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个体创新与合作网络演化机理研究——基于通信业专利数据分析
本文关键词:组织个体创新与合作网络演化机理研究——基于通信业专利数据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组织个体创新 合作网络演化 个体行动者随机模型 专利计量
【摘要】:基于个体行动者随机模型,研究组织特征对专利合作网络演化的影响。以通信技术产业2008—2013年专利数据为例,构建观测期历年合作关系矩阵,绘制合作网络可视化图,通过社会网络分析软件STOCNET对网络时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及科研机构能促进专利合作关系建立和专利合作网络成长;外向中心性、组织类型相似性和地理邻近性对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具有正向影响作用;传递性和组织专利合作经验对专利合作网络演化影响不显著。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曼切斯特大学;
【关键词】: 组织个体创新 合作网络演化 个体行动者随机模型 专利计量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FGL006)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TQC010)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TJS211020) 江苏省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境外研修项目(201213) 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资助项目(201239)
【分类号】:F626;F273.1
【正文快照】: 0引言随着人类科技文明的迅速发展,产业技术集成性和复杂性特征使组织间的技术合作成为必然。专利作为企业的重要技术成果,被视为衡量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重要指标。专利合作作为技术合作的重要形式[1],对于组织个体而言,能够提高其专利研发成功率,有效规避单个组织专利投入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希尧;蔡虹;裴云龙;;跨国专利合作网络中3种接近性的作用[J];管理科学;2010年05期
2 郭磊;蔡虹;;基于专利组合分析的中国电信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年09期
3 李红;陈少龙;;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智能手机专利发明人合作网络演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20期
4 罗立国;余翔;周力虹;周韵;;我国电动汽车技术领域专利网络研究[J];情报杂志;2012年12期
5 苟德轩;沙勇忠;;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结构测度与分析[J];情报杂志;2013年06期
6 温芳芳;;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专利合作模式研究[J];情报杂志;2013年07期
7 贡金涛;魏晓峰;;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专利合著网络研究——以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在华专利为例[J];情报杂志;2013年11期
8 叶春霞;余翔;李卫;;企业间专利合作的多学科知识网络研究[J];情报杂志;2013年04期
9 刘凤朝;马荣康;姜楠;;基于“985高校”的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演化路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年07期
10 林明;任浩;;技术合作网络与个体行动者探索式创新行为的内在联系机理——以宁波江北仪器仪表集群技术合作网络为例[J];预测;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涛;HENNEMANN Stefan;LIEFNER Ingo;李丹丹;;知识网络的空间极化与扩散研究——以我国生物技术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2 汪涛;Stefan HENNEMANN;Ingo LIEFNER;李丹丹;;知识网络空间结构演化及对NIS建设的启示——以我国生物技术知识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10期
3 张雷勇;冯锋;肖相泽;付苗;;产学研共生网络效率测度模型的构建和分析:来自我国省域数据的实证[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刘凤朝;马荣康;姜楠;;区域创新网络结构、绩效及演化研究综述[J];管理学报;2013年01期
5 胡晓辉;杜德斌;龚利;;长三角区域知识合作网络演化的空间特征[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6期
6 尹秋菊;黄洁萍;冯丽;;电动汽车技术转移网络结构及其社会资本[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7 刘凤朝;姜滨滨;;联盟网络核心节点形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学报;2013年05期
8 宋玉霞;;购物网站的社交网络进化分析[J];电子世界;2013年21期
9 胡平;邵鹏;温春龙;;信息服务产业集群网络特征对创新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3年05期
10 常红锦;仵永恒;;网络异质性、网络密度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知识资源视角[J];财经论丛;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帅;丁X;;中国国际科学合作状况分析与展望[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运森;;“结构洞”网络位置与商业信用[A];中国会计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余慧;;同质性与社团参与积极性的研究[A];上海青年政治学论坛(2012)论文集[C];2012年
4 余慧;;同质性与社团参与积极性研究[A];上海青年政治学年度报告2013[C];2013年
5 解学梅;;创新集群跨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6 汪莉;栾春娟;侯海燕;;不同领域发明者专利合作的测度及其应用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分8:科学学与政策科学理论方法[C];2014年
7 刘冰;符正平;;冗余资源、联盟网络特征与企业绩效[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8 纪雪梅;王芳;;在线社交网络用户情感传播研究[A];2013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罗超亮;刘冰;符正平;;网络属性、战略导向和新创企业绩效[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10 王健;张韵君;;高校产学专利合作率的共性与差异分析——基于10所理工大学的合作专利数据[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国际商务谈判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镇;中国物理学研究绩效与发展特征的国际比较[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2 马艳艳;面向企业的大学知识溢出机制与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段东圣;社会网络中群组探测和话题建模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张云伟;跨界产业集群之间合作网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罗立国;高校专利知识流动能力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何炳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集群供应链资本、知识发展能力与创新绩效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7 吴联仁;基于人类动力学的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实证分析与建模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齐羽;组织模块化影响组织动态能力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罗彬杰;基于社会网络的在线投融资服务关键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10 刘辉;高管团队的社会资本、激励机制与公司绩效[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昆;我国科学合作的空间特性及其影响因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姜楠;区域间知识流动网络演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李丹丹;我国区域创新网络时空演化特征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4 唐鲁滨;创业网络、创业学习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5 朱小祥;国有控股运输企业战略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6 蔡婕;社会网络对集群企业合作营销影响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7 马宁;网络化研发组织成员网络位置对其组织结构创新的影响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3年
8 吴进;基于文本分析的我国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政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胜苗;横向整合企业区域市场边界争端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10 吴倩倩;政府支持、信任与供应链整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学飞;;理想导向型的政策制定——“985工程”政策过程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2 赵更申;雷巧玲;陈金贤;李垣;;不同战略导向对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2期
3 殷沈琴;张计龙;任磊;;基于关键词共现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的数字图书馆研究热点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年04期
4 吴钦缘;高校专利实施现状、途径和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5 徐玲;胡海波;汪小帆;;一个中国科学家合作网的实证分析[J];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2009年01期
6 王霄宁;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产业集群建模及实证检验[J];系统工程;2005年03期
7 张宝建;胡海青;张道宏;;企业创新网络的生成与进化——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4期
8 陈翔峰;产学研的激励兼容机制分析[J];杭州科技;2003年01期
9 向希尧;蔡虹;裴云龙;;跨国专利合作网络中3种接近性的作用[J];管理科学;2010年05期
10 魏龙;张娟;;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演进与动因分析——以京沪两地设立的研发中心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杜明洁;金融企业间服务合作创新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秀霞;朱方伟;侯剑华;;国际组织理论研究的合作模式探究——基于研究机构和研究者合作网络的分析[J];情报杂志;2013年01期
2 陈云卿;虚拟公司是业务合作网络的最高形式[J];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06期
3 肖渡,沈群红;合作网络形成的理论探讨及其意义[J];管理工程学报;2000年04期
4 丁晓;朱正萱;;基于关系资本理论构建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合作网络[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吴富伟;魏军娜;;“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与当代中国社会资本转型[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6 希林;;合作网络中的创新[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年11期
7 何苏华;企业合作网络的成因及其运行机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杨迪;;如何通过冲突建立起合作的网络[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9 胡一z,
本文编号:8712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871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