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资金结算新产品风险点及其控制措施

发布时间:2015-02-28 21:59

姜兆 邱杰 中国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各商业银行为应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不断创新金融产品,近几年来商业银行在资金结算方面也做了许多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适应客户需求的资金结算新产品,如现金管理系统、单位结算卡、对公一户通、对公批量付款、对公通存通兑、电子回单柜、国内信用证、电子商业汇票等,在夯实客户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推动结算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拓宽了中间业务收入渠道,提高了对公柜面渠道服务质量和服务内涵,但与此同时,资金结算新产品的上线及推广也给我行带来了新的结算安全问题及风险防控压力。本文详述了在产品营销、产品签约审查、柜面操作等环节的风险点,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新产品、风险点、措施、建议

一、资金结算产品的优势

1.渠道丰富,快捷省时。资金结算新产品可在柜面渠道、ATM自助终端、网上银行、现金管理系统、电话银行等电子渠道办理相关业务,方便快捷,满足客户多元化业务需求。如客户持单位结算卡可在建设银行ATM自助终端办理现金取现、转账、查询等相关业务,免除在网点排队的麻烦,方便快捷,同时又不受传统的对公业务只能在工作时间办理的限制;现金管理系统和企业网银客户可足不出户,享受7*24小时无间断服务。

2.手续简化,安全可靠。资金结算新产品使用卡、网银盾等相关介质,以密码或电子签名等为支付依据,以电子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免印鉴审核,办理手续更简便、支付更安全。如单位结算卡持卡人可在柜面及自助设备渠道凭卡和密码直接办理取现、转账业务,省去填写支票、加盖印鉴等办理环节,极大地简化了客户办理手续;客户办理对公批量付款业务时,只需汇总填写转账支票,提交批量付款清单即可完成一借多贷支付,简化了付款填单手续。

3.方便客户,节约成本。资金结算新产品种类多、功能强,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客户的资金管理需求,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和综合性的管理服务,如国内信用证、电子商业汇票等能满足不同群体客户的不同融资需求。此外,资金结算新产品作为创新产品,突破传统业务的限制,可根据客户内部资金管理不同级别、不同权限的使用需求进行量身定制。如单位结算卡有一户多卡、分级管理的功能,客户可根据自身需求办理主卡、子卡。

二、资金结算新产品存在的风险点

资金结算新产品的诸多优势为我行企业客户的不断新增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推进了我行资金结算业务的快速发展,但同时随着资金结算产品的不断推广,各种风险也不断暴露。结合近年来资金结算产品检查以及内外部审计暴露的问题,根据产品销售、签约操作、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现将涉及到的主要风险点梳理如下:

(一)   产品营销环节风险

1.产品性能学习不到位等客观因素导致营销的片面性。资金结算新产品自2011年上线以来,部分基层机构把产品营销放在第一位,忽略对新产品的认知和宣导,柜员对产品功能、特点学习不到位,了解不透彻,对产品优劣总体认识浮于表面,对存在的风险点及签约、使用不当可能造成的后果缺乏认识,仅凭一知半解向客户营销资金结算产品,导致柜员满足于将产品推销给客户、完成营销任务,,而对客户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知如何解决、后期产品维护跟不上等客观因素导致的片面营销行为。

2.主观因素引发营销的偏重性。柜面人员在向客户营销资金结算新产品时,为完成营销指标,往往会偏重于对产品功能本身的介绍,有时过于夸大产品功能,忽略对客户安全教育和风险提示的宣传及告知,对产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费用、相关限制也未及时告知客户,使客户体验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导致客户满意度降低,甚至造成后期客户投诉,给我行带来声誉风险。如办理单位结算卡签约业务时,如柜员未及时提醒客户应妥善保管结算卡密码,客户密码被盗用,将造成客户资金损失。

(二)产品签约审查环节风险

1.对客户提供的资料未进行真实性审查造成的风险。办理资金结算产品时,要求客户提供单位证明材料,同时若为非法人前来办理业务的,要求提供法人授权书、法人身份证及经办人身份证原件,柜员在进行签约前必须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对客户身份证件进行联网核查。而在检查中时常发现柜员未进行联网核查或核查不及时,或是出现由于柜员操作不严谨而导致录错客户身份信息的情况。客户身份基本信息不准确,不真实,既不符合外部监管部门有关法规,也不利于对相关客户的进一步识别、拓展和维护。

