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约束下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8 12:36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研究一直是金融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传导渠道是否畅通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能否有效地传导至实体经济。而我国正处于金融体制改革的特殊阶段,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长期阻塞。很多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是存在的,并且是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途径。 而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一直是我国银行监督管理机构对商业银行施加的重要监管指标,商业银行为了满足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的要求,必然对信贷决策做出调整,这种信贷行为的调整必然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机制,最终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因此研究在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双重约束下货币政策信贷传导途径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对货币政策传导理论的介绍中,本文重点介绍了货币渠道(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财富效应渠道、汇率渠道)和信贷渠道(信贷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并分析了信贷渠道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主要传导渠道的原因。由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有效性会受到监管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论述了巴塞尔协议的演变历程,从资本监管、杠杆率监管、流动性监管和拨备监管四个方面对中国巴塞尔协议Ⅲ的框架进行了阐述,并重点分析了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监管引起的信贷收缩效应。 为了达到研究目的,本文基于著名的CC-LM模型对双重约束下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展开研究,阐述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约束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有效性产生的影响。扩展的CC-LM模型推导表明,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均为松约束的情形下,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畅通,但资本充足率紧约束或存贷比紧约束的情形下,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可能无效或者受阻,在这种情形下商业银行只有提升资本充足率情况或扩张存款规模,信贷传导渠道才会有效。本文选取两组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商业银行进行对比分析,SUR回归结果显示,由于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商业银行面临的监管惩罚压力不同,与约束松的银行相比,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在约束紧的银行中有效性相对较差。 最后,本文就完善双重约束下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从商业银行的角度阐述了如果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并论述了监管层应如何完善目前的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监管体系,还针对商业银行如何提升资产负债管理体系以应对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比监管提出了相关建议。
【学位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822.0;F83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柳明花;李虹墨;;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实证分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2 王振山,王志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12期

3 李扬,彭兴韵;存款准备金与资本充足率监管的货币政策效应[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年03期

4 曹艳华;;资本监管压力下的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基于不同性质商业银行(2004~2007)的比较研究[J];金融论坛;2009年05期

5 李运达;马草原;;信贷风险、资本金约束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5期

6 朱正;解宇;曹亚丽;;基于CC-LM模型的信贷渠道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1年07期

7 戴金平;金永军;刘斌;;资本监管、银行信贷与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8 樊明太;金融结构及其对货币传导机制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9 毛东俊;;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一个综述[J];金融评论;2011年06期

10 李斌;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明东;资本充足率约束与银行资产组合行为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然;银行资本监管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2 王浩;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3 王靓;巴塞尔协议Ⅲ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李慧君;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宋国才;巴塞尔协议Ⅲ监管变革及对中国商业银行的挑战[D];外交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2814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814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2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