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住宅小区环境负荷分析
本文关键词: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模型的住宅小区环境负荷分析
【摘要】:为科学有效地评估住宅小区的环境负荷影响,运用能值生态足迹方法,对住宅小区各个建设阶段的环境负荷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分析表明,生产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和建造施工阶段是住宅小区环境负荷产生的主要阶段,其中生产阶段对小区的环境负荷起主导作用。基于这一结果,就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负荷提出了解决思路和相关建议,如提高住宅小区建设管理的水平,在小区运营过程中使用高科技、低污染的高新材料设备,减少对空调设备的依赖等。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建设银行南京城南支行;
【关键词】: 能值 生态足迹 环境负荷 住宅小区
【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12_0129)——保障性住房准入、退出机制理论与实践研究
【分类号】:F299.23;X2
【正文快照】: 一引言我国已经步入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与工业化和城镇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住宅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对环境的影响很大。如何保证住宅产业发展在提高居住品质的同时,尽可能降低环境负荷影响,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艳华;胡聃;徐文修;;城市建筑单体代谢过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2 王云平;别雪艳;;生态足迹模型测度可持续发展的缺陷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3期
3 李德智;李启明;杜辉;;房地产开发生态足迹模型构建及实证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刘志杰;陈克龙;赵志强;苏茂新;;基于能值理论的西宁市生态足迹分析[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1期
5 丁锐;龚志起;陈柏昆;;基于建筑材料物化环境影响的建筑结构形式选择[J];环境工程;2008年S1期
6 钱锋;王伟东;;建筑环境效率能值分析与评价——以北京大学体育馆为例[J];建筑学报;2007年07期
7 孙东林;刘圣;姚成;钦佩;;用能值分析理论修改生物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以苏北互花米草生态系统为例[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8 马恒升;崔诗佳;王萍;;钢结构住宅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J];价值工程;2012年23期
9 白钰;;基于生态足迹的天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效用评价[J];经济地理;2012年10期
10 吴星,张智慧,肖厚忠;北京市多层住宅建筑的物化环境影响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玲;苏永强;;高层建筑群的环境安全评价[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年04期
2 李子双;崔光泉;吴泽新;孙季平;;基于能值分析的德州市种植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评价[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3 夏永久;;合肥市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梁春玲;;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3期
5 韩瑞瑞;张永福;马春霞;;土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能值分析——以阿克苏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2年09期
6 唐宁;廖铁军;;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7 陈超;胡聃;文秋霞;张大康;;中国水泥生产的物质消耗和环境排放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8期
8 夏永久;王静;;基于能值分析理论的芜湖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9 张小洪;蒋文举;;拓展的能值指标用于评价工业系统可持续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10 汪殿蓓;徐运清;杨清平;;2000~2002年大悟县复合生态系统能值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林金;周子英;徐邹华;杨君;朱玲瑶;;基于能值分析的株洲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综合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晟;吴常文;程弘;;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能值分析[A];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外来有害物种防治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曹顺爱;吴次芳;冯科;;基于能值的土地利用生态经济效益分析——以杭州市为例[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梁文静;杨正勇;;淡水养殖业循环经济:基于上海青浦的实证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5 杨婉;刘杰;于书霞;葛晓东;;基于能值分析的武汉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6 王絮絮;徐鹤;;欧盟第二波碳关税压力与中欧贸易中隐含碳的估算——基于EDR的隐含碳系数[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7 卞丽丽;周敏;吴全雷;张伯权;;基于能值的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分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A];第二届全国循环经济与生态工业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工业生态经济与技术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陈秋计;刘昌华;王广军;;复垦区生态系统能值分析[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朱清海;魏德生;徐清云;;辽宁省盘锦市稻田养蟹持续发展水平的能值分析[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10 赖力;黄贤金;王辉;董元华;肖思思;;中国化肥施用的环境成本估算[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阳;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柏方敏;洞庭湖区不同防护林的生态功能及生态影响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朱玉林;基于能值的湖南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林杰;生态高值农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晓;企业产品服务系统价值流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易定宏;基于能值理论的农业生态系统分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7 李艳;基于产业集群的氯碱生态工业园模式与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8 余平;基于产业生态视角的产业竞争力分析[D];东华大学;2010年
9 张攀;复合产业生态系统能值分析评价和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子龙;欠发达地区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海川;基于能值分析的循环农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雷佳;黑龙江省黑土生态系统能值分析及其管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蒋桂芹;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生产贡献的能值分析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聂志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及工程后期管护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鲍智弥;大连市环境—经济系统的物质流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秦奋;基于能值和(火用)分析的电厂工业园区可持续性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安平;环境治理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万秋;山东省昌邑市主要农作物能源消耗调查与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徐键辉;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及其效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徐国伟;宿州市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帅;董泽琴;王海鹤;邹凤钗;;基于生态足迹改进模型的均衡因子与产量因子计算——以某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2 尹连庆;刘静;;农业固废污染物分析与资源化利用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4期
