析;其次对3G产业环境进行分析,构造出3G产业价值链和基于五力模型的竞合分析模型,进而对3G产业链上各环节的竞争地位和合作策略进行分析,得出中国联通在所处外部环境下可能采取的战略选择;然后对中国联通进行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分析,并阐述中国联通的核心理念与3G战略的关系;最后在进行机会分析和威胁分析后,运用SWOT、TOWS工具对中国联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战略选择部分在战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中国联通的差异化3G战略。在战略实施部分,参考与中国联通具有相似性的国外3G运营商成功经营3G的经验,把中国联通的3G差异化战略实施系统分成差异化3G产业价值链战略、差异化3G网络战略、差异化3G营销战略三个部分,并在各部分的实施过程中提出对策和建议。
【图文】:

电信业务总量,第三产业,产值,资料来源


图 2.1 电信业务总量与第三产业产值之比料来源:见参考文献[35]1.3 社会环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展开和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的日常消费结构和消费观念发较大的转变:一方面由原来的集中在基本日常消费向高档和电子产品消费过渡;另面由本地消费逐渐向外来消费和假日消费过渡,人们消费时的求新、求异动机越来。这都是对发展 3G 有利的趋势。以下四点是促使移动通信业向 3G 演进的几个因素:(1)教育的普及加强了社会成员对 3G 服务的需求。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也相应了需求层次和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和需求层次越高对移动通信的需求也会越高,对移动的数据服务的需求就越强。受教育的程度不同,影响着消费者对商品的鉴别力费心理。教育程度较高人群,对移动通信服务质量的鉴别力也较高,对高质量的移务也比较认可;(2)便捷的交通运输和广泛的国际交流。现代化生产和流通日趋国际化,人与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用户资源


国联通的内部劣势分析户资源模达不到一个临界值,运营商就无法弥补发展 3G 的投资,投资中国联通虽然有庞大的用户资源但与竞争对手中国移动相比就.1 和表 2.2 中可以看出,联通的总用户数目只接近移动的 1/2。如要来自其 2G 用户,那么联通未来的 3G 用户依然在移动的一半左过增长型的 3G 战略挖掘对手的用户,而移动作为 2G 时代的移G 时代必然会引导用户过度到 3G,防御联通的进攻,,延续自己的用户资源劣势不光表现在用户数目上,在 ARPU(ARPU-Average户平均收入,ARPU 注重的是一个时间段内运营商从每个用户所在进一步扩大。从下图 2.6 中可以看出中国联通与中国移动都有竞争可能进一步弱化联通和移动的 ARPU。但中国移动要比,而且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之势,主要原因是中国联小,而且正在走向低端化。而 3G 业务的用户 ARPU 值肯定是比力培养和发展自己的高端用户。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宁宁;;联通3G难局[J];长三角;2010年09期

2 ;13年,中国联通成就未来[J];黄金时代;2007年10期

3 ;中国联通“后苹果时代”:发展自有操作系统[J];硅谷;2011年16期

4 刘雨;;中国联通征战“后苹果时代”[J];IT经理世界;2011年13期

5 ;中国联通沃门户受到好评[J];通讯世界;2011年07期

6 ;中国联通行业应用巡展浙江站启动[J];信息化建设;2011年08期

7 赵光磊;;联通HSPA+承载方式年内将有定论[J];通信世界;2011年21期

8 ;上海贝尔携手中国联通推动3G网络发展[J];电信网技术;2011年08期

9 罗梁;;“中国联通春蕾小学”落成典礼[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1年03期

10 ;“沃行天下”中国联通行业应用巡展陕西站正式启动[J];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明;;向NGN演进过渡的成功实践——中国联通数据、固定、互联网网络建设历程回顾[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杨力凡;;中国联通G&G双模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介绍[A];2005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3 侯士彦;;序言[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11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沈文粹;;中国联通“村村通”VSAT系统介绍[A];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少峰;;关于建立中国联通人才队伍的几点思考[A];中国通信发展与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孟力;王月;于守洵;潘涠涛;;基于分形理论的通信市场用户发展数量预测[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宝奇;;卫星通信是突发灾害时快捷、有效的通信保障手段——卫星通信在中国联通“汶川”抗震救灾中应用介绍[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专题报告[C];2008年

8 李静;;中国联通面向IMS的网络融合演进的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李宝奇;;卫星通信是突发灾害时快捷、有效的通信保障手段——卫星通信在中国联通“汶川”抗震救灾中应用介绍[A];中国科协2008防灾减灾论坛特邀报告、专题报告文集[C];2008年

10 赵铭浩;马少武;唐雄燕;王晓湘;;移动回传网络承载技术分析[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良;中国联通五年实现超常规发展[N];中国证券报;2005年

2 万国测评 谢祖平;中国联通:重组完成 中钢天源:增持股份[N];上海金融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贾晓燕;中国联通董秘:集团一直在增持[N];证券日报;2008年

4 张楠;中国联通 未对资产整合作出决定[N];中国证券报;2008年

5 通讯员 张俊清 记者 陈太生;中国联通山西公司 狠抓业务发展力拓新局面 岁末掀起重点产品大会战[N];人民邮电;2008年

6 ;中国联通 体会融合的力量[N];通信产业报;2008年

7 杨扬;中国联通“手机下乡”惠及广大农民[N];人民邮电;2009年

8 庆广;中国联通召开2009年全国服务工作会[N];中国电子报;2009年

9 黑龙江联通客服部 曹红伟;中国联通服务整合之我见[N];人民邮电;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胡雅清;中国联通 全业务品牌迷局揭秘[N];中国经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宏新;通信行业移动业务市场机制及效率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2 王斌;基于动态关系的电信企业资源与核心能力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刘志强;电信个人客户价值度量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张成波;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模式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温丹辉;电信业的过度竞争、串谋与资源共享[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6 张立华;我国通信运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7 蒋红娟;中国电信业的市场化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8 吴艳文;基于制度和技术的产业组织协同演化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9 李荣华;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的有效竞争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杨灵;中国电信市场重组中的竞争与垄断[D];辽宁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卿;中国联通基于3G的竞争战略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08年

2 刘明;中国联通移动通信业务市场营销策略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3 赵烁;中国联通3G增值业务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殷洁;移动通信行业技术进步战略研究——中国联通CDMA业务实证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5 宋宁;从品牌和服务角度分析中国联通的竞争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任睿;提升中国联通客户价值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7 刘勇;中国联通营销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朱勇栋;中国联通股份公司财务分析与评价[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9 王U

本文编号:26640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6640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f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