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基于融合视角的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00:22
【摘要】:物联网被誉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热潮,已经被我国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但目前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物联网产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产业能力不强、规模经济不够和服务比重偏低,以及在物联网外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偏局部化与行业壁垒等问题,带来严峻挑战。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产业融合已经成为信息化进程中的一种产业新范式,为有效应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物联网具有巨大的产业价值,但目前的研究多从技术、标准和具体应用等角度出发,缺乏对物联网产业的整体考察。针对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以产业融合理论为基础,拟解决如下问题:一是如何协调物联网产业体系内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提升物联网产业的竞争力;二是如何加快物联网外部应用的渗透化,实现在“两化融合”中的助推剂功能。 通过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论文得出如下结论: (1)应努力构建与产业融合相适应的融合型产业体系,以物联网高技术生产性服务业的渗透带动物联网制造业技术、产值、就业和贸易水平的提高,提升物联网产业自身的竞争力。(2)物联网的应用需要政府放宽产业管制,以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实现与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融合,发挥物联网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两化融合”中的助推剂功能。(3)在利用产业融合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寻求技术突破、加快技术融合是关键,还应注意加强与传统产业的业务融合与市场融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培育M2M等新型服务业态。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49;F224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论文


究方法要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进行析:本文收集大量文献资料,对产业融合的相关理论,尤其是生制造业的融合以及信息产业的融合机理进行了系统阐述,分析了产联网产业内部与外部发展的基本机理,提出了物联网融合型产业体物联网产业体系从整体上与制造业的融合关系。析:根据论文机理分析中提出的物联网融合型产业体系,以电子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的数据代表物联网制造业,以信息传输、计件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址勘察业的数据代表物联网服务系内的互动融合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然后利用物联网外部融合化析,将物联网作为信息产业的代表,分析了物联网产业与制造业的产业绩效的影响,并添加控制变量对制造业发展进行了系统探讨,议也是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的。

概念发展,历程


物联网的概念与构成 物联网的内涵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的概念,国内外普遍公认的是美国麻省 MIT Auto-ID 中心的 Kevin Ashton 最早提出的,他在研究 RFID 时把与传感器技术应用于日常物品中描绘成一个“物联网”,以标识为特征 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 提 出 了 物 联 网 概 念 , 指 把 所 有 物 品 通 过 射 频 识 别 ( Radio Freification, 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络[30]。物联网的内涵与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基于 RFID 技术,而是通过 RFID 和智能计算等技术实现全世界设备互连的网络。最近 IBM“智慧地球”的提出,物联网被更多的植入“智慧”的理念,掀起网之后的又一次科技浪潮,不仅为美国关注,更成为世界瞩目的新经济下图简单总结了物联网概念的发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美云;产业融合与中国第三产业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J];商讯商业经济文荟;2004年01期

2 胡舒,陈梅芬;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新思路[J];山东经济;2005年01期

3 苏醒;;产业无边界[J];21世纪商业评论;2007年02期

4 陈柳钦;;论产业融合[J];实事求是;2007年03期

5 吴浪;;产业融合对广西产业结构政策的影响[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08年09期

6 顾锋;;从产业融合谈安徽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柳旭波;;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政策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6年07期

8 陈柳钦;;产业融合效应与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措施[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肖刚;;产业融合领航数字监控市场[J];中国公共安全(综合版);2007年01期

10 陈柳钦;;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金星;;产业融合产生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2 郭杰;杨永春;;转型期成都城市制造业空间分布变动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胡金星;;产业融合产生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4 范玉波;;产业融合理论与推进山东产业结构调整[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6年

5 周旭霞;;旅游业的拓展方向: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6 韩云;吕海艳;;发达地区外资制造业增长战略研究——基于苏州的实证分析[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7 李玉红;麻卫华;;汽车产业与信息产业的产业融合研究[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8 方茜;;四川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量化分析[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6年

9 张前程;;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影响机理研究[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郭淑敏;王立刚;;打造都市型农业产业 推进都市型农业发展[A];2006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殿龙;产业融合:区域经济的战略选择[N];经济参考报;2007年

2 记者 叶晓楠;文化与创意产业融合论坛启动[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3 任叶;义乌走出全新产业融合之路[N];中国旅游报;2010年

4 刘春辉;产业融合开启车联网新纪元[N];人民邮电;2011年

5 中国旅游研究院 杨彦锋;产业融合与新业态发展[N];经济日报;2011年

6 通讯员 陈茜 黄敏;襄阳高新区产业融合提升综合竞争力[N];湖北日报;2011年

7 刘燕;产业融合是全球性趋势[N];中国经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郑大海;安徽:大力推进信息化 促进产业融合[N];通信产业报;2009年

9 上海奇创旅游规划咨询机构 谭梦昕;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探析[N];中国旅游报;2011年

10 产调;韩将投入巨资发展11大产业[N];国际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明高;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2 肖岚;创意产业融合成长的动力机制及其自组织创新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3 王晓昕;基于产业融合的金融资讯产业演进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勇;面向产业融合的企业创新投资决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6 李敏;物流产业融合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7 李菁;我国制造业区域产业结构的收敛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刘徐方;现代服务业融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9 董舒翼;通信业知识产权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孟辉;基于产业融合的电信企业发展战略和管理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德波;产业融合的经济绩效[D];暨南大学;2011年

2 马倩;产品内分工条件下山东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3 王英杰;范围经济视角下的产业融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陈佳;我国房地产业与制造业的关联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5 牛恬静;广东省制造业结构变动与经济效益的实证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6 陈进栋;交通引导下福建省制造业空间集聚与扩散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郭亮;生态演化理论视角下的制造业集群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玉丽;服务外包对制造业效率提升的影响机制分析[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9 张岚;黑龙江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杨松;浙江省制造业结构演进及调整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34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734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1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