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协调度评价研究——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0-07-06 10:29
【摘要】:采用实证分析法和耦合度模型对重庆市38个区县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耦合程度进行理论分析,结果显示:①2011年重庆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度全市平均值为0.424,耦合度以拮抗阶段为主,耦合协调度基本处于中度耦合型;②2011年重庆市38个区县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耦合度存在地域差异性,主城区高于两翼地区;③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度越高;④2011年重庆市38个区县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耦合度在0.330~0.511之间,跨越低、中、高3个级别,分别占区县数量的45%,50%和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耀彬,宋学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及判别[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2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3 孜比布拉·司马义;苏力叶·木沙江;帕夏古·阿不来提;;阿克苏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协调度评析[J];地理研究;2011年03期

4 刘耀彬;陈斐;周杰文;;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响应度模型及其应用[J];干旱区地理;2008年01期

5 路春燕;卫海燕;白俊燕;;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化发展生态环境压力响应研究——以延安市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4期

6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塔世根·加帕尔;;基于模糊数学的新疆南疆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度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02期

7 陈晓红;万鲁河;周嘉;;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调控机制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3期

8 李雨停;丁四保;王荣成;;跨地区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1期

9 徐琳瑜;康鹏;;工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承载力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3期

10 周玄德;孜比布拉·司马义;;吐鲁番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动态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铭;许振成;彭晓春;董家华;;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环境定量关系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2 谢贤健;;沱江流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及其时空演化特征[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3 陈磊山;;连云港市快速城市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4 陈健;查良松;黄艳妮;祝凤霞;;安徽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5 杨宇;张小雷;雷军;;塔里木河流域城镇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性研究[J];冰川冻土;2009年04期

6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塔里木盆地县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模式及调控对策研究[J];冰川冻土;2010年05期

7 周建波;王小燕;;城市品牌经济与市场环境耦合状态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12期

8 金少芸;丁刚;程娟;;我国东北地区城镇化与节约型社会建设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研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单菁菁;;资源环境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牛峰,王昌全,陈文宽;生态经济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整合动态评价——以雅安市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傅幸之;黄慧明;唐勇;潘珂;;南疆地区疏附县城镇化发展路径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王亚力;彭保发;;新世纪中国四大区域城市化进程及其综合效益的对比分析[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庆媛;杨华均;冯应斌;董世琳;信桂新;孙小群;;重庆市土地整理项目空间配置及其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赵兵;;区域城市化与景观格局演变耦合性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7 尹晓惠;;城市化与大气环境交互耦合关系研究的理论探讨[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李惠梅;张安录;;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对生态足迹影响的计量分析[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9 吴文恒;朱虹颖;;中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耦合的演变特征:1985-2011[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10 曾昭法;左杰;;中国省域城镇化的空间集聚与驱动机制研究——基于空问面板数据模型[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鲁春阳;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小燕;河口、海湾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杨德生;重庆市渝北区地表景观格局时空演化及生态环境响应[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9 韦薇;县域城乡一体化与景观格局演变相关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张杰;新疆特色城镇化动力机制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殷倩;海洋污染模拟与控制决策支持系统建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黎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尚晓丽;支线机场经营与旅游产业发展耦合机制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4 郭丽;长沙市城市化与城市森林生态系统耦合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快娟;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6 王柯贞;西安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7 李剑;关中地区城市化与资源环境耦合机制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马丽;牟汶河莱芜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影响后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9 赖声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易仁乐;武汉知音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宇;张小雷;雷军;;塔里木河流域城镇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系统协调性研究[J];冰川冻土;2009年04期

2 宋照亮;;区域开发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承载力指标的选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2期

3 安瓦尔·买买提明;塔世根·加帕尔;;新疆南疆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联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刘耀彬;;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研究;2007年10期

5 吴雷,许秀英,陈俊良;利用耗散结构中的熵变计算探讨城镇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2期

6 李月辉,胡志斌,肖笃宁,仲夏;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以沈阳市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02期

