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虚拟世界融合的多视角解读

发布时间:2017-08-01 16:24

  本文关键词:虚拟世界融合的多视角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虚拟世界融合 网络融合 产业融合 产品融合 虚实融合


【摘要】:从1969年区域性大学的主机互联,到现在全球的巨大覆盖,互联网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中的“虚拟世界”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它正在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组成部分。 本研究从网络融合、产业融合、产品融合、虚实融合的角度对虚拟世界的创新发展进行了观察和分析,提出了虚拟世界发展中融合问题的研究课题。 本研究对十年来虚拟世界的融合进行了分类观察,分析了虚拟世界融合发展的特点与演进一般规律。本研究提出虚拟世界融合的一般规律是:社交型、3D娱乐型、购物型三类虚拟世界都在以不同方式发生着融合;在融合过程中,不仅每两类虚拟世界之间发生着相互渗透与融合,而且,三类虚拟世界之间也发生相互渗透与融合。虚拟世界融合的演进趋势是:购物型虚拟世界与社交型虚拟世界的融合在朝“社交化电子商务”的方向演进;3D娱乐型虚拟世界融合向逐渐社交化与电子商务化方向演进;三类虚拟世界的融合走向朝着“社会交互+3D娱乐+电子商务”方向演化。 虚拟世界之间的融合目前还是初级阶段,随着未来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以及虚拟世界融合的广度和深度的拓展,必将加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交互和渗透,提升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融合度,本研究将这个虚实融合阶段称为,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融合的高级阶段。融合的高级阶段将是虚拟、现实两个世界以不同层次和不同形式复杂地融合,虚拟世界也将更多地承担服务现实世界的职能。融合是虚拟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由于虚拟世界的发展不过是近十几年的事情,虚拟世界的融合就更是一个新兴话题。目前的学术界已经出现了对虚拟世界融合问题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有从商业角度的探讨,有从技术角度的探索,但这些已有研究仍然比较微观和分散,尚未形成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 虚拟世界的融合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诸多方面。从宏观上讲,涉及到技术环境、资源环境、产业环境、政策环境。从中观上涉及到技术、人才、资金、产业链、运营等;微观上涉及到开发、运营、维护、推广等环境。因此,研究虚拟世界的融合,要运用系统的、网络的思维,从宏观、中观、微观不同的层面,从多维度、多视角的方面,来观察和分析研究虚拟世界的融合问题。 在融合过程中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如:融合路径问题、产业链调整问题、产品融合问题、利益分配问题等。在未来虚实融合中会产生更多新问题。如果能解决好融合的这些问题,将会有力地推动虚拟世界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虚拟世界这一个辅助工具,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推动现实世界经济的发展。此外,研究虚拟世界的融合过程,将丰富现有的虚拟世界融合的理论框架和体系,对推动虚拟世界发展的实践工作给予一些启示。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分别从虚拟世界网络融合、产业融合、产品融合以及虚实融合的角度分析虚拟世界的融合路径问题、产业链重组问题、融合型产品评估问题和高级融合阶段的监管问题。在对虚拟世界融合路径问题研究中,用行动者网络理论,探讨了虚拟世界融合过程中各参与主体之间如何进行同化与让步;在对产业链重组问题研究中,用共生博弈理论,探索了融合过程中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共生和博弈关系,传统经济群落向融合型经济群落发展演化规律、外界的正向鼓励和负向约束政策的推动作用、上下游企业的共生耦合机制;在融合型产品的评估问题研究中,引入虚拟空间存在感理论,结合不同媒体因素,探讨了融合型虚拟世界的用户体验测评体系和方法;在对高级融合阶段的研究中,尝试分析了高级融合阶段的新环境和新挑战,提出了政府对虚拟世界的监管建议。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探讨了三类虚拟世界和虚拟世界融合的概念,划分了融合的两个阶段。提出了虚拟世界的划分标准及虚拟世界融合的概念,区分了虚拟世界融合的初级和高级阶段,数字统计了初级阶段的主要融合事件,初步建构了虚拟世界融合的研究框架,即从网络融合、产业融合、产品融合、虚实融合四个角度来研究虚拟世界的融合 第二、从网络融合视角研究了虚拟世界的融合路径。