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控股公司管理层报酬的政策干预效果评估——基于“限薪令”和“八项规定”政策干预的拟自然实验
本文关键词:国有控股公司管理层报酬的政策干预效果评估——基于“限薪令”和“八项规定”政策干预的拟自然实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基于2009年"限薪令"和2012年"八项规定"政策干预的拟自然实验,借助平衡面板数据政策干预效果的评估方法,建立政策干预发生前后的一阶差分模型。以此为基础,本文利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对"限薪令"和"八项规定"的干预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八项规定"有效地遏制了管理层货币薪酬或在职消费增加,而"限薪令"却没有类似的作用效果。结果也表明,无论是"八项规定",还是"限薪令",均未能对管理层货币薪酬或在职消费的降低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 政策干预效果评价 在职消费 限薪令效果 八项规定 公司治理
【基金】:国家自然基金《独立审计质量的经济周期效应研究:理论和实证》(批准号:71402070)的资助
【分类号】:F272.92;F832.51;F276.1
【正文快照】: 引言在所有者(出资人)缺位的条件下,具有实际控制能力的企业经营者或员工倾向于过度关注“内部人收益最大化”,从而产生所谓的“内部人控制”(青木昌彦和张春霖,1994)[18]。在我国国有企业,由于缺乏可以追溯的最终委托人,各类代理人都不拥有合法的对生产资料的个人产权,也并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童卫华;石美娟;刘冬;吴佩旆;;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报酬信息披露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冯根福;赵珏航;;管理者薪酬、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基于合作博弈的分析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6期
3 支晓强;童盼;;盈余管理、控制权转移与独立董事变更——兼论独立董事治理作用的发挥[J];管理世界;2005年11期
4 卫梦星;;基于微观非实验数据的政策效应评估方法评价与比较[J];西部论坛;2012年04期
5 周其仁;公有制企业的性质[J];经济研究;2000年11期
6 颜剑英;经理行为的激励方式与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的改革[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7 青木昌彦 ,张春霖;对内部人控制的控制:转轨经济中公司治理的若干问题[J];改革;199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东黎;;我国经济研究中的两个典型方法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徐德信;;代理人为什么接受委托人的损害:“公有关系合约”的注解[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3 后小仙;孙世民;;地方国有经济布局的路径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徐德信;汪国银;;合约实施理论发展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雎国余,蓝一;企业目标与国有企业改革[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李会明;非市场失灵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实践[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范波澜;尹晓洲;;股权分置改革下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1期
8 贺超;姜冰润;;国有林场非国有化经营模式案例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于洋,李松涛,钱锋;谈我国国有经济规模定位问题[J];商业研究;2003年08期
10 陈道江,王利民;公司治理结构:内部人控制的经济学解释[J];商业研究;2003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江;;体制壁垒和法治本土化的制度演进[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崔学刚;赵颖囡;;批发零售企业独立董事背景与会计信息质量[A];“2009年北京批发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叶建亮;金祥荣;;信用与私有产权的起源:一个新视角[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徐德信;;创业经理为什么接受政府的损害:“公有关系合约”的注解[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赵海怡;李斌;;“产权”概念的法学辨析——兼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财产法律制度之比较[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叶莹;;浅析金融机构参与企业年金的形式——引入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郑筱婷;王s,
本文编号:435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43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