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手机客户消费趋势分析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6 04:36
【摘要】: 近几年,移动通信行业快速发展,手机客户规模迅速扩大。随着电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客户有了更多的选择,移动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能够挽留老客户、吸引新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已经成为各移动运营商竞争的焦点。 经过多年的运营,移动通信企业积累了大量的客户历史数据。而当前的计费系统不具备分析客户通信费特点的功能,无法发现客户的话费趋势和潜在的消费能力。结合笔者在移动通信公司的工作经历,本文运用数据挖掘的技术,以手机客户月通信费为切入点,研究客户的话费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移动运营商制定经营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 本文使用OPTICS算法对手机客户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客户数据集的特点改进了该算法。利用改进的OPTICS算法,本文按照客户月通信费的分布密度对客户进行分类,提出比较合理的客户群分类标准。 然后构建数据仓库,建立以客户群类别、业务种类、时间等为维度的多维数据集。 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研究各个消费层次的客户群,跟踪通信费波动较大的客户,并深入分析客户的行业分布特点、通信费的变化原因和发展趋势。由于数据量很大,本文用SQL Server 2000 Analysis Service作为数据仓库平台,聚合客户数据,用DELPHI编程绘制了客户群的分布情况、通信费及人数变动趋势、客户的行业结构和通信费结构等各种统计图形,供决策人员参考。 通过以上的研究,本文得到下面的结果: 1、提出合理的客户群分类标准; 2、找到了影响客户月通信费的因素,发现了客户的行业分布特点和通信费变化趋势,并为决策者提出合理的建议; 3、根据客户数据集的特点,改进了OPTICS算法,提高了该算法处理相同话费值的效率。 这些结论可以为移动通信公司高层决策者制定营销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客户经理能够明确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向客户提供各种亲情服务,达到扩大客户群、增加企业利润、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本文的研究思想及方法适用于研究通信行业客户的话费趋势,对其他服务行业研究客户的消费趋势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文】:

中国网通,讨价还价能力,中国移动,中国电信


图 1-1 2002-2005 年移动电话用户各月净增比较Compare the mobile phone users increase ofeach month from 2002 to 2005也反映出移动通信市场逐步成熟,竞争日趋激烈。2002年5月16日,随着新中国通的挂牌成立,我国通信行业正式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通和中国铁通6家移动通信运营商。随着今后外资企业的进入,移动运营商必将的市场竞争。么,移动通信行业的竞争格局究竟如何呢?哈佛商学院的波特教授提出了分析五因素模型”5,即一个行业存在着五种基本的竞争力量:潜在的进入者,替代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现有竞争对手之间的抗衡。可以构造如图1-2所示的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模型。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和中国联通已经形成力量相对均衡的竞争动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业务、IP 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且拥有计算机互联

移动通信市场,竞争模型


3图1-2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竞争模型The competition model of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国联通是第二家经营电信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全国性国有大型电信企业。到目前为止,中国联通已经成为我国经营电信业务种类最为齐全的电信服务提供商,其经营范围包括:无线通信业务(含 GSM 和 CDMA)、国际长途业务、长途电话业务、本地电话业务、数据通信业务(含 IP 电话)、电信增值业务,以及与主营业务相关的其他业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尤其表现在争夺高端客户上。双方推出各种营销手段,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优化网络,提高通信质量,建立服务制度,提高服务水平,力图保持现有客户,同时抢夺新客户,扩大市场份额。双方还采取共同发展的策略,防御潜在的进入者。然而,由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非常庞大,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实力又很强,所以来自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不容忽视。2001 年 11 月 10 日,中国正式加入 WTO。WTO 规则体系中与电信业直接相关的文件《关于电信服务的附件》6指出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274;F626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健;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行为与智能手机品牌战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81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681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4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