将融合路径归纳为“由社交型虚拟世界运营商发起的融合路径”、“由3D娱乐型虚拟世界运营商发起的融合路径”、“由购物型虚拟世界运营商发起的融合路径”与“由3D内容提供商发起的融合路径”四种,用行动者网络的转译模块,分别分析了这四种融合路径资源整合的优劣势,得出结论,即最利于发展融合和最不利于发展融合的路径分别是第三种和第四种路径。 第三、从产业融合视角研究了虚拟世界产业链重组。根据虚拟世界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虚拟世界的上下游企业的共生博弈关系,建立博弈模型,分析得出了虚拟世界融合过程中,上游企业群落的演化规律,即在虚拟世界融合的经济群落中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时候,更多传统的企业会更加倾向于参与到虚拟世界的融合过程中来。引入激励机制建立博弈模型,通过动态博弈分析方法得出,政府的正向激励政策和负向约束政策都有利于企业主体的耦合共生,能够加速虚拟世界的融合的进程。 第四、从产品融合视角研究了虚拟世界融合的产品评估。用虚拟空间存在感理论,结合影响融合型虚拟世界用户体验的媒体因素,建立了融合型虚拟世界用户体验测评体系,该体系包含了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结合专家小组意见,用层次分析法计算了指标权重,尝试性评估了目前虚拟世界的一个融合实例,指出目前融合型虚拟世界产品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五、从虚实融合视角研究了融合高级阶段的发展与管理。从产品服务、货币、营销三个方面来探讨高级融合阶段的新环境。总结出虚实融合将给网络安全、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带来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政府、虚拟世界运营商、用户三方面协同监管的模式,建议政府鼓励引导运营商和用户参与到虚拟世界的治理中来,为未来虚拟世界监管带来一定启示。
【关键词】:虚拟世界融合 网络融合 产业融合 产品融合 虚实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49
【目录】:
  • 摘要4-7
  • ABSTRACT7-17
  • 第一章 绪论17-25
  • 1.1 研究背景17-19
  • 1.2 研究意义19-21
  •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21-22
  • 1.4 研究方法22-23
  • 1.5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23-25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25-57
  • 2.1 虚拟世界融合相关概念的研究综述25-35
  • 2.1.1 虚拟世界的概念与范畴25-30
  • 2.1.2 虚拟世界中融合的概念与范畴30-35
  • 2.2 三类虚拟世界互相融合的研究综述35-55
  • 2.2.1 社交型虚拟世界与3D娱乐型虚拟世界融合的研究35-38
  • 2.2.2 购物型虚拟世界与3D娱乐型虚拟世界融合的研究38-50
  • 2.2.3 购物型虚拟世界与社交型虚拟世界融合的研究50-55
  • 2.3 本章小结55-57
  • 第三章 虚拟世界融合的现状、背景及宏观架构57-81
  • 3.1 三类虚拟世界及融合的涵义57-59
  • 3.1.1 三类虚拟世界57-58
  • 3.1.2 虚拟世界融合的涵义58-59
  • 3.2 虚拟世界融合的初级阶段59-69
  • 3.2.1 社交型虚拟世界与3D娱乐型虚拟世界60-62
  • 3.2.2 社交型虚拟世界与购物型虚拟世界62-64
  • 3.2.3 购物型虚拟世界与3D娱乐型虚拟世界64-69
  • 3.3 虚拟世界融合的宏观架构69-79
  • 3.3.1 融合的宏观环境69-75
  • 3.3.2 融合的驱动因素75-78
  • 3.3.3 融合的分析框架78-79
  • 3.4 本章小结79-81
  • 第四章 虚拟世界融合的路径——基于网络融合视角81-109
  • 4.1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与虚拟世界的融合路径82-86
  • 4.1.1 行动者网络理论(ANT)82-83
  • 4.1.2 虚拟世界融合的主要路径83-86
  • 4.2 虚拟世界四种融合路径的ANT分析86-107
  • 4.2.1 社交型虚拟世界运营商发起的融合路径ANT分析86-91
  • 4.2.2 3D娱乐型虚拟世界运营商发起的融合路径ANT分析91-96
  • 4.2.3 购物型虚拟世界运营商发起的融合路径ANT分析96-101
  • 4.2.4 3D内容提供商发起的融合路径ANT分析101-106
  • 4.2.5 融合路径ANT分析结果106-107
  • 4.3 本章小结107-109
  • 第五章 虚拟世界融合的产业链——基于产业融合视角109-129
  • 5.1 共生理论与虚拟世界的融合109-115
  • 5.1.1 共生理论的概述109