2.对客户提供的资料未进行完整性审查造成的风险。办理资金结算产品时,柜员未对签约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审查,往往造成客户申请书、授权书、产品协议、收费协议等产品相关签约资料缺失或客户填写不全、要式不齐等情况,审查不严使得明确事项不明,极易引发责任风险。

(三)   柜面操作风险

1.操作失误引发的风险。柜员在进行资金结算产品签约时,由于风险意识淡薄、粗心大意、工作不严谨等原因,将客户身份信息录入错误,或录入的金额、账号不准确,复核人员或授权人员在进行审核时也未尽到相应职责,以信任代替制度,风险防范意识不强,造成签约信息错误或交易错误,给客户或银行带来损失。如在前期资金结算产品专项检查中发现资金结算产品申请资料中单位结算卡持卡人与CCBS系统中持卡人姓名不一致的现象。

2.岗位分工不明确引发的风险。现金管理系统、单位结算卡等资金结算产品的签约在网点均设置多个岗位互相制约、互为不相容岗位,需要多人共同经办才能完成整个签约流程,如按照单位结算卡制度要求,网点应设置签约操作岗和业务授权岗,但实际操作中,少数机构因内部岗位分工混乱,实际执行中授权人员履职意识淡薄,怠于履行份内职责,导致岗位分离、授权的制衡约束失效,致使柜员“一手清”操作,极易引发风险。如近期系统内发生的一真实案件中,正是由于该机构岗位分工不明确,岗位制约失效,致使犯案人员系统签约出现“一手清”的现象,最终通过违规签约结算卡和现金管理系统、伪造客户印鉴等手段,将单位账户中的资金挪至其控制的个人账户中。

3.违规代客服务引发的风险。在资金结算产品中,违规代客服务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违规为客户保管重要物品,二是违规代客户办理重要业务。由于部分企业客户对资金结算新产品的操作流程比较生疏,有时会出于对柜员的过度信任,直接将资金结算产品的相关介质,如结算卡、网银盾等直接交柜员保管,甚至发生业务时也直接交由柜员代为办理。这种情况下柜员一旦发生道德风险,将会直接影响客户的资金安全。

三、相关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资金结算产品的风险防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在不断学习、使用新产品功能的同时,严格把控产品风险点,做到合规经营规范操作,持续推动资金结算业务的发展。现阶段,我们可以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范:

(一)加强柜面人员业务培训及产品宣传,规范销售行为及技巧。加强对柜员的日常指导与培训工作,通过开展资金结算产品的专题培训、专题讨论等形式,让柜员熟练掌握每一种结算产品的特性,同时要重点讲解资金结算产品签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规范柜员的销售行为。柜面人员在营销产品时,必须向客户进行相应的风险提示,同时明确告知客户产品价格、操作流程等事项,严禁夸大营销、不实营销等行为的发生。

(二)加强结算产品的全流程控制及管理。一是加强签约环节控制。营销资金结算产品时,必须要求客户提供相应的单位证明材料,与客户签订资金结算产品服务申请书及使用协议,对客户提供的资料进行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审查。 二是加强柜面操作环节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加大对不相容岗位分离和岗位制约要求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岗位制约要求能够有效落实,彻底杜绝业务操作“一手清”现象;其次要提高员工风险防范意识,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对资金结算产品的各类介质要比照重空管理,日常操作中加强盘库核查,确保账实簿三相符。三是加强产品售后管理。将产品成功营销给客户后,并不意味着营销的结束,要加强与企业客户的沟通、回访工作,了解客户使用产品的情况,及时解决客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提醒客户加强对相关产品及介质的管理,提升客户的满意度。针对结算产品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类缺陷,产品设计和技术部门应及时进行系统功能的修订或升级。

(三)加强日常的检查、监督,严格问责处罚。在日常工作中,营业主管要加强对网点产品签约业务的日常审核、授权,加强对代保管行为的排查,杜绝风险隐患;各级检查人员要采用多种形式对柜面资金结算业务执行规章制度情况进行严格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对检查发现问题,要加大问责力度,严肃责任追究。 



本文编号:15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a7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