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动态能力、技术范式转变与创新战略——基于腾讯微信“整合”与“迭代”微创新的纵向案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7 13:32

  本文关键词:动态能力、技术范式转变与创新战略——基于腾讯微信“整合”与“迭代”微创新的纵向案例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技术范式 动态能力 微创新 创新战略 案例研究


【摘要】:本文力图拓展动态能力的理论内涵,将其界定为企业在技术范式转变时期应对混沌、复杂环境的整合与重构能力。据此架构了一个基于动态能力、技术范式和创新战略行为之间半交互影响的理论框架,用以分析技术范式转变时期企业动态能力对其创新战略行为的支撑机制和作用机理。依托这一理论框架,文章尝试打开近期移动互联网业界热点问题——"微创新"的黑箱,对腾讯微信的"整合"与"迭代"微创新战略进行了深度纵向案例研究。研究发现微信微创新战略成功的机理是,在强大的动态能力支撑条件下,抓住了技术范式变化的战略机遇,通过有效的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以及强大的跨界(跨地域、跨行业、跨企业)虚拟整合能力,将从组织内外部搜索、学习到的分散的技术知识,基于用户信息体验消费对创新活动进行快速、反复、精确迭代,领导竞争对手、合作伙伴、先导顾客进行开放式的协同创新,并通过有效的微创新质量控制,降低创新失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成为支撑移动互联网时代第三方服务的平台级产品,最终实现颠覆式创新和价值创造。本文的理论贡献在于:丰富、升华了动态能力的理论内涵,从技术范式的高度对互联网企业微创新战略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开拓性分析,阐释了技术范式转变时期动态能力对创新战略的动力支撑机制,为处在技术范式变革中的互联网企业开展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作者单位】: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技术范式 动态能力 微创新 创新战略 案例研究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02029、71202150)的资助
【分类号】:F49
【正文快照】: 一、引言“微创新(micro-innovation)”既不是大规模颠覆性、革命性的激进式创新,也不是小规模持续性、积累性的渐进式创新,而是一种基于新的市场分析范式和技术范式,在关键技术上提供更加灵活实际的产品开发和服务提供的思路。微创新成功的标志是由量变发展到质变,通过大量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晓波;刘雪锋;许冠南;;技术范式转换期的企业动态能力匹配研究——以三星公司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周长辉;;中国企业战略变革过程研究:五矿经验及一般启示[J];管理世界;2005年12期

3 贺小刚;李新春;方海鹰;;动态能力的测量与功效: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4 焦豪;魏江;崔瑜;;企业动态能力构建路径分析:基于创业导向和组织学习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8年04期

5 于开乐;王铁民;;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南汽并购罗孚经验及一般启示[J];管理世界;2008年04期

6 毛基业;李晓燕;;理论在案例研究中的作用——中国企业管理案例论坛(2009)综述与范文分析[J];管理世界;2010年02期

7 焦豪;;双元型组织竞争优势的构建路径: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11期

8 罗仲伟;冯健;;企业网络创新中的知识共享机制——丰田汽车的案例[J];经济管理;2007年16期

9 吴晓波;苗文斌;郭雯;;应对技术范式转变挑战:知识管理动态模型[J];科学学研究;2006年05期

10 罗仲伟;卢彬彬;;技术范式变革环境下组织的战略适应性[J];经济管理;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仁峰;孙世勇;;基于资源基础论的我国中小企业成长战略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8期

2 李平;张建军;;动态能力构建与保险公司竞争优势——基于中国保险市场的多案例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3期

3 彭华涛;信继欣;;世界汽车企业研发体系发展趋势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09年02期

4 刘宇;马卫;;企业家精神与自主创新绩效的SD分析[J];汽车工业研究;2011年07期

5 王颖;马镇港;;基于并购的开放式创新在中国汽车企业的应用[J];汽车工业研究;2011年08期

6 谭力文;马海燕;刘林青;;Myths and realities of China's apparel industry——from a global value chain perspective[J];China Economist;2009年02期

7 吴中超;;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动因解密[J];财经科学;2011年08期

8 李飞;路倩;;案例研究:适合构建管理的中国理论吗——关于由案例构建理论问题的讨论述评[J];中国零售研究;2011年01期

9 刘璐;杨蕙馨;;中国企业吸收能力影响因素与作用的探索性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08年02期

10 黄文川;路世昌;;基于动态核心能力的战略联盟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群阳;朱剑光;李凯;倪春平;;跨国创业导向的相关研究评述[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俊;白硕;杨柏;李学诗;;企业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互动关系研究——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为例[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3 王翔;裘露露;徐凌云;王晔;;中国资源型企业海外并购典型模式归纳与解析[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地矿经济理论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胡望斌;张玉利;;新企业创业导向、动态能力与企业成长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大元;项保华;陈应龙;;企业动态能力及其功效: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胡望斌;张玉利;牛芳;;中国新企业创业导向与绩效的转化:基于能力视角[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李大元;;动态能力到底是什么?[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刘景江;陈璐;;创业导向、学习模式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王圆圆;刘国新;李霞;;开放式创新研究述评[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巩见刚;董小英;张娜;;高层领导企业家精神与信息化成功——以华为公司的信息化推进过程为例[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济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2 万益迁;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模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仁江;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高若阳;基于知识观的组织模块性与企业适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林枫;基于企业家社会资本视角的企业创业导向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江成城;供应链动态能力及其对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辛晴;知识网络对企业创新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1年