7 李智;鞠美庭;刘伟;邵超峰;;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响应关系的经验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8年02期

8 刘耀彬,李仁东;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动及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9 杜希饶;刘凌;;贸易、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基于开放经济下的一个内生增长模型[J];财经研究;2006年12期

10 吴开亚,陈晓剑;安徽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研究[J];重庆环境科学;2003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汪恕诚;[N];学习时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岚;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栾珊;关于吉林市城镇化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税务与经济;2002年05期

2 肖明,陈素丽,张慧玲;选择合适投资项目提高区域城镇化水平[J];商场现代化;2005年15期

3 张宁;广西城镇化发展探讨[J];南方国土资源;2005年09期

4 王小军;蔡焕杰;张鑫;王健;王纪科;刘红英;康艳;;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城镇化关系研究——以榆林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3期

5 郑玫;傅强;;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与城镇化率相关性的实证分析[J];发展研究;2008年07期

6 高会芹;刘运国;;山东省小城镇城镇化发展现状浅析[J];科技资讯;2008年23期

7 孙久文;叶振宇;;探讨构建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J];中国城市经济;2008年11期

8 李国平;;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分析与评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5期

9 杨彤;王能民;;城市竞争力与生态环境耦合度模型设计与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08年10期

10 张军扩;侯永志;刘培林;;我国城镇化的基本态势、战略重点和政策取向[J];经济界;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平;;我国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常修泽;;中国转型方略下的趋势把握[A];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会刊[C];2011年

3 谭江蓉;;渝东南民族地区城镇化现状及对策[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唐兴赤;;毕节城镇化漫谈——分子结构城镇化与区域经济[A];毕节地区第五届社科评奖获奖成果选[C];2006年

5 吴仁海;胡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机制与投资机制[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6 肖锦;;中国城镇化进程及其环境问题的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7 许耀;;试论生态协谐原理与可持续发展[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蒲琨;;城镇化进程中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与对策分析[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4年“社会工作、社会学与构建和谐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余戎;罗清萍;;以农民为本稳步快速推进城镇化[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魏国;;生态环境需水理论与计算方法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08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张冬凡;我市城镇化率达到43%[N];铁岭日报;2009年

2 记者 龚金星 汪志球;贵州布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N];人民日报;2011年

3 记者 单憬岗 通讯员 谢曦 程叶华;“十二五”海南城镇化率将达56%[N];海南日报;2011年

4 赵凯;上半年投入20亿[N];自贡日报;2008年

5 ;新余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助推城市建设新跨越[N];江西日报;2011年

6 吴霞邋熊丹;小城镇建设各具特色[N];江西日报;2007年

7 中共鄂州市委 鄂州市人民政府;突出城乡一体化推进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杨万宁;冀州城镇化率跻身全省县(市)前30强[N];衡水日报;2008年

9 杨倩 孙占稳;香河县推进“村庄整理”见成效[N];新农村商报;2010年

10 柳苇;城镇化 从“量”到“质”循序渐进[N];中国建设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文;中国小城镇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2 魏静;城镇化对我国食物消费系统氮素流动和农田氮素循环的影响[D];河北农业大学;2008年

3 郑亚平;基于质量评价的区域经济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4 李晓莉;河南省城镇化支撑体系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5 熊凤山;山区农村经济发展范式与战略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林燕;二元结构下的劳动力非家庭化转移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渠俊峰;煤矿区水土资源配置型复垦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8 郁枫;空间重构与社会转型[D];清华大学;2006年

9 王胜;区域财政支农资金配置绩效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10 王兴明;城乡产业统筹发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娜;陕西省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机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孝肖;贵州省金融生态环境系统SD仿真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2年

3 罗光斌;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重庆市生态环境系统SD仿真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刘湘辉;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湖南城镇化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5 杨爱玲;资源型城市的城镇化对策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李欣苗;福地湖旅游区生态环境系统分析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1年

7 纪峰;专业市场推动下的城镇化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文轩;济源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9 任文;黑龙江省城镇化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张绪珠;江西省城镇化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7435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7435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1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