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价格形成机制及其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价格形成机制及其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P2P网络借贷平台中借贷双方利率形成的问题,首先利用Hotelling模型论证了银行竞争策略导致的结果:银行之间为了争夺客户,实现最大化的利润目标,会逐渐向对方的领域扩张,导致差异化越来越小,提供的服务同质化比较严重,此时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出现为小微企业和个人借款者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延伸了间接融资。随后描述了网络借贷平台的特征,平台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借款者和投资者的需求弹性不同,是典型的双边市场。其次,文章分析了P2P网络借贷平台在寻找潜在交易对象、进行交易谈判、执行交易以及违约追索四个方面的作用,同质化的货币由于借款者个人条件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风险,网络借贷平台对异质化的客户进行同质化的归类匹配,形成不同的借贷利率,提高了借贷效率。最后,分析了不同模式、拍卖定价机制和给定价格机制对借贷利率的影响。从实证方面来看,由于市场利率的缺乏,作者通过编写数据抓取软件,获取了人人贷和拍拍贷平台大量的交易数据,通过建立Logistic二元变量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网络借贷平台间融延伸的作用和市场匹配效率的相关问题。实证结论表明借款期限、金额、利率以及借款者的声誉对融资成功的概率和融资成本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自身条件不同、借款的期限、利率不同、信用等级不同的借款者最终融资成功的概率是不相同的,这说明网络借贷平台对借款者的信用等级非常敏感。平台能显示对借款者信用的描述,借款者声誉越好,融资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借款利率越低。根据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本文指出了目前网络借贷行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借贷平台 价格形成机制 利率 信用等级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24.6;F832.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绪论8-18
- 1.1 问题的提出8-10
- 1.2 文献综述10-16
- 1.2.1 利率与利率结构10-12
- 1.2.2 P2P网络借贷的概念12-13
- 1.2.3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模式13
- 1.2.4 P2P网络借贷行为研究13-16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6-18
- 1.3.1 研究内容16
- 1.3.2 研究方法与意义16-18
- 第2章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利率形成机制18-29
- 2.1 问题的提出18
- 2.2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特征18-23
- 2.2.1 P2P网络借贷平台出现的必然性18-21
- 2.2.2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特征21-23
- 2.3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利率形成23-29
- 2.3.1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作用23-25
- 2.3.2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利率25-29
- 第3章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数据获取及其研究29-53
- 3.1 数据抓取的必要性29
- 3.2 不同类型平台的利率29-36
- 3.2.1 人人贷平台的利率31-32
- 3.2.2 拍拍贷平台的利率32-34
- 3.2.3 平台信息比较34-36
- 3.3 抓取软件的可行性及设计36-38
- 3.4 网络借贷平台的数据分析38-51
- 3.4.1 变量的准备与分类38-41
- 3.4.2 人人贷样本数据的初步分析41-46
- 3.4.3 拍拍贷样本数据的初步分析46-51
- 3.5 平台借款信息数据对比51-53
- 第4章 P2P网络平台实证研究53-62
- 4.1 网络借贷平台的间融延伸作用53-57
- 4.1.1 人人贷平台回归结果53-55
- 4.1.2 拍拍贷平台回归结果55-57
- 4.2 网络借贷平台的市场匹配效率57-60
- 4.2.1 人人贷平台回归结果57-59
- 4.2.2 拍拍贷平台回归结果59-60
- 4.3 结论60-62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62-66
- 5.1 结论回顾62
- 5.2 政策建议62-64
- 5.3 研究展望64-66
- 致谢66-67
- 参考文献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世浩;;精准广告 再造P2P时代网络盈利新模式[J];中国广告;2006年10期
2 叶青;;P2P商业模式发展道路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13期
3 解亚萍;;P2P的大规模在线游戏结构设计[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4 罗东;;小额信贷“P2P”[J];21世纪商业评论;2011年12期
5 倪月娟;;我国P2P小额网络信贷研究[J];现代商业;2013年27期
6 魏李良;;P2P网络信贷行业的规范发展[J];北方经济;2013年13期
7 ;P2P无线东京大登陆[J];网际商务;2001年07期
8 田东升;;P2P网络信贷危机四伏[J];新产经;2013年02期
9 张志强;;当前我国P2P信贷现状及发展对策[J];华北金融;2013年07期
10 樊融杰;;P2P入侵外汇交易[J];英才;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达;王涛;郑为东;杨柳;;浅析P2P网络存储[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梁达;王涛;郑为东;杨柳;;浅析P2P网络存储[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徐向阳;吴晓峰;;P2P网络中证书库系统的研究与设计[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4 蔡瑞媛;温小霓;;现代信用借贷的创新模式:P2P网络借贷平台[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5 李钧;王新;;P2P存储网络中的冗余维持[A];第15届全国信息存储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赵靖;邓倩妮;;Segment Storage System:基于P2P的网络存储服务(英文)[A];2006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三)[C];2006年
7 李红玉;覃海生;;P2P资源搜索算法概述[A];广西计算机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晓玲;钟诚;李智;李锦;张尊国;;基于反馈选择的P2P网络搜索算法[A];2007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9 汤克明;王创伟;陈];;P2P模拟器的比较研究[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10 王伟;戴跃发;石东海;;P2P网络安全体系结构[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游寰臻;传统银行竞相涉水P2P网贷 野蛮疯长亟需监管跟进[N];通信信息报;2013年
2 记者 朱雪利;大鳄和小鱼共存的P2P[N];杭州日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任晓;“国家队”P2P网贷评价体系发布[N];中国证券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曾颂;广州立根再贷款公司酝酿P2P 拓宽小贷再融资渠道[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5 新新贷副总裁 陈志飞;P2P网贷应尊重金融逻辑[N];农村金融时报;2013年
6 记者 高谈;P2P投资者连踩四雷 200多万被套[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张敏捷;银行涉水网贷 P2P迎来“正规军”[N];海峡财经导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王润珠;多家银行摩拳擦掌筹备P2P[N];民营经济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松壑;P2P网贷陷“链式危机” 投资者维权进退迷茫[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10 新金融记者 袁诚 实习生 张梦龙;P2P“非法集资”第一案追踪[N];新金融观察;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梦然;P2P网络借贷投资者的信息识别与行为偏差[D];清华大学;2014年
2 刘姗姗;基于P2P的大规模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设计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3 张冶江;主动P2P蠕虫的检测与防御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曹旭斌;P2P在线借贷平台社会资本测量及作用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5 杨磊;针对P2P节点不合作行为的信任与激励机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王卫东;单源P2P组播的系统安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万校基;网络借贷(P2P)平台的成长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8 刘孝男;移动P2P网络中基于方向搜索算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王向辉;P2P网络拓扑结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曹佳;P2P组通讯的网络拓扑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盼;我国商业银行发展P2P的动因及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2 候亚美;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刘琦;P2P下载技术在网络应用中侵权问题的刑法评价[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4 李梦桥;P2P网络借贷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余嘉敏;网络借贷(P2P)平台的量化监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王飞;P2P网络借贷的法律风险及防范[D];辽宁大学;2015年
7 颜宝成;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防范法律对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8 冯泽敏;中国P2P网络借贷信用风险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9 李季;P2P网络借贷中第三方信任对借款成功率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10 艾丽淑;国内P2P网络借贷逾期率影响因素研究与社区网络构建建议[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价格形成机制及其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338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