3 孟伟庆;马春;鞠美庭;李洪远;冯海云;;天津市近20年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年02期
4 张红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思考[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李广军;王青;顾晓薇;刘建兴;丁一;;调整的生态足迹方法在辽宁省的应用研究[J];冰川冻土;2006年02期
6 张丽;刘长滨;;建筑产品的全寿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白钰;曾辉;魏建兵;;关于生态足迹分析若干理论与方法论问题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8 马立平;统计数据标准化──无量纲化方法──现代统计分析方法的学与用(三)[J];北京统计;2000年03期
9 申威,张阿玲;用排放情景分析系统研究北京市机动车污染问题[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4期
10 刘晶茹,王如松,杨建新;两种家庭住宅类型的环境影响比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莉燕;绿色建筑评价方法及模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2 顾晓薇;第一届“环境指标:生态包袱与生态足迹”两岸学术交流会在沈阳召开[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3 岳强,陆钟武,段会朱;生态足迹指标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J];环境保护;2004年11期
4 张颖;王万茂;;中国省(市)区生态足迹差异的实证分析[J];广东土地科学;2004年02期
5 柴一新,郭林,祝宁;浅谈生态足迹在中国的研究进展情况[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2期
6 王景伟;王海泽;;大庆市生态足迹计量分析[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5年04期
7 张丽峰;;河北省生态足迹动态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张红霞;苏勤;章锦河;王群;;1990~1999年安徽省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6年01期
9 陈秋计;刘昌华;刘文锴;;煤炭主产区的生态足迹对比分析[J];中国煤炭;2006年02期
10 严圣华;;湖北省2002年生态足迹测度[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莉;沈兴菊;于兴丽;;成分法进行小区域生态足迹研究评价[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2 章锦河;;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步研究[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逯宇铎;孙左猛;;辽宁省生态足迹测定与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4 黄艳娴;朱利群;卞新民;;江苏省主要作物生产生态足迹分析与评价[A];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欣;;济南市2000年生态足迹研究[A];济南市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易理强;周寅康;金晓斌;黎一畅;;基于生态足迹时序分析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7 张令;;辽宁省生态足迹与其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相互关系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8 吕红亮;林纪;许顺才;;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足迹分析[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李宇;艾华;齐晓明;徐琳;;黄土高原生态脆弱贫困区定西市生态足迹评价[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10 石惠春;赵俊远;;基于生态足迹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石羊河下游民勤县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胜男 北京地球村 毛达;缩减生态足迹 实现可持续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6年
2 华新;2005亚太区“生态足迹”揭盅[N];民营经济报;2006年
3 记者 刘斯文;地球不堪重负 贫富国家生态足迹差距扩大[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4 西藏大学生命科学系助教 邹俊;浅谈“生态足迹”在国内外的研究[N];西藏日报(汉);2013年
5 李利彬;“生态足迹”警示全球[N];中国环境报;2004年
6 《中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课题组;生态足迹测算土地利用状况[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5年
7 记者 王翰林;人类生态足迹超出地球承载力[N];科技日报;2007年
8 张可兴;山西生态足迹全国最大[N];中国环境报;2008年
9 对话人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徐中民 采访人 本报记者 张可兴;以生态足迹评价可持续发展能力[N];中国环境报;2008年
10 胡丽娟;碳排放、城镇化成影响中国生态足迹主因[N];科技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晋良;基于生态足迹的城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张宇鹏;我国生态足迹区域差异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书玉;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县域生态经济系统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5 曲艳伟;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中国能源生态足迹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6 王大庆;黑龙江省生态足迹与生态安全分析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7 李宏;生态足迹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8 于萌;基于生态足迹的新城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9 陈璋;中国1978-2020年自然地域系统压力分析及预测[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吴隆杰;基于渔业生态足迹指数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测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优善;青岛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刘勇;天津市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动态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3 夏秀红;基于生态足迹的山西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4 吕志贤;基于生态足迹变化驱动因子分析的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5 梁晓梅;中日韩贸易的生态足迹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6 包萨出荣贵;牧区草地生态足迹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帅;沈阳市生态足迹定量分析评价及预测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8 高中良;重庆市农业水土资源生态足迹动态研究—国家公顷法[D];西南大学;2010年
9 谢伟平;1996-2008年浙江省生态足迹的测算与动态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刘丽佳;吉林省旅游生态足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00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000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