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电话扩散趋势及动力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2 14:10
本文基于扩散模型对我国移动电话扩散趋势及决定因素的研究,为理解移动通信市场的变革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移动电话在文中被视作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力量,移动电话的扩散(即移动电话这项服务,其采纳的用户愈来愈多)在本质上扩张了移动通信市场的边界,这一有利条件无论对于产业链上游的MEP(移动设备供应商)、中游的MNO(移动网络运营商)或者下游众多的SP(服务供应商)、而言都至关重要。本文对我国1987年至2008年22年来移动电话扩散的研究,其实就是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扩张及变迁的研究,而这一研究由文中的四个部分构成。对我国移动通信业22年间变革历程的回顾属于本文的第一个部分,此部分沿改革之阶段而展开,共分四个小点,包括1998年之前的改革,以邮电分营、政企分开以及中国联通的成立为基本内容;第二个小点分析了我国移动通信业以业务分营为特征的第一轮重组改革,后两个小点则是关于第三轮、第四轮改革的内容。此部分的分析构成了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的改革背景,以此为基础,本文在第二部分对22年来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主要是移动网络运营市场)的市场结构演进做出了分析。这一分析表明我国自1987年开通移动业务以来,移动通信市场的马歇尔冲突趋于改善,1987至1994年间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处于完全垄断的局面,1995年中国联通具备运营能力后开始真正颠覆我国移动市场传统的垄断格局,并自此之后开启了我国移动电话扩散的加速阶段。 本文前两个部分的分析构成了我国移动电话扩散的改革背景以及市场背景,为后文对其进行模型分析提供了背景基础,而对我国移动电话扩散趋势的分析属于本文有关模型分析的第一阶段,也是全文的第三部分。文中基于五个经典的扩散模型对我国移动电话的扩散进行了趋势分析,回答了我国移动市场的市场容量、市场扩张的速度以及拐点等问题,并依据扩散模型对我国移动市场未来五年(2009-2013)的需求做出了预测,为理解我国移动通信业的未来特征提供了基本的参考。依据趋势分析所得结论进行的估算,我国未来将有89%左右的人口会采纳移动电话这项服务,其期望累积采用用户数为118193.8万户,这也就意味着我国移动市场的剩余容量尚有54070.78万户之巨,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市场的优势在数年之内不会改变。趋势分析并未提供移动电话扩散完全的信息,对移动电话扩散更为深刻的认识,由本文在第五章对我国移动电话扩散决定因素的分析来完成。因素分析主要基于时变扩散模型进行,本文通过将非时变模型的三个参数表达为经济、社会因素的函数,建立了移动电话扩散与上述因素的数量关系。趋势分析与因素分析共同构成了本文对移动电话扩散的模型分析,为认识移动电话扩散提供了实证基础,而模型分析与前述两个部分的背景分析构成了本文对我国移动电话扩散的研究,同时也完成了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的重新理解。 文中对我国移动通信业改革的述评以及移动通信市场结构演进的分析,表明了改革对我国移动市场的巨大颠覆作用,而渐趋优化的市场环境推动了移动电话扩散以及市场边界的扩张。这一推论在本文有关移动电话扩散的因素分析中得到了说明,改革对移动电话扩散的推动作用约在0.03左右,比之于其他的因素诸如经济发展水平或者数字技术的采用而言,更为重要。这一基本结论为拥护改革的呼声提供了有利的论证。此外,因素分析同样揭示了引入竞争的改革与移动电话扩散之间的作用呈现一个倒U过程,文中对我国最优市场结构指标的估计值约在2.409左右(这里的市场结构指标采用的是HHI指数的变形n指数),意味着竞争强度高于此值的市场环境反而对移动电话的扩散不利。我国22年来的市场结构n指数在(1,、1.82)间浮动,表明我国目前依旧处于移动电话扩散的有利市场环境之中,不过,竞争并不充分,引入竞争的改革亟待继续。本文对改革在移动电话扩散中的作用的分析,为反对改革以及盲目引入竞争的改革提供了反思。 本文基于扩散模型对我国移动电话扩散趋势及决定因素的分析,构成了扩散模型在移动通信市场变革与发展实证研究中一次应用,延伸了扩散分析方法的应用领域,也为分析移动通信市场提供了新的视角。传统的扩散研究,往往忽略了对扩散结论经济学寓意的分析,本文基于扩散模型对移动电话扩散的研究,所得基本结论被应用到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以及移动通信业发展的研究中,这应当属于本文在扩散分析层面与以往文献不同的地方。本文关于我国移动电话扩散的研究,其实主要分析了我国移动电话扩散的市场背景、扩散的趋势以及扩散的基本动力,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中,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首次对我国移动通信市场1987年至2008年共22年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完整的分析,获得了第一手关于首位运营商市场控制力CR1指数、移动通信市场HHI指数、H指数、n指数22年的完整数据,并基于Bain的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我国22年来移动通信市场的进入壁垒做出了完整分析。 第二,本文趋势分析中对经典的扩散模型进行了特征分析,获得了模型的拐点、极值以及递增和递减区间,丰富了有关模型数学特征的结论,为依据数据特点选择模型提供了便利。 第三,本文计算了扩散模型的结构特征指标值,包括扩散拐点的发生时间、最大扩散速度、拐点处累积采用率水平,将其与移动电话扩散的实际历史数据对比,作为模型评价与选择的依据,传统扩散文献中,仅计算特征值,并未作为模型选择的依据。 第四,对扩散模型中的参数b进行了重新分析和定义,将其视作扩散水平的变化率关于潜在用户余额变化率(剩余市场容量变化率)的敏感性,也可以理解为t期扩散水平关于剩余潜在采用水平的弹性系数,即尚未采用创新的潜在采用者的相对变化率与扩散速率的比较。 第五,对市场结构的分析,首次使用n指数代替传统的虚拟变量如运营商数目、进入方式等,获得了更丰富的信息。 第六,首次计算了市场结构的均衡n指数,验证了其与移动电话扩散的关系满足一个倒U过程,构成了适度竞争理论的一次证明。 最后,将扩散模型与产业分析结合,延伸了扩散分析的领域,丰富了产业分析的方法,也是本文的特色所在。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626
本文编号:2817727
【学位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F626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雅静;黑龙江省移动电话产品扩散模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177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817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