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11:12

  本文关键词: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的经济模式是从计划经济开始的,计划经济的种种弊端也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内留下了短期不可磨灭的影响。我国的商业银行在计划经济时期是纯粹的国有银行,在国民经济中仅发挥资金的支付和结算功能,没有盈利性以及贷款偿还的要求,,这样的无效率经营模式为今后不良贷款的产生埋下了伏笔。尽管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被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先后成立了信达、长城、东方和华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2003年,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对银行业进行集中管理。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实现了长期的“双降”,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仍然很大,而且潜在的不良贷款,即关注类贷款余额是不良贷款的两倍以上,加之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不利,进出口贸易下降,房地产行业有价无市,制造业整体不景气,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造成巨大压力。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意义重大,而且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甚至对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都有重要价值。 本文从研究背景与意义出发,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概念、分类以及形成原因进行系统性阐述,以此引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与成因分析。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分析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上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当前不利的宏观经济条件以及监管体制的不健全是不良贷款产生的重要原因;微观上商业银行风险意识薄弱、激励机制不健全、借款人的盲目信贷等都直接影响了不良贷款的产生。 紧接着,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以及不良贷款率的现状作对比分析,从存量和增量两个角度得出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在近几年双双上升,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上升的结论。 然后,本文选取五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五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净利差、GDP季度增长率、PMI、货币供应量的季度增长率以及百城房价指数季度变动率为解释变量,对应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被解释变量,建立回归模型,从实证分析和定量分析角度研究了以上解释变量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以及贡献率。 最后,通过以上分析,提出对防范和处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宏观和微观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文献综述13-17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3-15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5-16
  • 1.2.3 文献总结16-17
  •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17-18
  • 1.3.1 研究方法17
  • 1.3.2 研究思路17-18
  • 1.4 创新与不足18-19
  • 第2章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理论综述19-25
  • 2.1 不良贷款的界定与分类19-20
  • 2.1.1 不良贷款的界定19
  • 2.1.2 不良贷款的分类19-20
  • 2.2 不良贷款形成的相关理论20-25
  • 2.2.1 信用论20-21
  • 2.2.2 金融脆弱性理论21-23
  • 2.2.3 商业银行行为理论23-25
  • 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与成因分析25-36
  • 3.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现状分析25-33
  • 3.1.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存量分析26-27
  • 3.1.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量分析27-33
  • 3.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33-36
  • 3.2.1 宏观因素33-34
  • 3.2.2 微观因素34-36
  • 第4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的实证检验36-41
  • 4.1 变量的选择及理论分析36-38
  • 4.1.1 变量的选择36
  • 4.1.2 变量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的经济分析36-38
  • 4.2 实证分析38-41
  • 4.2.1 数据来源及预处理38
  • 4.2.2 实证研究过程38-40
  • 4.2.3 实证研究结论40-41
  • 第5章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防范与处置41-45
  • 5.1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防范与处置的宏观层面分析41-42
  • 5.1.1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41-42
  • 5.1.2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42
  • 5.1.3 加快我国资本市场建设步伐42
  • 5.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防范与处置的微观层面分析42-45
  • 5.2.1 加强对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测分析43
  • 5.2.2 加强风险管理,完善风险准备制度43
  • 5.2.3 建立更为严格的贷款审批制度43
  • 5.2.4 从多样性角度增强对宏观经济的适应能力43-45
  • 第6章 结论45-46
  • 参考文献46-49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49-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宗成;田峰;吴永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评估方法应用述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谢冰;;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宏观经济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6期

3 梁秋霞;;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王丹娜;;关于降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思考——基于不良贷款警戒率的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0年02期

5 刘艳娟;;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朱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批量处理方法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7 徐春红;路正南;;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的模型构建与政策建议[J];统计与决策;2010年02期

8 陈亮;;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贷款问题及对策分析[J];企业导报;2012年11期

9 付天佑;;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问题探索[J];时代金融;2009年04期

10 何伟;;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东浩;中国金融不良贷款损失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2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3082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d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