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基于数据挖掘的移动资费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5 21:17
【摘要】: 随着电信行业的改革重组和全业务运营的综合竞争,通信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内、国际电信业的竞争态势,对电信运营企业的服务意识、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质量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均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客户作为通信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成为争夺的焦点。客户对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同的客户群体将产生不同的需求。一成不变的市场策略不再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客户需求。 资费套餐是电信行业的重要产品,是以满足市场需要,获得最佳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组合营销方式,即将各种业务进行组合,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目标客户需求,同时优惠的资费使用户得到了切实的利益,提高了业务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了企业在新增市场的竞争力和存量市场的用户粘性,同时也促进了各种业务在组合中增值,增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资费套餐作为新的竞争方式,已经成为运营商主要的竞争手段之一。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某省移动经营分析系统(BASS,Business Analysis Supporting System)用户的真实数据基础上,根据客户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通信属性、消费习惯、消费行为等特征,采用数据挖掘中的聚类方法,对客户进行需求分群,建立客户消费需求细分模型,并结合资费套餐设计原则进行移动资费套餐的研究,设计出一整套全新的移动资费体系,为移动运营企业进行套餐设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支撑,在提高客户满意度、移动运营商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益的同时,也对其他行业的资费套餐设计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626;TP311.13
【图文】:

电信产品,设计流程图


如果一个套餐分档次时,需要制定不障。仅需要电信运营商计费中心数据支持,而且态度的调查,以及在此基础上对产品进行市在理论上可行,而且也必须经过市场的检验,户对电信产品可能的反应,包括理解上的难申请手续的简便性等,从而推断电信产品可性和市场上的价值。如果电信产品市场价值产品重新设计或调整。电信产品设计后可以行电信产品资费预演的工作,从而初步判定风险。电信产品设计后的市场调研工作十分设计流程如下图:

用户消费,客户细分,通话费,研究思路


用户聚类过程是客户细分的核心过程,为保证聚类效果与模型可解释性,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结合业务经验,采取分多步聚类方式进行聚类,同时由于K一Means聚类模型具有结果容易理解,建模时间快等特点,因此选择K-Means聚类分析方法。整体研究思路如图4.1所示:ARpU分档主要消费类型聚类具体消费行为聚类;磷黔丫黝缈类之嘴一公舀类2.2气类23一类22.1类22.2类2.23类2.2.4熬图4.1客户细分研究思路通过分析,选择能够反映用户消费意愿的指标:通话费、长途费、短信费、其他增值业务费、漫游费等作为主要的聚类变量,并以ARPU值作为首次分类指标,区分客户价值等级,然后在各等级内部进行聚类分析。如表4.1所示:

聚类分布


100000)))624440.12%%%极高端端类 666在此基础上,对用户消费行为聚类挖掘。以ARpuE[5,30)分档用户群聚类分析为例,聚类结果如图4.2所示:类2用户泉类分布类之6类22类么5类之3图4.2类2用户聚类分布每个子类中的各种用户分布及话费消费情况如表4.2所示:表4.2用户聚类特征分布)))缨哪 哪耀馨攀……攘撕姗潇攒蘸翱翱睦遥赘鑫樱摹藻鑫镬舞,,鄂鬃馨馨黔黔黔黔蘸耀翼翼槽槽髯 髯 髯髯臀蘸纂 }}}罗胖臀鞘孽 }}}}}}}}}类类2, 111222220.18%%%1.88880.844411.61114.0999类类 2.222278599922.30%%%12.06661.55550.02228.0888类类 2.333184144414.74%%%18.65551.38880.02222.5999类类 2.4445448884.36%%%5.644411.33330.04442.5555类类 2.555683399954.69%%%4.78881.79990.08883.8222类类 2.6664666663.73%%%2.83330.82220055516.4000通过各个细分市场的指标的对比(表4.2和图4.2),可以清晰地发现各个细分市场消费行为的不同。该群用户划分为6类,第1类用户规模过小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兰;;监管令出终结套餐之乱 仅10%可生还[J];通信世界;2007年20期

2 赵洪友;黄建昌;;电信资费套餐如何从“破”到“立”[J];信息网络;2009年11期

3 褚伟;;化繁为简:资费套餐的必然趋势[J];中国电信业;2007年07期

4 李金;孙胜旗;;移动业务套餐评估系统研究[J];通信世界;2009年22期

5 程京生;;移动运营商“资费套餐”能否做得更到位[J];通信世界;2007年17期

6 吕志国;;资费套餐评估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07年07期

7 方友斌;;资费套餐优化实例[J];通信企业管理;2009年05期

8 陈赞成;;资费套餐:从无所适从到有的放矢[J];中国电信业;2005年07期

9 黄宏宇;胡建华;秦海菲;;资费套餐在电信PAS客户拓展中的分析应用[J];仪器仪表用户;2007年01期

10 耿军;;电信服务不是水中月[J];每周电脑报;2007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宁;张云;;入世后中国电信市场的竞争分析[A];2004’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英;;运用资费模型设计资费——科学、理性地设计资费,为企业献计献策[A];内蒙古通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冯国树;廖睿;;公客ADSL包时资费增量套餐设计分析[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7年

4 白正梅;;浅谈在电信企业话费收缴与用户之间寻求利益平衡点[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蔡少辉;;当前增值业务计费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7年

6 杨仪;吴俊;;CDR数据的实际应用[A];2007中国科协年会——通信与信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王英奎;包建军;;国外固话运营商业务捆绑模式研究[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周晓凌;;上海电信双闭环套餐管控体系——套餐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刘雁;卢万;;3G冲印平台建设思路探讨[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许多;;浅谈网络外部性下的消费者预期管理[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雪洁;电信消费进入“套餐”时代[N];吉林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胡虎;消除“流量恐慌”:3G业务的首席推手[N];人民邮电;2010年

3 魏也;新资费套餐距打破价格坚冰尚远[N];上海证券报;2006年

4 孙t;清理套餐再发力 信产部要求资费套餐不超过10种[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5 冯海宁;治理电信资费套餐须断根[N];江苏经济报;2007年

6 通文 ;固话“套餐”设计:要优惠更要服务[N];通信产业报;2006年

7 记者 李夏 见习记者 万红;用户争夺战持续[N];天津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赖斌;手机自选资费套餐可望实施[N];桂林日报;2006年

9 贾玲邋实习生 刘倩;通信套餐 “套”你没商量[N];南充日报;2007年

10 陆文军 章苒;手机资费套餐究竟优惠几何?[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珂;面向3G的信息服务类移动增值业务平台商发展模式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森;基于数据挖掘的资费套餐优化[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2 刘磊;话单计费准确性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D];湖南大学;2010年

3 邓云佳;移动通信资费套餐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4 曾瑞;基于公开信息的资费套餐竞争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李俊华;M-zMPPS规则认知诊断测试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庞晓静;移动数据业务资费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7 杨冬;基于数据挖掘的离网趋势客户套餐推荐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8 于菲;长春邮政EMS客户满意度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徐蕾;基于GAP模型的服务质量功能展开[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10 吴秀兰;移动用户采纳资费套餐大规模定制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70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770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9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