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产业改革绩效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电信产业改革绩效研究
【摘要】:中国电信产业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引起了产业的巨大变化,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技术水平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尤其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发展,互联网从一种外在的工具逐渐演变成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以互联网为平台推动各个产业的发展成为了经济新常态,电信产业也在寻求与各行业跨界融合,实现开放创新和协同创新。年报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的营业收入实现结构性变化,流量数据业务收入首次超过语音业务,占业务收入比重达52%;中国电信重点互联网应用规模持续扩张,新兴业务同比增长20%,收入贡献持续增长;中国联通也在逐渐从传统业务向移动数据业务发展。通讯技术的更新换代、主流业务的更迭促进电信产业不断发展。面对新的发展,对电信产业绩效的不同认识也引发了对中国电信产业改革路径以及下一步发展方向的探讨。本文以政府管制理论为支撑,对中国电信产业引入竞争者的市场结构性改革、产业链和区域拆分改革以及解除分业经营实现全业务竞争的新的结构改革进行了分析。中国电信产业改革的整个进程都是以提高产业绩效为导向,结合理论和国际经验,针对电信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方案。本文对中国电信改革的思路和绩效关系进行了具体分析。首先,分析引入新竞争者的市场结构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即理论上电信产业自然垄断在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下发生演变,电信产业存在不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环节;实践中英国在电信改革中引入新的竞争者实行双寡头政策打破了行业垄断的局面,刺激了产业发展。市场结构改革能够有效地解决电信产业供给不足、缺乏活力的问题。其次,分析纵向产业链和横向区域拆分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国际经验,即业务交叉补贴理论和区域间比较竞争理论的政策意义,以及美国对电信产业反垄断实行的拆分经验。对垄断厂商进行纵向的业务拆分和横向的区域拆分是市场结构改革的深入,能够进一步削弱行业的垄断势力、促进竞争的形成。最后,分析在新业务迅速发展下新的市场结构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即有效竞争对于规模经济和竞争活力的协调,以及英美国家全面放开竞争后电信市场的均衡状态下的市场结构。新的市场结构改革能够避免新业务迅速发展下新的垄断产生,促进有效竞争的实现。改革对产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巨大,中国电信产业从改革前的资源短缺、质次价高、服务水平低下发展成如今112部/百人的普及率和种类繁多的业务选择,并且在同期CPI上升的情况下实现电信服务价格的逐年下降。在未来随着移动业务成为电信产业的主流业务,尤其是移动数据流量业务和宽带接入业务逐渐取代传统业务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监管部门下一步的改革应该在鼓励技术和业务创新的同时防止移动业务领域产生独角兽,保证行业竞争活力。第一章引言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说明研究思路和框架。第二章对电信产业研究的相关理论,包括产业组织理论、自然垄断理论、政府管制理论和电信产业绩效评估方法进行梳理。第三章分析了电信产业的基本特征,总结了中国电信产业改革的进程。第四章通过对各阶段改革的思路和对绩效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认为改革对电信产业绩效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其具体表现为改革促进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业务总量和用户量大幅度增加;服务的多样化和服务价格水平的下降;电信产业技术水平和电信企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第五章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理论分析的结论加以验证,以进一步研究这些改革对绩效提升产生的作用。首先,本章将结合相关数据对中国电信产业从2008年至今的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对电信产业发展的新变化和绩效情况进行概括。其次,综合上文分析中改革对绩效产生的影响,选取电信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电信厂商的经济效率和通信服务水平三个方面的指标构建电信产业绩效体系。接着,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得到电信产业绩效指数,并利用电信产业2003年至2014年各省电信产业的相关数据对这一时期各省市和全国的电信产业绩效指数进行估算,总结这一时期绩效变化的情况。最后,运用DEA模型,从劳动和资本两方面选择出6个投入变量,以绩效指数为产出变量,对电信产业在这一时期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水平以及变化方向进行考察,达到验证前文结论的目的。第六章根据本文研究对电信产业从政府监管层面、产业层面以及企业层面提出几点建议。本文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认为:(1)中国电信改革效果显著,绩效指数呈缓慢上升趋势。在市场结构方面,初步形成了相互竞争的市场环境;在产业发展方面,电信业务量增长迅速,电话普及率不断上升,电信消费价格水平也在逐年下降,服务呈现多样化。(2)2012年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数据流量业务成了电信产业新的增长点,传统的固定和移动话音和短信业务收入持续下降,绩效指数在产业新的转型时期趋于平缓。(3)电信产业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平均增长率为7.5%,主要动力来自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水平提升不显著;大部分省市电信产业的规模逐渐达到最优水平,规模的继续扩张所带来的回报开始呈现递减趋势,规模效率提升有限,技术效率的提升需要更多地依靠纯技术效率的提升来实现。总体来说,中国电信产业改革不断推进产业绩效水平的提升,改革进程符合电信产业的技术特征和中国的发展实践。同时,随着电信产业技术进步和市场化发展特征的变化,网络化数字化为电信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要如何在互联网逐渐成为基础设施资源情况下发展自身优势,在传统产业向网络化转型的过程扩展和打造新的产业生态圈、利用产业互联网实现电信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还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推进新一轮的中国电信产业改革。
【关键词】:电信改革 绩效评估 因子分析 数据包络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626
【目录】:
