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通信研发项目中的劳务派遣员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20:50
   在竞争激励的通信行业中,劳务外包日益成为锻造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手段。为了尽可能的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外包也被引入研发项目中。如何使用外包员工,如何在工作中协调外包员工和正式员工,如何在项目中使用一定比例的外包员工,这都是摆放在项目管理者和职能经理面前的问题。此外,要让外包员工能够更好的融入研发项目团队,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作用,建立在适当的激励机制就成为一种必备的要求。 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实际的研发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项目中的资料进行数值分析并辅助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进行研究。 1.通过使用能力模型,评价出外包员工的能力,并比较外包员工的能力和正式员工的能力。由于认同度的差异,外包员工的能力总体上比正式员工要低。而能力的差异,又使得外包员工的使用是受到限制。在关键岗位,关键工作应该限制使用外包员工。 2.通过使用绩效考核评价模型,比较了外包员工和正式员工的绩效水平。分析了绩效评价模型所表现出来的外包员工和正式员工的区别。发现外包员工会平衡自己的绩效和收入。也就是说,外包员工和正式员工的绩效比例与收入比例基本相当。 3.外包员工具有较高的离职倾向。外包员工的离职的主要原因是感觉受到的不平等的对待和缺乏发展的空间。这使得建立平等公正的评价体系和转正途径成为外包员工管理的必备条件。在建立了一定的评价体系和转正途径后,外包员工的满意得到了提高。
【学位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F272.92;F6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 劳务派遣的发展背景
        1.1.1 劳务派遣的定义
        1.1.2 产生和发展
    1.2 我国通信制造行业的经营背景
        1.2.1 通信制造行业的研发所处的地位
        1.2.2 人力资源成本在研发成本中的比例很高
    1.3 通信行业研发项目的背景和特点:
        1.3.1 控制研发中的人力资源成本
        1.3.2 研发中引入劳务派遣的其他原因
    1.4 相关文献综述
        1.4.1 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1.4.2 开发项目的外包管理研究
        1.4.3 研发项目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1.4.4 国际上的相关研究
    1.5 研究的意义
        1.5.1 研究的理论意义:
        1.5.2 研究的实践意义:
2 公司研发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2.1 研发部门背景
    2.2 研发部门在公司中的位置
    2.3 研发部门的管理架构
    2.4 劳务派遣公司对外包员工的管理
    2.5 研发项目中使用外包人员的历史情况
    2.6 研发中心的人力成本
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设计
    3.1 研究的总体构思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对象
        3.3.1 研发项目经理及助手
        3.3.2 职能经理
        3.3.3 外包员工
        3.3.4 样本项目
    3.4 研究工具
        3.4.1 数值计算中使用的模型
        3.4.2 访谈方法
        3.4.3 问卷的形成
4 调研数据分析
    4.1 项目间的外包使用比较
    4.2 外包员工和正式员工的能力比较
    4.3 项目中的外包员工和正式员工的绩效对比
    4.4 进取问题
    4.5 外包员工的离职
        4.5.1 外包员工的离职原因
        4.5.2 外包员工的离职影响
        4.5.3 外在激励因素在对外包员工起基础性作用
        4.5.4 公平
        4.5.5 外包员工的激励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分析结论与建议
        5.1.1 在研发项目中可以使用外包员工
        5.1.2 在研发项目中使用外包员工是可行的,但范围必须控制
        5.1.3 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体系以激励外包员工
    5.2 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5.2.1 研究的不足
        5.2.2 遗留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外包人员问卷:
附录B 正式员工的访谈
附录C 管理者的访谈
附录D 外包离职员工的访谈
后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有为;;上海劳务派遣用工3年内同工同酬[J];人才开发;2011年07期

2 陈英凤;;遏制劳务派遣泛滥需法律“给力”[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8期

3 李一然;;劳务派遣中的四大侵权现象[J];劳动保障世界;2011年07期

4 王全宝;;检讨劳务派遣制度[J];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23期

5 王志广;;劳务派遣的利与弊[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8期

6 李伟明;刘文华;;云南省人行系统劳务派遣用工情况调查及管理建议[J];时代金融;2011年20期

7 李齐放;刘红珍;;企业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风险及其应对[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7期

8 董晓燕;;劳务派遣纠纷中连带责任的界定[J];中国社会保障;2011年05期

9 杨鹏飞;;国有企业滥用劳务派遣现象分析[J];上海企业;2011年08期

10 王小娟;李寿荣;;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再探讨——基于劳务派遣单位的视角[J];中国经贸导刊;2011年1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宸瑝;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徐辉;知识流程外包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吕延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承接和对外外包定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4 杨文芳;国际外包的承接对我国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吕新军;国际外包及其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孙冰心;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唐玲;国际外包与生产率[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于明言;企业组织模式选择与出口和外包[D];南开大学;2010年

9 吴勇;信任视角下研发外包知识转移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韩建军;工程设计项目外包竞赛机制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志鹏;通信研发项目中的劳务派遣员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刘星;基层供电公司劳务派遣工作的研究与思考[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3 尹晨臣;现阶段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劳资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4 高丽华;“三性”原则视角下我国劳务派遣立法发展方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亚琦;论劳务派遣用工中若干实践问题及制度完善[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6 曲智;完善劳务派遣法律规制的若干思考[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王硕;劳务派遣中雇主的责任及法律风险防范[D];吉林大学;2011年

8 高瑱;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9 康皓;我国劳务派遣用工难点问题研究及其政策建议[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王艳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675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8675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8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