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对外担保:企业埋下的“定时炸弹”——基于深国商的案例研究
吕炳峙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逐渐变成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对外担保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中蕴含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本文针对2011年担保金额超过净资产77倍的深国商展开研究,认为企业过度对外担保,就是给企业自身安置的“定时炸弹”。
关键词:对外担保;风险
一、引言
对外担保是指中国境内机构(境内外资金融机构除外),以保函、备用信用证、本票、汇票等形式出具对外担保,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第三十四条规定的财产对外抵押或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四章第一节规定的动产对外质押和第二节第七十五条规定的权利对外质押,向中国境外机构或者境内的外资金融机构承诺,当债务人未按照合同约定偿付债务时由担保人履行偿付义务。
而相关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执行“信用担保”,即以自身的资产为对方的信用作保证的形式对外提供担保而鲜有要求被担保方提供反担保,这就使上市公司演变为“只有义务而无权利”的连带清偿责任承担者。近年来,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越来越普遍,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这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中蕴含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巨潮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0月底,共计有840家上市公司披露担保事项,合计提供担保8978.80亿,这些上市公司合计净资产为26088.90亿,担保额占比34%。而2010年全年有809家公司披露了担保情况,合计担保金额7061.80亿元,2011年的增幅至少达到27%。由此带来的担保违约以及由此引发的诉讼案日益增多,严重危害企业自身利益、侵害股东权益、危害金融市场的安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上市公司过度对外担保的风险进行探讨。
据巨潮数据统计,很多企业担保的金额远远超过其自身的净资产。2011年担保额大于净资产的公司有83家,担保额为净资产2倍以上的公司有25家。其中深圳市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国商”)的净资产只有3879.02万元,截至2011年6月30日已披露27亿的担保金额,加上之前的担保金额,对外担保总额为29.75亿,对外担保额是净资产的76.71倍。深国商以其对外担保金额是净资产76.71倍的比例高居83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名。
相对与净资产,深国商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对外担保?77倍高于净资产的对外担保又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问题?企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
二、文献回顾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逐渐变成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对外担保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中蕴含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目前我国关于对外担保存在的风险和如何应对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蓝文永(2006)研究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面临的风险,他指出上市公司过度对外担保的风险主要有:信用与法律风险、系统风险和金融风险。
邢云川(2006)发现我国上市公司担保现象普遍,担保金额巨大;担保纵横交错,互保或关联担保现象明显;违规担保现象严重,担保涉诉案例增多。不规范担保行为使上市公司产生巨大风险“隐患”。主要包括对担保公司自身的风险、对证券市场的风险、对流通股股东的风险、金融系统风险。
郑庆华(2007)等的研究认为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形成风险的原因有: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资本市场监管力度不够、我国担保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和我国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等。
张璐璐(2008)等以2001—2004年沪深两市所有发生对外担保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事件研究的方法,考察对外担保的公布给股东带来的财富风险,研究发现:担保公告给股东的财富带来了损失,担保风险从公司转移到股东。
向文彬(2010)等发现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对公司的影响:影响公司业绩、减损公司价值、增加债务纠纷和诉讼损失成本。
综上所述,上市公司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对外担保带来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相关文献主要是从宏观角度探讨了对外担保给资本市场带来的风险,对于给企业自身带来的风险,相关研究较少。对外担保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主要是或有负债变成确定负债以后企业面临的巨大连带责任,公司可能无法偿还连带赔偿从而影响公司经营,增加债务纠纷,增大破产可能。
三、案例简介
深国商是一家注册资本人民币220,901,184元,从事房地产、商业零售、林业的一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股票代码000056。2011年,根据巨潮数据统计的披露对外担保的上市公司数据,很多企业担保的金额远远超过其自身的净资产。2011年担保额大于净资产的公司有83家,担保额为净资产2倍以上的公司有25家。其中深国商的净资产只有3879.02万元,截至2011年6月30日已披露27亿的担保金额,加上之前的担保金额,对外担保总额为29.75亿,对外担保额是净资产的76.71倍。深国商以其对外担保金额是净资产76.71倍的比例高居83家上市公司的第一名。
相对与净资产,深国商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多的对外担保?77倍高于净资产的对外担保又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哪些问题?企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
四、案例分析
表1列示了2008年-2011年6月30日深国商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以及近年来对外担保总额和净资产的倍数关系。我们发现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逐年降低,财务风险加大。产权比率反映了企业财务杠杆使用情况,我们发现财务杠杆已经开始发挥副作用,即企业借债越多,利息抵税效果越差,财务风险越高。
最后我们比较了一下3年来对外担保总额和净资产的比例情况,发现,对外担保总额与净资产的比例逐年上升,从2008年的对外担保总额是净资产的0.96倍,飙升至2011年上半年的76.71倍,这表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进一步降低,而且企业破产的风险很大。
表1 深国商偿债能力指标以及对外担保总额和净资产的倍数 金额单位:万元
2008
2009
2010
2011.6.30
流动比率
1.91
1.30
0.92
-
资产负债率
1.15
1.10
0.91
0.91
产权比率
6.58
9.75
-11.27
-10.83
对外担保额
20,977.33
43,328.44
131,709.10
297,540.40
净资产
21,886.15
22,160.06
5,430.86
3,879.02
对外担保额/净资产
0.96
1.96
24.25
76.71
除上述公司的财务风险加大,破产成本上升以外,企业还面临其他负面影响,包括影响公司业绩、减损公司价值、增加债务纠纷和诉讼损失成本。
公司又于
2011年,公司又披露了27亿元的对外担保计划,在严重资不抵债的情况下,公司的财务风险进一步上升,无疑,这是深国商自己给自己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
五、结论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逐渐变成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一部分,对外担保一方面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中蕴含的风险也是不容忽视。本文针对2011年担保金额超过净资产77倍的深国商展开研究,,认为企业过度对外担保,就是给企业自身安置的“定时炸弹”,过度对外担保,严重影响了公司业绩、减损公司价值、增加债务纠纷和诉讼损失成本。使得公司财务风险不断增大,破产可能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蓝文永.信息不对称下企业对外担保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06,8
[2]邢云川.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风险成因及规避[J].金融与经济,2006,10
[3]郑庆华,王小华.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财务风险防范研究[J].证券保险,2007,1
[4]张璐璐,徐飞.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与股东财富风险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6
[5]向文彬,永胜.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风险及控制[J].商业会计,2010,4
本文链接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商业
本文编号:157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