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中国电信产业的网络瓶颈、策略性行为与接入管制

发布时间:2020-05-20 18:24
【摘要】: 中国电信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凸现了网络瓶颈的接入问题,它已成为电信产业改革中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之一,也是促进该产业实现有效竞争的关键。本文以网络瓶颈作为研究的切入口,结合中国电信产业市场化改革的实践,探讨电信产业网络瓶颈的形成与凸现,并分析存在网络瓶颈情况下网络接入的必要性及网络瓶颈、网络接入与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这三者间的关系,进而重点分析在网络接入过程中基于网络瓶颈的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接入管制政策体系。 本文力图从电信产业的网络瓶颈这个视角来探讨该产业中主导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及相应的接入管制政策。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瓶颈、网络接入与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这三者间的关系,认为在网络接入过程中,拥有网络瓶颈资源的主导性企业可能采取的策略性行为是基于其网络瓶颈资源的,而且不同的接入方式对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此,本文分别分析了单向接入与双向接入这两种不同接入方式下的策略性行为。 本文认为,在单向接入方式下主导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主要有:拒绝或拖延接入、增加竞争对手的成本和降低接入服务质量。在分析这三种策略性行为时,本文试图构建主导性企业与竞争企业的接入博弈模型来探讨和分析主导性企业拒绝或拖延接入的行为,并通过经济模型和案例来分析后两种策略性行为。通过这些分析,本文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在现实中主导性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具有采取拒绝或拖延接入、增加竞争企业的成本、降低接入服务质量这三种策略性行为的动机。二是主导性企业的这些策略性行为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信产业的有效竞争,造成了较多的负面经济影响。 本文认为,在双向接入时,互联企业的网络规模和地位将影响到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的作用形式和效果。因此,本文分别分析了对称网络与不对称网络这两种不同网络情形下的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通过经济模型和案例分析,本文得出以下两点结论:一是通过模型和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在对称网络下主导性企业存在较强的采取合谋策略性行为的动机。二是通过互联双方的期望模型、互联双方的利益均衡和案例分析可以得出:只有当互联双方尤其是主导性企业认为互联能够带来总收益增加,同时双方的收益也均会增加,而且收益的分配是基于公平合理的规则,双方才能实现有效的联网。否则,联网就会受阻。 由上述的主导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分析可知,复杂多样的主导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已成为妨碍中国电信产业实现有效竞争、促进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构建科学合理的接入管制政策体系。因此,本文首先探讨中国电信产业接入管制的目标,并结合中国电信产业接入管制的现状和问题来构建这一接入管制政策体系。该体系包括以接入定价为核心的价格管制政策和以有效接入为目标的网络管制政策。 本文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创新: 1.对电信产业的网络瓶颈、网络接入与主导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进行了专题研究。目前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较少且较为零碎,缺乏系统性与专题性,因此本文以网络瓶颈作为研究的切入口,对电信产业网络瓶颈的经济特征及其产生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也尝试对网络接入与主导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进行专题研究。 2.本文运用经济模型深入分析了主导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在分析单向接入下的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时,本文构建了主导性企业与竞争企业的接入博弈模型以深入分析它们的接入博弈行为。同时本文还在借鉴斯坦克尔伯格模型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国电信产业的实际情况构建经济模型来深入分析主导性企业增加竞争企业成本的这一策略性行为。在分析双向接入下的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时,本文进一步借助模型和案例以便深入分析。目前,关于主导性企业的策略性行为的研究往往将其视为先验存在的,在研究方法上也偏重于定性分析,缺乏定量分析,本文力图有所突破。 3.构建了针对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的接入管制政策体系。基于网络瓶颈的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是影响目前电信产业市场化改革绩效、阻碍有效竞争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这已是一个公认的观点,但目前对其相应的管制政策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构建的针对主导性企业策略性行为的接入管制政策体系,将具有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强;电信产业3G投资战略及规制政策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2 卢朝永;嵇正龙;;浅析中国电信产业规制改革[J];辽宁经济;2006年09期

3 刘亮;熊炜烨;;我国电信产业价值链结构的演变[J];通信管理与技术;2007年05期

4 杨洵;;电信产业价值创新的层次与策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年13期

5 杨秀玉;;中国电信产业行政垄断及其绩效的实证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邓寅;;技术演进对我国电信产业的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07期

7 刘戒骄;英国电信产业的放松管制和对主导运营商BT的再管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1期

8 陶银球;谭小蓓;;论电信网络竞争中运营商互联互通的经营法律业务[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卢美伟;;对中国电信业垄断问题的分析及规制建议[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6期

10 张东辉;初佳颖;;中国电信产业的规制效率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鸿;齐晶晶;;基于三网融合的电信产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变分析[A];融合与创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秀华;;提高PC工作站的处理能力、缓解网络瓶颈[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吕廷杰;张珂;;通过管制重构加强对我国电信产业的政府监管[A];中国通信发展与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谢智勇;张永泽;;我国电信产业转型期的特征与对策[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鹏;;构建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模式的探讨——以中国电信产业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李晓辉;;网络资源评估在位置区规划中的应用[A];2007年中国通信学会“移动增值业务与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沈绪榜;;计算机的技术演变[A];全国第20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09)暨全国第1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郝晓辉;;3G前夜有所思——随国民经济发展的步调稳步发展3G[A];2005'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彭云飞;马超群;;中国电信资费管制优化理论研究[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徐晓;;电信管制走上法制化轨道[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 戴爽司长;新环境下我国电信产业发展思路[N];通信产业报;2002年

2 ;浅析电信产业增速放缓[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3 张质洞;电信产业大动荡从何而来[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4 潘思旋;吸引多元化资本 电信产业加快发展步伐[N];证券日报;2004年

5 ;去年电信产业十大特点[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6 记者 蓝岸;完善深圳电信产业环境建设[N];深圳特区报;2006年

7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政策研究所 郑红凤 陈金桥;电信产业价值链:3G时代的转变与重构[N];通信信息报;2003年

8 韩广欣;合水县全力做大电信产业[N];陇东报;2008年

9 曾荣;电信产业要想实现共赢 运营商需要四个“锦囊”[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10 英特尔公司亚太区通信专家组主管 罗勇博士;ATCA:电信产业的平台架构[N];计算机世界;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牟琪;美、英、日电信产业民营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张中辉;我国电信产业评价及规制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陈正义;市场化运营环境下电信产业市场结构演化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4 王延青;产业价值链理论研究及其在我国互联网电话产业的应用[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初佳颖;中国电信产业的激励规制绩效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6 范云翠;电信产业价值链主体的合作竞争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杨宏伟;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组织与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8 焦方平;电信产业演化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李楠;中国电信产业互联互通接入定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10 彭英;我国电信价格规制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军;电信产业的价格管制研究及其实证性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魏国强;入世后中国电信产业监管和竞争规则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3 韩宾;中国电信产业的规制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侯建香;产业融合与政府规制改革——以电信产业为例[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5 胡任仲;电信产业竞争及其发展趋势研究[D];大庆石油大学;2006年

6 Q袷,

本文编号:26730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6730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8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