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招商引资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张丛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招商局
摘要:在资本短缺的背景下,处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很多地区都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招商引资,即一个地区努力创造条件,吸引外地或外国的人才、技术、资金、先进管理经验等,以带动本地区的就业,增加税收,以促进经济协调、全面、快速发展的过程。近年来,我国各地都掀起了招商引资的热潮,并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各地经济发展的速度。但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出题。其中,招商引资引起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矛盾日益突显,并越加严重。如何处理好招商引资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招商引资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重点提出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如何实现环境保护的对策,以期能为解决好招商引资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招商引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矛盾;对策
前言
招商引资指的是一个地区为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大量创造性的工作,吸引外来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以促进本地经济的快速、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1]。这也是扩张经济发展规模、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最有效和最快捷的选择。尤其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均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招商引资,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缓解了就业压力,但在此过程中也暴露了很多问题。一些地方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饥不择食”,一些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生产项目也被引入进来,给当地的环境造成很大破坏。以致招商引资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若不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则很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为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笔者先总结分析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旨在为实现招商引资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1.招商引资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分析
当前,各地将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重要途径,并成为经济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可见,招商引资在发展地方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全国各地也如火如荼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毋容置疑,很多地区的经济也因此发展起来,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环境问题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一些地方为吸引投资,过分降低了引资门槛,以致很多高污染、高耗能、低附加值的项目也被允许引入,导致环境问题日益明显,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因此,有了“带血的GDP”之说。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引资模式,,违背了自然发展规律以及经济规律,最终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招商引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讨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历来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经济发展主导环境的变化,而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2],人们若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发展经济,并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则能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双赢的局面。相反,人们若违背自然发展规律,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则会使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两败俱伤的局面。可见,环境保护与投资招商之间并非只是相互对立的关系,而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
2.促使招商引资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
分析招商引资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追根究底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过分偏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导致经产业结构不合理,引资项目发展空间不大、产业链处于低端等造成。因此,要处理好招商引资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两者能够协调发展,应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为此,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2.1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首先应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改变以往“以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观念,转变为“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的观念,即树立“要金生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的观念。其中。“金山银山”指的是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所制定的各项政策和创造的条件以发展经济为核心,努力实现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而“绿水青山”则指的是在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人们拥有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优美的居住环境。有关部门在进行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应首先强化和注重环境保护意识,以作为后期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的指导思想。
2.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我国经济发展的理念由过去的“又快又好”转变为“又好又快”,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理念与指导思想的重要转变。过去的几十年,我国经济发展的理念是“又快又好”发展,即以经济发展为目标和核心,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各地的经济发展也多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转变为“又好又快”之后,经济发展的理念则更为科学、合理。招商引资地区也应在这一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此,应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依托地区的地缘、资源、政策等优势,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引资。另外,严格把关招商的第一关,将“引资”变为“选资”,保证所引进的项目的质量[3]。
2.3严把项目引进的环保关
严把引进项目的环保关就是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严格的控制和选择,做到“高门槛、严要求”。应树立经济发展的长远眼光,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性产品企业或项目的引进,并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和“第一审批权”,同时落实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制度,即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进行同步设计、同时施工以及同时投产使用,这是以预防为主的环保体现),力争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外,还应着重引进那些资源能耗低、产品关联度大、产业生态链长、环境污染小的项目。为确保引进项目的品质,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污染严重、能耗高、选址不合理等建设项目采取一律不准落户的措施,促使项目引进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2.4对建成投产项目加强管理
对于已建成投产的项目,应加强后续的监管力度,坚持依法行政,促使企业做到达标排污,以保住“绿水青山”。为此,可采取重点监管的方法,即对环境影响大的项目或企业进行重点监管,若发现问题应责令其进行整改,对于整改后仍不能达标的企业则进行关停。另外,有关部门之间应加强合作,如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走进排污企业,对其进行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再有,为最大限度减少工业污染对环境的影响,鼓励企业加大污染防治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发,力求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与环境竞争力共同提升的效果,达到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危害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的。
2.5发展工业园区
在建设工业园区时,首先做好园区定位,坚持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规划,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弯路,提倡走生态经济发展的道路,即建立园林化、生态式、环保型的工业园区。具体而言,就是对申请落户工业园区的企业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将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企业以及不能构成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不符合园区产业规范、难以实现环境达标的企业一律拒之园外。对于引资落户的项目,应在建设前先通过环评,并在建设中严格实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同时设计、施工、投入),有条件的园区还可进行污染集中治理。
2.6建立绿色GDP政绩考评体系
实践证明,片面追求本地生产总值增长,并以此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依据的行为,是造成环境破坏严重、资源过度消耗的重要原因,若继续这一种政绩考核方式,环境保护工作则会更加艰巨。为改善这一现状,应加快建立以绿色GDP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即将绿色GDP作为政绩考核的重点,实现经济健康增长的转变。当前,绿色GDP已成为各国家、各地区综合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和标志,政府有关部门应十分重视绿色经济的发展,提高环境的竞争力。在进行招商引资时,做到“招得进、留得住”,认清服务的重要作用,在不断完善招商引资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招商引资的服务协调工作,以加快建设项目绿色通道的步伐。同时,不断完善投资环境评价体系,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破坏投资环境的案件进行坚决查处,以形成打击破坏环境不法行为的高压态势[4]。另外,招商引资是一项比较系统的工作,需要各级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和协作。因此,应注意划分各级各部门的职责义务,使其能够进行分管合作,为招商引资工作创建良好的环境,建立起一个畅通的绿色通道。
3.结语
综上所述,招商引资与环境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若引进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生产项目,则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破坏,最终影响经济的发展,导致经济与环境两败俱伤的局面。因此,需要正确处理好招商引资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在招商引资中,明确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并做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严把项目引进的环保关、对建成投产项目加强管理、发展工业园区、建立绿色GDP政绩考评体系等,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以达到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蒋高明.从环保角度反思招商引资[J].世界环境,2010(06):28-30.
[2]姚苑玲.浅谈招商引资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2,22(0 2):109-110.
[3]张刚.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招商引资[J].华章,2011(11):34.
本文编号:157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