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保障性住房选址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17:12
本文关键词:武汉市保障性住房选址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保障性住房因其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受到了越来越多中低收入阶层的关注,也得到了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随着近年来保障性住房的改革以及政策的深入贯彻,保障性住房已然成为了住房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大部分住房困难群体在住房方面提供了保障。但是通过研究不难发现,政策的实施,并不能完全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保障性住房空置率的居高难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选址偏远、配套设施不齐全等根本性原因。因此,保障性住房的选址合理与否成为了购房者所关注的重点。保障性住房选址是否科学,不仅仅关系着政府的投资建设成本,更影响着居民通勤、就业的方便程度。选址不当所造成社会分层、居住分异将严重的影响到了社会的长治久安,为此对保障性住房选址的研究刻不容缓。本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通过分析保障性住房选址的研究背景,总结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历程,按照时间顺序分为改革开放前、后以及近十年三个阶段。接下来明确了选址研究的目的,在此基础之上阐明了研究意义。最后以国内研究动态和国外实践为借鉴,梳理本文的研究思路,设立研究对象,介绍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在论述保障性住房相关概念的基础之上介绍了保障性住房选址的相关概念,对区位一词的由来和由此产生的土地竞租理论进行了解释,就选址不当所产生的居住分异、空间失配等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介绍美国为应对上世纪90年代末城市无序扩张而提出的“精明增长”理论,为我国保障性住房选址的规范提供了借鉴。第三部分分析保障性住房选址因素的基础之上,就武汉市保障性住房现状进行归纳,对武汉市保障性住房区位的选址类型进行分析。第四部分结合目前的保障性住房选址以及建设现状,通过实地考察已建成的保障性住房小区,分析周边情况,参考居民体验,选取具备代表性的两个保障性住房小区,对小区内居民发放选址相关因素满意度调查问卷,依据居民的满意度评分,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之上进行定量分析,提出选址存在的弊端。第五部分针对保障性住房选址郊区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难以平衡等问题提出建议并进行总结,为我国保障性住房选址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 选址 空间失配 满意度调查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21
- 1.1 研究前景、研究目的及意义11-14
- 1.1.1 研究背景11-13
- 1.1.2 研究目的13
- 1.1.3 研究意义13-14
- 1.2 保障性住房选址相关研究进展14-18
- 1.2.1 国内研究动态14-16
- 1.2.2 国外研究动态与实践16-18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8-21
- 1.3.1 研究思路18-19
- 1.3.2 研究方法19
- 1.3.3 研究对象19-21
- 2 保障性住房选址理论基础21-28
- 2.1 保障性住房体系21-23
- 2.2 保障性住房选址相关理论23-28
- 2.2.1 区位23
- 2.2.2 城市居住空间23-24
- 2.2.3 居住分异24-25
- 2.2.4 空间失配理论25
- 2.2.5 土地竞租理论25-26
- 2.2.6 “精明增长”理论26-28
- 3 武汉市保障性住房选址因素与现状28-33
- 3.1 武汉市保障性住房选址因素28-30
- 3.1.1 交通便利程度28-29
- 3.1.2 居民收入水平29
- 3.1.3 就业机会29
- 3.1.4 基础设施配套情况29-30
- 3.1.5 环境偏好30
- 3.2武汉市保障性住房发展现状30-33
- 3.2.1 武汉市保障性住房发展现状30-31
- 3.2.2 武汉市保障性住房区位选址类型31-33
- 4 武汉市保障性住房选址评价研究33-43
- 4.1 武汉市保障性住房居民住区选址满意度调查33-37
- 4.1.1 调查对象与目的33-35
- 4.1.2 调查问卷设计35-36
- 4.1.3 数据搜集与整理36-37
- 4.2 武汉市保障性住房选址评价分析37-40
- 4.2.1 选址合理性综合评价模型37-40
- 4.2.2 保障性住房选址评价分析40
- 4.3 武汉市保障性住房选址存在的问题40-43
- 4.3.1 福利性和经济性难以兼顾40-41
- 4.3.2 城市空间去配41-42
- 4.3.3 公共设施配套不完善42-43
- 5 结论与建议43-47
- 5.1 结论43-44
- 5.2 建议44-47
- 参考文献47-50
- 附录50-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冯健;西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及其启示[J];城市规划;2005年08期
2 李治;李国平;;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模型的实证研究进展[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4期
3 杜静;赵小玲;;我国保障性住房选址的决策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工程管理学报;2012年01期
4 吕艳;扈文秀;;保障性住房建设方式及选址问题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5 王之;张庆华;张博通;;如何保障“保障房”——搜索匹配模型框架下的住房市场分类均衡和政策分析[J];经济学报;2014年01期
6 郑思齐;张英杰;;保障性住房的空间选址:理论基础、国际经验与中国现实[J];现代城市研究;2010年09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鹏;城市大型经济适用居住区规划选址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2 殷亦乐;我国社会保障性商品住房开发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3 徐磊;交通引导下的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模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4 唐丽丽;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武汉市保障性住房选址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14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371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