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在移动增值领域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6-27 02:17
【摘要】: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由于这一成熟的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些年在各行各业都有了广泛的应用和长足的发展。根据易观国际《中国RFID市场趋势预测2007-2011》研究表明,2011年中国RFID市场规模将达到65.31亿元,从2007年到2011年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83%。 与此同时,中国的移动通信业则以更快的速度蓬勃发展,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07年中国移动增值市场规模为1120亿元,增幅在30%左右,未来三年中国移动增值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预计到2010年中国移动增值市场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在这样的经济增长环境下和6亿庞大的移动用户数基础上,移动电子商务具备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尽管移动电子商务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但发展起步阶段尚有些不足之处亟待完善。一直以来,移动或互联网支付都面临用户与业界对安全性的信任危机,其深层原因在于用户支付习惯或支付信任关系尚未形成,中国用户目前,甚至很长时间内,更愿意接受“面对面”的“刷卡”支付工具,比如,各类银行卡、储值卡、商户折扣卡,而“非面对面”的支付方式只能作为补充。 本论文重点研究RFID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的特点,充分结合了移动通信的远距离通信功能和RFID技术的近距离识别功能,破解了移动商务“面对面”支付的难题,并衍生出诸多新的行业应用和商务模式。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描述RFID技术的诞生与发展,总结其在各行各业的典型应用,分析其发展形势和市场前景。第二章介绍了中国移动通信行业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增值业务的发展势头,并分析了各业务产品发展情况,研究了移动商务的兴起和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三章描绘了RFID技术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后开创的美好前景,并具体介绍了国内第一例将RFID技术成功运用到移动增值服务的案例,将本人亲自参与的“湖北联通家校通”项目进行了剖析。第四章介绍和分析了湖北联通正在进行试点的最新技术RF-SIM卡,这种含RFID技术的手机最有希望替代支付卡,成为新型的支付工具,掀起移动商务的革命。第五章展望了两个基本技术将来的融合趋势,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将含有RFID芯片的第二代身份证作为未来移动增值业务近距离身份识别的主体,论述了其商业应用开发的可行性和广阔的前景。 本文结合国内外搜索引擎的相关研究,再加上笔者的亲历项目的实践经验,运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和多角度、全方位比较的研究方法撰写而成。在论文中,一些应用和设想尚属首次,具备一定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并将在日后的实际工作中付诸实施。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716;F626
【图文】:
身份识别、电子标签、感应式电子芯片或是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是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感或电磁藕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RF工D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及存储数据容量更。节、硬件组成和系统架构RFID系统至少包含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两部分。电子标签是射频识别系统载体,电子标签由标签天线和标签专用芯片组成。依据电子标签供电方,电子标签可以分为有源电子标签(Activetag)、无源电子标签(Passive无源电子标签(Semi一passivetag)。有源电子标签内装有电池,无源没有内装电池,半无源电子标签(Semi一paSSivetag)部分依靠电池工作电子标签依据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低频电子标签、高频电子标签、超高频和微波电子标签。依据封装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信用卡标签、线形标签、、玻璃管标签、圆形标签及特殊用途的异形标签等。
读等器天缉又盈洲黔筋2,盯S熟等图1.2、RF工D系统组成示意图第三节、RFID技术的发展RF工D最早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来在空中作战行动中进行敌我识别:当时英国用以确认进机场的是否为己方的飞机,以免遭误击。20世纪90年代起,这项技术被美国军方广泛使用在武器和后勤管理系统上。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利用RFID对武器和物资进行了非常准确地调配,保证了前线弹药和物资的准确供应。和以往的“充足”供应有所不同,现代化的管理强调的是准确供应,也就是需要多少就提供多少,因为多余的供应会增加不必要的管理成本。RFID直接继承了雷达的概念,并由此发展出一种生机勃勃的A工DC新技术—RFID技术。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了射频识别RF工D的理论基础。RFID技术发展的历程表。在20世纪中,无线电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成就之一。RF工D技术的发展可按10年期划分如下:1941一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RFID技术
本文编号:2731203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716;F626
【图文】:
身份识别、电子标签、感应式电子芯片或是近接卡、感应卡、非接触卡,是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感或电磁藕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RF工D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的防水、防磁温、使用寿命长、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及存储数据容量更。节、硬件组成和系统架构RFID系统至少包含电子标签和阅读器两部分。电子标签是射频识别系统载体,电子标签由标签天线和标签专用芯片组成。依据电子标签供电方,电子标签可以分为有源电子标签(Activetag)、无源电子标签(Passive无源电子标签(Semi一passivetag)。有源电子标签内装有电池,无源没有内装电池,半无源电子标签(Semi一paSSivetag)部分依靠电池工作电子标签依据频率的不同可分为低频电子标签、高频电子标签、超高频和微波电子标签。依据封装形式的不同可分为信用卡标签、线形标签、、玻璃管标签、圆形标签及特殊用途的异形标签等。
读等器天缉又盈洲黔筋2,盯S熟等图1.2、RF工D系统组成示意图第三节、RFID技术的发展RF工D最早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用来在空中作战行动中进行敌我识别:当时英国用以确认进机场的是否为己方的飞机,以免遭误击。20世纪90年代起,这项技术被美国军方广泛使用在武器和后勤管理系统上。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利用RFID对武器和物资进行了非常准确地调配,保证了前线弹药和物资的准确供应。和以往的“充足”供应有所不同,现代化的管理强调的是准确供应,也就是需要多少就提供多少,因为多余的供应会增加不必要的管理成本。RFID直接继承了雷达的概念,并由此发展出一种生机勃勃的A工DC新技术—RFID技术。1948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了射频识别RF工D的理论基础。RFID技术发展的历程表。在20世纪中,无线电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是科学技术发展最重要的成就之一。RF工D技术的发展可按10年期划分如下:1941一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RFID技术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唐煜舟;基于2.4G RFID技术的移动支付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31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731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