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氧平衡约束下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情景模型研究
本文选题:生态用地 + 碳氧平衡 ; 参考:《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12期
【摘要】:碳氧平衡法可通过比较人类活动引起的释碳耗氧量与生态用地的固碳释氧能力之间的平衡关系来测算碳氧平衡标准下生态用地需求量。以武汉市为例,遵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两型社会建设原则构建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最优的多目标函数,以2013年为基期年且2020年为目标年,探索了碳氧平衡约束条件下武汉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后2020年较2013年增加了40 908hm2标准生态用地,产生431亿元的综合效益,年固碳能力和释氧能力分别达到532.03万t和1 418.33万t,分别占武汉市释碳耗氧量的43.25%和30.29%,能完成区域内的固碳任务且有盈余,但不能实现区域内的氧平衡。研究结果表明仅通过增加生态用地来维持碳氧平衡将难以为继,长期来看,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来维持碳氧平衡状态。
[Abstract]:The carbon-oxygen balance method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ecological land demand under the standard of carbon and oxygen balance by comparing the bala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arbon release oxygen consumption caused by human activities and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releasing ability of ecological land. Taking Wuhan City as an example, following the principle of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and resource saving", a multi-objective function of optimal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land use is constructed, with 2013 as the base period and 2020 as the target year. The optimization direc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in Wuha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arbon and oxygen balance is explo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40 908hm2 standard ecological land use is increased in 2020 after land use structure optimization compared with 2013, and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 is 43.1 billion yuan. The annual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and oxygen releasing capacity reached 5.3203 million t and 14.1833 million t, respectively, accounting for 43.25% and 30.29% of the carbon release oxygen consumption in Wuhan City, respectively.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task in the region was completed and there was a surplus, but the oxygen balance in the region could not be reali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maintain carbon and oxygen balance only by increasing ecological land use. In the long run, it is necessary to change the mode of development to maintain carbon and oxygen balance.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系统仿真的城市土地利用碳排放分析与低碳利用调控研究”(14BGL21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基于生态效率的土地差别化利用的实施保障机制研究”(662014RW007)
【分类号】:F299.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子刚;湿地生态系统碳储存和温室气体排放研究[J];地理科学;2004年05期
2 余超;王斌;刘华;杨校生;修珍珍;;中国森林植被净生产量及平均生产力动态变化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秀丽;;吉林省西部湿地水文功能退化分析与恢复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2 薛芳;崔鹏;孙秀丽;;湿地土壤碳循环与温室气体影响因素[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宋长春;王毅勇;王跃思;赵志春;;人类活动影响下淡水沼泽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变化[J];地理科学;2006年01期
4 高建华;杨桂山;欧维新;;苏北潮滩湿地植被对沉积物N、P含量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6年02期
5 杨世伦;杜景龙;郜昂;李鹏;李明;赵华云;;近半个世纪长江口九段沙湿地的冲淤演变[J];地理科学;2006年03期
6 王爱玲;朱文泉;李京;陈云浩;;内蒙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遥感测量[J];地理科学;2007年03期
7 李景宜;;陕西渭河下游湿地环境风险因素分析[J];地理科学;2007年03期
8 杨红霞;王东启;陈振楼;陈华;王军;许世远;杨龙元;;长江口崇明东滩潮间带甲烷(CH_4)排放及其季节变化[J];地理科学;2007年03期
9 王进欣;孙书存;王今殊;仲崇庆;邢伟;;苏北盐沼DMS、CS_2和CH_4排放通量沿高程梯度的变化[J];地理科学;2009年04期
10 谢文霞;赵全升;张芳;马晓菲;;胶州湾河口湿地秋冬季N_2O气体排放通量特征[J];地理科学;2011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朴世龙,方精云,郭庆华;1982—1999年我国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及其时空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杨士弘;城市绿化树木碳氧平衡效应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年01期
3 余德贵;吴群;;基于碳排放约束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型研究及其应用[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4 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论“反规划”[J];城市规划;2005年09期
5 陈燕飞;胡海波;;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碳氧平衡分析[J];城市规划;2010年S1期
6 高艳妮;于贵瑞;张黎;刘敏;黄玫;王秋凤;;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特征——基于过程模型和遥感模型的评估结果[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1期
7 马学慧,吕宪国,杨青,阎敏华;三江平原沼泽地碳循环初探[J];地理科学;1996年04期
8 朱永彬;王铮;庞丽;王丽娟;邹秀萍;;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9 赵荣钦;黄贤金;钟太洋;;中国不同产业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与碳足迹分析[J];地理学报;2010年09期
10 龚建周;刘彦随;张灵;;广州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配置及其潜力[J];地理学报;2010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永安,恭映壁;计算城市绿化面积的碳氧平衡法[J];生态经济;2002年03期
2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何常清;;基于碳氧平衡分析的张家港市生态保护用地量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磊;;基于碳氧平衡分析的上海生态用地需求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3 刘进;;机体供氧/耗氧平衡与临床[A];第十二届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术会议暨2013年福建省麻醉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Mitsutaka HINO Tetsuya NAGSAKA;张彩军;;高合金钢、炉渣、夹杂物、耐火材料之间的平衡[A];2001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上卷)[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黄穗诚;碳氧平衡:住宅区造绿的依据[N];广东建设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苏晶;基于碳氧平衡模型的中环院校园低碳优化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842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842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