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动因与后果——基于“福记食品”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1 17:27
  本文基于可转换债券"后门"权益融资与控制管理层过度投资两个视角,分析福记食品可转换债券融资动因及其后果,揭示可转换债券融资要实现"后门"权益融资及控制管理层过度投资的动因所应具备的条件。研究结果认为,可转换债券融资收益与风险并存,可转换债券发行人为化解可转换债券融资风险,在提高盈利能力的同时,一方面须通过强化公司治理以提高决策效力,另一方面须根据发行人融资目的设计合理的可转换债券条款。 

【文章来源】:金融发展研究. 2019,(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思路
    (一) 解决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
    (二) 缓解融资后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三、研究方法与案例介绍
    (一) 研究方法
    (二) 案例介绍
        1. 公司概况。
        2. 经营状况。
        3. 投融资状况。
四、福记食品可转换债券融资分析
    (一) 可转换债券“后门”权益融资
    (二) 可转换债券对过度投资行为的制约
五、分析结论与启示
    (一) 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二) 管理层过度自信
    (三) 可转换债券条款存在缺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管理层乐观与可转债融资——模型与福记食品案例研究[J]. 王正位,朱武祥,赵冬青,马菁蕴.  金融研究. 2013(11)
[2]可转换债券与公司无效投资的双向治理——来自我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 刘娥平,刘春.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
[3]管理者过度自信研究最新进展[J]. 胡国柳,孙楠.  财经论丛. 2011(04)
[4]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研究——基于契约设计的视角[J]. 徐子尧,牟德富.  经济经纬. 2010(02)
[5]中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动因:“后门权益”VS“代理成本”[J]. 屈文洲,林振兴.  中国工业经济. 2009(08)
[6]信息不对称视角下我国可转换债券融资研究[J]. 曾康霖,徐子尧.  财贸经济. 2008(04)
[7]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动机分析——基于连续融资假说的实证检验[J]. 徐子尧.  财经科学. 2007(08)
[8]可转换债券在公司连续融资中作用机理的研究——以万科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 王冬年,王瑜.  会计研究. 2007(02)
[9]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动机探析[J]. 柯大钢,袁显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本文编号:3093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3093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c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