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创新的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经验
本文关键词:基于协同创新的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经验
【摘要】:将物联网产业视作一个产业创新系统,构建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系统结构模型,分析多要素协同创新的内在原理,并提出战略协同、制度协同、组织协同、知识协同、服务协同、竞争协同、市场反馈等七大协同创新机制;进而对无锡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经验作了分析,认为无锡在推动规划制定、多部门协作、政产学研联盟建设、知识协同平台建设、服务联盟建设等方面先试先行,取得效果显著,但是企业的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市场反馈机制亟待完善。
【作者单位】: 宁波市智慧城市规划标准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物联网产业 无锡 发展经验
【基金】:国家科技部重点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若干关键问题研究”(2011GXS2D036) 宁波市软科学基金项目“宁波物联网产业发展路径及产业链培育研究”(2012A10032)
【分类号】:F49;F273.1
【正文快照】: 物联网是继互联网之后最重大的科技创新,是两化融合的加速器,是现代服务业实现突破性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下一个推动世界高速发展的“重要生产力”,它的发展将颠覆现有产业格局。无锡作为中国第一个“物联网城市”,近年来全力发展物联网产业,集聚了物联网重点研发机构32家,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许箫迪;王子龙;;基于战略联盟的企业协同创新模型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年06期
2 何郁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式[J];科学学研究;2012年02期
3 张治河;胡树华;金鑫;谢忠泉;;产业创新系统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科研管理;2006年02期
4 孙冰;赵健;;技术创新协同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11年11期
5 金烨;;解码无锡物联网[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2年1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永波;;区域产业创新系统的结构模型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12期
2 刘琦;;论创新型城市群的产业创新——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李武军;;基于系统论的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研究[J];当代经济;2010年14期
4 刘春香;章丽萍;;宁波市传统优势产业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04期
5 陈锋;任宗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机制[J];管理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6 丁永波;周柏翔;崔宏桥;;吉林老工业基地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机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22期
7 杨继瑞;杨蓉;马永坤;;协同创新理论探讨及区域发展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J];高校理论战线;2013年01期
8 胡沛枫;;区域自主创新体系构建中的机制创新研究——基于组织关系管理理论[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1期
9 徐运保;陈辉民;;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理与模式[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10 王艳;纪志成;;物联网产业协同创新模型与机制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任荣;徐向艺;;基于联盟生命周期演进的企业合作创新关键因素管理[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张天波;李秋红;;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社会诚信体系建构分析——以构建广东特色社会诚信体系为例[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与民生科技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王海龙;肖剑杰;黄明;;模块化与产业不连续创新:研究回顾和概念界定[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曹宇东;何毅;赵剑衡;李雷;;交叉学科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研究——以物理与生物医学交叉实验室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刘钒;李光;;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发展研究——以湖北省为例[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于娱;施琴芬;;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知识共享的微分对策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7 邵景峰;王进富;马晓红;吴生;刘勇;;基于数据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关键动力优化[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8 韦影;张茜;;研发团队社会资本对产学研合作中知识转移的作用机制:跨层次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焱;基于价值实现的电信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赵鹏飞;中国汽车产业技术供应链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阳;战略联盟演化中组织间学习对联盟绩效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蔡玮;工业园区集群网络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李锐;企业创新系统自组织演化机制及环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李邃;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高常水;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陈丹;产业技术创新传导机理及测度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孙艳琳;中国企业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10 胡志群;航空公司战略联盟合作伙伴选择与合作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佼;资源富集区产业创新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肖腊梅;基于产业创新体系的知识产权共享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段金鑫;煤炭产业创新系统模型构建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田慧芳;成员间沟通满意度与网络组织运行效率关系实证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5 张艳;柳州汽车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广西工学院;2011年
6 常璐;创新环境因子分析及创新环境建设[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7 喻露;以开放式创新促进产业升级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倩;我国汽车产业创新系统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9 杨亢;甘蔗糖业创新平台的合理构造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10 张兵兵;中国石油加工业自主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远德玉;产业技术界说[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陈劲,王方瑞;再论企业技术和市场的协同创新——基于协同学序参量概念的创新管理理论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陈刚,金芝,陆汝钤;虚拟企业及其协作模型[J];电子学报;2002年S1期
4 刘友金,杨继平;集群中企业协同竞争创新行为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2002年06期
5 陈光;企业协同创新管理的高标准定位与审计[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6 张晖明;丁娟;;美国企业技术战略联盟发展新动向与启示[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8期
7 楼高翔;曾赛星;郑忠良;;集成创新的范式演变:从个体创新到供应链技术创新协同[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3期
8 李琳,方先知;产学研知识联盟与社会资本[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年08期
9 饶扬德;唐喜林;;市场、技术及管理三维创新协同过程及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3期
10 胡恩华,郭秀丽;我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同济大学 张玉臣;[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志宇;产学合作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e,
本文编号:869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869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