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携号转网背景下的中国移动客户流失管理

发布时间:2020-06-09 23:04
【摘要】:自2008年电信运营商重组和3G牌照发放、运营以来,我国的通讯运营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管部门为促进市场协调、有序发展,一直在通过各种管制措施力求达到市场平衡,2010年被认为最有效的管制措施“携号转网”已经在部分省市进行试点即将在全国全面实施。本文将重点探讨携号转网实施后,中国移动面临的客户流失压力以及如何应对。 本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有关材料信息,运用本人在北邮MBA学习期间掌握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形成自己的观点。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通过对2009年三大运营商年报的分析,对我国通信市场目前的格局进行总体的介绍,同时对我国的运营商管制措施进行概述。第二章介绍与客户保留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一章是全篇的理论依据,是论文的基石。第三章论述客户流失研究的意义。对中国移动目前客户流失状况以及携号转网实施后面临的市场环境进行SWOT分析,并且对国外携号转网政策实施情况进行了介绍。第四章介绍了中国移动应对携号转网政策可以采取的短期和长期的客户保有策略。第五章对全篇进行总结,并对中国移动以服务差异化战略应对未来竞争情况进行了展望。
【图文】:

年收入,增值业务,中国移动,营运收入


一第2页共43页图1一1:三大运营商2009年增值业务收入状况增值业务方面,,中国移动不仅在绝对收入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在增值业务占营运收入比例方面,也处于领先位置。由此可见移动在由通信服务商向信息业务提供商方面转型。截至2009年12月31日,联通3G商用城市扩大到335个,3G用户总数达到274.2万户,其中手机用户占比达到83.7q0.3G用户ARPU达到141.7元。借助引进iPhone,联通在增值业务方面有了较大增长。在收入方面,中国移动09年营业额为人民币4521亿元

状况,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


增长14.2%;中国电信09年净增移动用户2818万户,移动用户数为5609万户,同比增加101.0%;中国联通新增GSM用户1148万户,同比增长8.6%,用户总数为14,484.5万户,如图1一4所示。图1一4:三大运营商2009年新增用户状况2009年新增用户方面,中国移动还是处于绝对领先位置,不过在新增用户速度方面,中国电信异军突起,占据了绝对优势,这说明“天翼”在运营一年里取得了一定成功。3G用户方面,截至2009年12月,中国移动使用TD一SCD毗网络服务的客户为341万户;截至2009年12月31日,中国联通3G用户总数达到274.2万户,其中手机用户占比达到83.7%达到229.5万户;中国电信一直没有官方公布3G用户数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F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强;请挽留你的客户[J];IT经理世界;2004年24期

2 杨天林;;通信企业客户流失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3 梁晨;;试看139社区亮剑移动互联网[J];移动通信;2009年15期

4 郭杰荣;;“双强”格局下的运营法则[J];通信世界;2009年07期

5 张素珍;;防范企业老客户流失的探讨[J];机械管理开发;2006年03期

6 张立 ,王学人;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营销策略的比较分析[J];通信世界;2004年05期

7 张勇;;中国移动将成为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专家[J];世界电信;2006年03期

8 张晓航;沈磊;焦洪国;;管理小说连载(五) 较量[J];通信企业管理;2006年05期

9 沈磊;张晓航;焦洪国;;连载(十) 较量[J];通信企业管理;2006年10期

10 ;中国移动:“移动信息专家”全力服务奥运[J];中国新通信;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加快转型,深化服务[A];2010江苏通信业发展蓝皮书[C];2010年

2 ;通信机房群发电机组应用探讨[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11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建宙;;深入开展“四好”班子建设 努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A];改革创新铸辉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明显;;如何打造中国卷烟的知名品牌——由中国移动的品牌建设引发的思考[A];中南片2007年烟草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瀚林;;浅谈3G/TD网络建设发展的“瓶颈”[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罗进军;;中国移动SWOT分析及其战略选择[A];河南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秦光泽;陈国;;系统科学与中国移动节能减排的实践[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10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磊;杜小勇;王珊;;移动通信客户流失预测分析[A];第二十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C];2003年

9 余力涛;党延忠;杨光飞;;基于迁移学习的客户流失预测模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商务智能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王洪军;;后3G时代中国移动TD-LTE发展探析[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蒋水林;圈地热翻天 耕耘莫等闲[N];人民邮电;2009年

2 早报记者 周玲;电信189攻势为C网成功止血[N];东方早报;2009年

3 见习记者 耿雁冰;手机报“独立” 发行量过亿不是传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本报记者 常九明;飞信“单飞”尚无时间表[N];通信产业报;2009年

5 刘英赫;中国移动统一上市版图[N];中国电子报;2004年

6 诺盛电信咨询;中国移动“PUSH”mail受阻四大因素[N];中国电子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姜艳艳;中移动主动放弃收购MIC[N];华夏时报;2006年

8 张秋;中国移动援助中西部教育见成效[N];科技日报;2007年

9 吴本馨;中国移动:以天下之至诚尽心尽力[N];人民邮电;2007年

10 郑平;中国移动推节能减排计划[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彬;基于MMOI方法的电信客户流失预测与挽留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郭勇;移动商务风险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邓小龙;基于复杂网络分析的新一代电信CRM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4 桂宏新;通信行业移动业务市场机制及效率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陈金波;面向电信CRM的数据挖掘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6 夏国恩;基于商务智能的客户流失预测模型与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刘勇;中国电信业流失客户赢回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余中星;移动通信运营商产品品牌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9 汤卫君;垄断厂商产品差异化与歧视博弈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10 胡理增;面向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平;利用数据挖掘实现电信业的客户流失预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常晓宁;移动通信客户流失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毕锟;基于决策树算法的客户流失预测系统的分析与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振;中国移动L市分公司大学生客户流失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5 徐艳莉;携号转网背景下的中国移动客户流失管理[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刘孝会;基于决策树算法的IT行业客户流失预测技术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晓婷;邢台移动用户流失预警系统分析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8 黄震;数据挖掘在电信客户流失预警中的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9 张艳红;数据挖掘在铁通客户流失控制中的应用[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10 邓森文;基于COX模型的移动通信中低端客户流失预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05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705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3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