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
本文关键词: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构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模型,将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应用于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研究,以2000-2009年中国31个省市面板数据探讨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并发现:首先,融合具有周期大约为5年的间断平衡性,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路径与两者融合的相关性高于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路径,工业化和信息化对各自理想水平的偏离呈交替波动等三个主要特点;其次,融合对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降低单位GRP电力消费和能耗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融合水平每增加一个点(以百分计),人均GRP可增长0.06%;融合可显著减少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促使第一产业向第二或第三产业转移;融合可减少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电力消费和能源消耗,但这种影响很小,不具统计显著性。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国家信息中心;
【关键词】: 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 融合质量 非参数估计 融合系数 偏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机制研究”(批准号08AJY0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70572071;71072091;70971143) 广东省软科学项目(批准号2011B070300105) 中山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号14000-3164505)的研究资助
【分类号】:F424;F49;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国家战略,构成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理论界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工业化与信息化互补共进是历史的选择(乌家培,1993,1995)。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本质是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做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汪斌,余冬筠;中国信息化的经济结构效应分析——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7期
2 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3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4 黎雪林,吕永成;我国各地区信息化水平的综合评价与分析[J];统计与预测;2003年05期
5 谢康;系统不确定性、趋同与优化——论非系统中的管理科学问题[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安珍;论中国特色的信息产业发展道路[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年02期
2 王延中;;山东省工业化水平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3 周本立,吴劲松;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安徽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阶段及“十五”面临的主要任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4 杨积勇;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5 杨小雨;曾克峰;刘超;于吉涛;;农业产业化在城镇化进程中的驱动力分析——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6 许鹿;西部开发与制度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7 张跃,王天龙;中国地区间收入差距问题的模型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郭小刚;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1年03期
9 聂海;陆迁;;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05期
10 范言慧,段军山;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J];财经科学;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为;中国的金融抑制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4年
2 胡放之;中国经济起飞阶段的工资水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周国富;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距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0年
4 金影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财税金融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
5 夏海钧;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6 李继文;工业化与信息化:中国的历史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7 杨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8 吴云飞;我国个人收入分配税收调控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陈金良;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10 李孝全;国家在信息技术和产业发展中的作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荣贵;江阴市环境质量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唐永;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趋同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段常楠;东北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易长清;重庆市促进自主创新的对外开放政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王霞;关于地区经济差距与国民经济增长变动规律的理论探索和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6 田兵;济南市工业化道路分析与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王荣斌;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8 刘迎霞;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趋同分析[D];河南大学;2005年
9 王业强;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群体性特征分析——基于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04年
10 赵静;我国贫困县域人才资源开发模式与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树平;王海霞;杨文彩;;人-信息系统交互效率的内涵及影响因素[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6年06期
2 苗晓辉;;基于J2EE的数据持久化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2007年05期
3 龚小勇;朱庆生;;基于网格技术的企业应用集成框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年12期
4 郭红丽;;制造业ERP系统绩效评价的分阶段模式研究[J];工业工程;2005年06期
5 汪斌,余冬筠;中国信息化的经济结构效应分析——基于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7期
6 钟根元,王方华,行喜欢;信息技术、经济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7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8 王志刚;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条件收敛性[J];管理世界;2004年03期
9 徐升华,毛小兵;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10 陶长琪;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本文关键词: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质量:理论与实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6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96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