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推进引发的相关思考

发布时间:2015-03-01 21:58

乐晓莲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之江支行

摘要:供应链融资业务是商业银行为顺应产业界变化的趋势所提出的一种全新的融资形式。下面,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简单概述了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含义和背景,阐述了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主要模式及推进的关键,并针对其推进引发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推进;思考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在重要行业中许多都形成了以核心企业为关键的供应链格局,这种格局的产生对商业银行服务提出了新课题。当前,融资问题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而解决融资问题的关键在于金融创新。供应链融资业务是商业银行为应对产业变化确实所提出的全新的融资方式,也是我国当前商业银行的重点创新领域之一。

一、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含义和背景概述

(一)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含义

对于任何一个核心企业,都存在着众多的上游供应商及下游销售商,他们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种供应链,其实质是企业现金流、订单信息流以及仓储配送流的总链条。我国国家物流标准术语对于供应链是这样定义的:供应链是指企业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和服务提供给用户最终活动的上游和下游企业,所构成的网链状。供应链融资指的是通过对供应链的审查,在对供应链管理及掌握核心企业实力的基础上,对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提供品种众多的融资产品及金融服务的一种融资形式。

(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背景

供应链融资业务是商业银行一种新型的服务产品,近些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一业务的推出从实质上来讲,有着深厚的产业背景,并且同金融实践的创新密切相关。当前,我国正式经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已经达到了3600万家之多,占绝全部企业数量的99%,而在我国当前的贸易结算中,特别是国际贸易、赊销及账期延长等具有明显的特征,在核心企业周围围绕的上下游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在整个供应链经济中处于弱势地位,在交货、账期、价格等贸易条件中经常得接受来自核心企业的核可要求,从而影响其资金流的正常运转。供应链融资业务就是在此基础上营运而上的,通过供应链系统中的价值转移,将流动性强的原材料、高质量的应收账款等作为融资的保证,从而使得上下中游的中小企的融资困境得以解决。

二、供应链融资业务主要模式及推行的关键

(一)供应链融资业务主要模式

第一种是存货类融资模式。这类模式主要的动力是质押,指的是各企业用通过银行认可的存货质押来进行融资的申请,在进行具体操作时,申请融资的企业需要将自身合法拥有的货物由银行交付指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监管,不转移公司对货物的所有权,从而使得企业既取得了融资,又不影响正常的周转经营。

第二种是付款类融资模式。中小企业位于供应链的下游,需要经常向上游的核心企业支付预付款,这就催生了当前供应链融资业务中已经被普遍应用的业务,即保兑仓业务,这项业务属于担保提货的范畴,指的是银行把对下游企业的控制作为经销商向核心企业进行相关物品提货的主要手段,提供给经销商融资授信,并将销售回款的金额释放到货物的货权。

第三种是应收账款类融资模式。这类模式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保理业务,属于提前支付融资的形式,指的是卖方把赊销项下的应收账款向银行进行转让而提前获取现金的形式,银行提供给卖方融资、账户催款、销售分户账管理及坏账担保等一系列的服务。银行在这一业务中认识到了应收账款是上游供货商资产中最有价值的部分,通过受让并购的形式,,使这部分应收账款为供货商提供流动资金的支持,从而有效的解决了供应商同核心企业制造商间应收账款的问题。

(二)供应链融资业务推进的关键

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推进的关键在于信息化电子平台的建立。卖家将已经通过内部审批付款的应付帐明细向供应链平台进行上传,在供应商登陆平台之后就可以看到起应收款的收款金额和收款日期,并且可以在到期前的任何时间内通过互联网将应收款向银行出售,银行在扣除利息之后向卖方直接付款。应付账款到期时,卖方应应付款的总额支付给合作银行,由其支配,银行已经从供应商直接买入应收款的归还融资,其中未融资的全额向供应商进行支付。银行通过与这一平台的链接,从而为供应链中的各方提供了三方面的服务:为卖方提供融资、担保买房风险以及到期货款的清算。

通过信息化电子平台,银行可以对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有清楚的了解,从而降低了融资的风险。这一平台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融资供应链业务已经成为帮助企业进行定案、库存、应付、应收及发票进行管理的先进手段。银行借助这一系统为企业提供买卖双方的融资评估、单据管理、对账服务等,这些都可以为银行提供新的收入。

三、供应链融资业务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一)认知上存在的问题

从商业银行业务和市场主流的发展趋势上来看,供应链融资业务是不能被忽略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多银行没有根据市场实际的发展形势对银行的文化和理念,及时的进行更新,不能按照银行的流程对银行的架构和文化进行重塑。实际业务中,很多银行将大企业、垄断性客户作为营销的重点,并以其作为信贷投向的主体。大型企业由于市场地位高,常常要求银行下调贷款利率,从而导致了银行业务的综合收益较低。大型企业常常有多家银行进行合作,故此对固定银行的忠诚度较低,成为某家银行的固定核心客户较难。然而,在数量上,大型企业的数量远远低于中小企业,并且中小企业是政府着力支持的经济主体,但是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风险评估上存在的问题

供应链融资时一真是的核心企业市场地位、贸易背景以及融资对象同核心企业间的贸易关系。这就要求银行本身应具备一套全新的评价体系对供应链融资客户的风险进行评估。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一种完整的信用体系,因此,供应链的成员同银行之间没有完整的信用保障体系。是实际的工作实践当中,银行仍然大多采用财务报表、主体授信、担保方式等静态的方式,发展战略同信贷政策不相符。这就导致了银行无法对供应链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调查,无法准确地对供应链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解,不能根据供应链成员的经营和决策,适时地作出相应信用贷款的挑战,来降低使用资金的风险。

(三)品牌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当前,品牌营销已经成为银行营销层次和营销文化提升的必然选择,但是在实际中,在品牌建设方面,很多银行的资源投入严重匮乏。品牌金蛇缺少特色,无法形成区别于其他银行的独特识别形象。此外,品牌村串策略不佳,渠道有限等,直接导致了市场影响力不足,持续投入有限。

四、存在问题的合理化建议

(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扶持

当前金融市场的大背景下,国家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对法律法规的完善,来鼓励商业银行依据自身的市场需求,创新融资渠道,推出新型的金融产品,从而使得中小企业对于融资业务的开展更具有话语权。国家应当鼓励银行突出产品特色,加大对产品的升级改造,对应收账款的融资产品给予大力的研发,并且对汇款结算的融资需要要给予积极的关注。

(二)融资品牌塑造的进一步加强

在商业银行实施供应链融资业务策略时,应坚持多品一牌的策略,不对地对自身的品牌进行强化。通过差异化、个性化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对于融资金融业务的创新,在进行模式创新的同时,也应不断开拓供应链融资领域的新产品。

(三)管理体制建设的进一步加强

在对供应链融资业务进行管理时,应对过去管理混乱的状况进行改变,进行专门供应链融资部门的设立,对供应链融资业务进行统一的管理,进一步明确责任权利,从而为供应链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组织保证。此外,还应培训一批具有高素质的供应链融资业务操作人员,进行从业人员资质认证制度的建立,获得相应资格后,持证上岗,从而保证了人员的业务素质,为市场开发的力度提供了保障,以此推动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全面推进。

五、总论

相比于传统的融资方式,商业银行供应链融资业务在授信关注点、融资范围、融资对象及资金风险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优势。虽然,由于当前这一业务发展的不完备仍存在一些缺点,但是其发展的前景和优越性是不容忽略的,制度合理的措施并加以实行,必将实现供应链融资业务的进一步推进。

 



本文编号:158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8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d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