  • 5.1.2 虚拟世界融合共生的概念109-110
  • 5.1.3 虚拟世界融合的共生系统110-112
  • 5.1.4 虚拟世界融合的共生模式112-113
  • 5.1.5 虚拟世界融合演进模型与层次结构分析113-115
  • 5.2 无激励机制的共生耦合115-119
  • 5.2.1 研究假设115-116
  • 5.2.2 博弈模型116-119
  • 5.2.3 研究结论119
  • 5.3 有激励机制的共生耦合119-124
  • 5.3.1 研究假设119-120
  • 5.3.2 博弈模型120-124
  • 5.3.3 研究结论124
  • 5.4 虚拟世界融合的共生耦合模式124-127
  • 5.4.1 虚拟世界融合的共生耦合模块化分析124-126
  • 5.4.2 虚拟世界融合的共生耦合分析结果126-127
  • 5.4.3 应对虚拟世界融合共生耦合的政策建议127
  • 5.5 本章小结127-129
  • 第六章 虚拟世界融合的产品评估——基于产品融合视角129-159
  • 6.1 虚拟空间存在感与用户体验130-135
  • 6.1.1 融合体虚拟世界用户体验的内涵130
  • 6.1.2 虚拟空间存在感理论130-135
  • 6.2 融合体虚拟世界用户体验指标体系135-151
  • 6.2.1 构建融合体虚拟世界用户体验模型135-137
  • 6.2.2 初步创建融合体虚拟世界用户体验测评指标137-139
  • 6.2.3 融合体虚拟世界产品用户体验测评指标权重的计算139-151
  • 6.3 融合体虚拟世界的用户体验测评应用实例151-158
  • 6.3.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引入151-154
  • 6.3.2 卡玛商城的用户体验模糊综合评价的应用154-158
  • 6.4 本章小结158-159
  • 第七章 融合的高级阶段——虚实融合159-174
  • 7.1 融合高级阶段的环境159-166
  • 7.1.1 产品及服务环境159-160
  • 7.1.2 货币环境160-165
  • 7.1.3 营销环境165-166
  • 7.2 高级融合阶段对现实世界的挑战166-170
  • 7.2.1 融合对网络安全的挑战166-167
  • 7.2.2 融合对经济环境的挑战167-168
  • 7.2.3 融合对政治环境的挑战168
  • 7.2.4 融合对法律环境的挑战168-169
  • 7.2.5 融合对社会生活的挑战169-170
  • 7.3 融合高级阶段的监管170-172
  • 7.3.1 引导公众参与监管170-171
  • 7.3.2 鼓励运营商协同监管171-172
  • 7.4 本章小结172-174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174-178
  • 8.1 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174-176
  • 8.2 本研究的不足与进一步研究176-178
  • 参考文献178-190
  • 附录:融合型虚拟世界“卡玛商城”模糊测度调查190-192
  • 致谢192-193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93-194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与获奖情况19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海伦;;如何运用社交媒体拓展电子商务营销[J];传媒;2012年05期

2 洪文昌;;3D网购商场的发展模式及营销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滕红真;;基于SNS平台发展网络团购的营销策略分析[J];电子商务;2012年05期

4 李宣;秦丹;;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商务网站设计初探[J];大众文艺;2011年22期

5 张娟;冯婕;;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商城中的应用[J];改革与开放;2010年22期

6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7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8 周振华;产业融合中的市场结构及其行为方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2期

9 卢东斌;产业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的有效途径[J];经济工作导刊;2001年06期

10 朱玉如;;口碑传播在社交化电子商务网站中的应用分析[J];今传媒;2014年02期



本文编号:605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605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9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