8 张宁辉;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组织结构选择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张波;孵化网络对入孵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陈德富;我国中小企业利基战略、调节因素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家伟;基于供应链知识共享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崔任之;行动学视角下的企业战略管理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乔良;基于知识传导的医药企业动态能力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瑛;长安汽车公司知识管理体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黄庭宝;海外并购对我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马文甲;企业网络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碧君;组织学习能力与集群企业升级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8 靳小玉;投资天使资本警觉性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黎默耘;基于知识管理动态过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客户危机管理[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10 应晓凤;B2B企业网络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旺盛;;基于组织学习的动态能力研究[J];财贸研究;2006年02期

2 李兴旺,王迎军;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综述与前瞻[J];当代财经;2004年10期

3 李斌;中国的发展要走自主创新之路[J];党建;2005年10期

4 董俊武,黄江圳,陈震红;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演化模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2期

5 薛红志;张玉利;;突破性创新、互补性资产与企业间合作的整合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8期

6 陈国权,马萌;组织学习评价方法和学习工具的研究及在30家民营企业的应用[J];管理工程学报;2002年01期

7 路风,张宏音,王铁民;寻求加入WTO后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对宝钢在汽车板市场赢得竞争优势过程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2年02期

8 路风,慕玲;本土创新、能力发展和竞争优势——中国激光视盘播放机工业的发展及其对政府作用的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03年12期

9 董俊武,黄江圳,陈震红;动态能力演化的知识模型与一个中国企业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10 陈永霞;贾良定;李超平;宋继文;张君君;;变革型领导、心理授权与员工的组织承诺:中国情景下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春晖;知识、动态能力与企业持续竞争优势[J];当代财经;2003年10期

2 王核成,吴雪敏;动态能力形成过程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14期

3 邹立清;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分析[J];经济论坛;2005年17期

4 古利平,张宗益;动态能力的构建:一个演进的观点[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10期

5 陈龙真,黄佐敇,周海炜;社会资本、企业资源与动态能力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04期

6 王文超;黄江圳;;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维度与功能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年08期

7 张钢;徐海波;;核心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以浙江省软件产业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6年S2期

8 李磊;蒋景楠;;动态能力战略范式与传统战略范式的比较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年02期

9 王铁骊;;复杂变革环境下动态能力的内涵演进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5期

10 高阳;王铁骊;;复杂环境下企业动态能力与敏捷能力比较研究[J];价值工程;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大元;;动态能力到底是什么?[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2 白景坤;顾飞;;动态能力生成的整合研究:惯例演化、战略更新及其组织嵌入[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尹丽萍;;基于动态能力双过程-两阶段模型的案例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4 谭云清;马永生;李元旭;;社会资本、动态能力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我国国际接包企业的实证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5 李辉;张晓明;;企业家社会资本、自主创新水平与组织动态能力[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6 江积海;刘敏;;动态能力主导逻辑重构及其与竞争优势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7 黄振雷;吴淑娥;刘学;;企业的动态能力观:回顾和研究建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韵江;李青霞;;动态环境下企业能实现资源和能力的互动吗?——基于辽渔集团的案例分析与启示[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巩见刚;张娜;;基于动态能力框架的IT能力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信息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军;从核心竞争力到动态能力[N];首都建设报;2008年

2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马浩;资源与能力:企业特定性与竞争优势[N];湖北日报;2006年

3 马浩;资源与能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4 本报通讯员;我市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优秀等级[N];淄博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磊磊;基于竞合互动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及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林萍;组织动态能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董保宝;基于网络结构的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优势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黄俊;动态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与联盟绩效关联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梁旭晖;基于稳定型战略的企业动态能力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6 胥家硕;动态能力、制度与企业绩效的关联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俞枫;以动态能力为中介的信息技术驱动的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8 海本禄;国际化背景下的企业动态能力绩效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卢剑峰;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对动态能力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张建东;企业动态能力与跨期绩效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莉;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李青霞;组织主动遗忘对动态能力的影响: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刘敏;基于三维模型的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朱虹;基于生命周期和动态能力的企业价值创造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5 许运娜;论战略联盟中的知识转移——基于动态能力的观点[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6 郑建志;动态能力、关系质量及合作绩效实证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7 牛禹;动态能力对中小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8 赵静;基于动态能力的软件企业知识积累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王睿智;国际企业营销动态能力构成维度分析与评价模型建立[D];南开大学;2011年

10 朱增永;基于动态能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69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869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8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