- 内容摘要2-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引言7-11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目的7-9
- 第二节 研究思路、创新与不足9-11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研究综述11-21
- 第一节 电信产业改革理论基础11-14
- 第二节 电信产业改革绩效研究综述14-17
- 第三节 电信产业绩效评估方法17-21
- 第三章 中国电信产业改革进程21-29
- 第一节 电信产业基本特征21-23
- 第二节 电信产业改革进程23-29
- 第四章 中国电信产业改革思路与绩效29-39
- 第一节 从完全垄断到寡头竞争29-32
- 一、改革思路29-31
- 二、改革对绩效的影响31-32
- 第二节 纵向瓦解行业垄断,横向促进区域竞争32-35
- 一、改革思路32-34
- 二、改革对绩效的影响34-35
- 第三节 全业务模式促进竞争35-39
- 一、改革思路35-37
- 二、改革对绩效的影响37-39
- 第五章 中国电信产业改革绩效实证分析39-58
- 第一节 中国电信产业绩效现状分析39-42
- 一、2008-2012:全业务竞争,行业增长较快39-40
- 二、2013年至今:传统业务停滞,数据业务发展迅速40-42
- 第二节 构建电信业绩效评估综合指标42-44
- 一、指标体系设计原则42-43
- 二、构建评估指标体系43-44
- 第三节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绩效评估44-51
- 一、因子分析法44-45
- 二、电信业市场绩效评估45-51
- 第四节 基于DEA模型的电信产业效率测评51-58
- 一、DEA模型建立51-53
- 二、电信业效率实证分析53-58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58-61
- 第一节 基本结论58-59
- 第二节 政策建议59-61
- 一、政府层面59-60
- 二、产业层面60
- 三、企业层面60-61
- 参考文献61-63
- 后记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其仁;把民营经济引进电信产业[J];经济研究参考;2001年48期
2 吕廷杰,张珂;通过管制重构加强对我国电信产业的政府监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方丹军;电信产业有效控制成本势在必行[J];通信世界;2005年40期
4 许浚;;美国电信产业的复苏与视频时代的来临(上)[J];通信企业管理;2007年10期
5 张鸿;韩黛娜;李娟;;电信产业价值链演变路径研究[J];财经论丛;2008年01期
6 杨秀玉;;中国电信产业行政垄断及其绩效的实证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谭炎明;曾剑秋;;电信产业性质与产业监管模式演变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杨秀玉;;中国电信产业行政垄断问题研究[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9 迟杰;;中国电信产业激励规制改革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年05期
10 姜金鑫;;关于我国电信产业垄断模式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廷杰;张珂;;通过管制重构加强对我国电信产业的政府监管[A];中国通信发展与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谢智勇;张永泽;;我国电信产业转型期的特征与对策[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吕彬;;电信产业价值链演进之见[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电信产业在合作中发展浅析[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鸿;齐晶晶;;基于三网融合的电信产业商业生态系统演变分析[A];融合与创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郑文;;网络型企业的适应性分析与仿真实验设计[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7 徐光耀;;我国电信服务贸易与电信产业发展分析[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2辑)[C];2008年
8 刘鹏;;构建自然垄断产业激励性管制模式的探讨——以中国电信产业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邓寿鹏;;加入WTO与电信产业开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10 郝晓辉;;3G前夜有所思——随国民经济发展的步调稳步发展3G[A];2005'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元斌 张谌;泛珠协作:电信产业四川结硕果[N];贵州日报;2013年
2 记者 蓝岸;完善深圳电信产业环境建设[N];深圳特区报;2006年
3 海焰;印度和中国:电信产业的差距[N];电脑报;2002年
4 记者 武志成;打造3G时代北方最大电信产业基地[N];天津日报;2009年
5 贾真 冯源;电信产业不宜大规模拓展海外市场[N];经济参考报;2006年
6 王存肃;电信产业从“扩张型”向“理性”回归[N];华夏时报;2002年
7 ;电信产业未来几年面临考验[N];人民邮电;2001年
8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高旭东;自主创新引领电信产业发展[N];人民邮电;2010年
9 本报记者 叶健;用中国3G标准书写民族电信产业未来[N];辽宁日报;2006年
10 白云;前8月我国电信产业收入同比增长近两成[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焦方平;电信产业演化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陈飞;基于自组织理论的电信产业系统演化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3 牟琪;美、英、日电信产业民营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初佳颖;中国电信产业的激励规制绩效分析[D];山东大学;2006年
5 何仲;我国电信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及可持续性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6 范云翠;电信产业价值链主体的合作竞争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李雷;基于多维度融合的电信产业发展趋势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8 杨宏伟;中国电信业的产业组织与变迁[D];复旦大学;2005年
9 张中辉;我国电信产业评价及规制策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10 蒋红娟;中国电信业的市场化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江兰;中国电信产业创新系统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Q袷,
本文编号:872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872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