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4 14:02

  本文关键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商业银行 国家助学贷款 风险 中国


【摘要】:国家助学货款是国家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教育经费的重大措施。然而,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十多年历程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商业银行开办国家助学货款业务面临信用风险、还款风险等一系列风险,面对这一系列的风险,商业银行必须要转变思路,分析这些风险存在的根源,从而更好的规避风险,使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能够真正为贫困生服务的同时顾及到其他方利益。本文将通过对助学贷款制度与政策、实施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在国家助学贷款中遇到的哪些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对风险的重要性进行排序进而尝试提出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的措施。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风险研究的背景及意义,并对相关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提出了全文的研究目标、方法和思路。然后从助学贷款的制度与政策研究、助学贷款实施现状研究以及助学贷款的风险研究三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助学贷款业务的发展进行回顾,并指出贷款违约是助学贷款业务所面临的主要风险。接着从风险管理的一般步骤出发,对风险管理的框架进行梳理;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围绕信用风险、政策风险、管理风险和环境风险等四大风险类别,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中的利益相关者构成及其行为,并对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在前文识别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专家访谈,建立了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助学贷款风险因素进行评价,从而得到信用风险和政策风险是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主要风险因素的结论。在前述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好信用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完善助学贷款制度、加强助学贷款管理、降低环境风险等措施,以提高商业银行经营助学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能力。
【关键词】:商业银行 国家助学贷款 风险 中国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47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相关概念界定12-15
  • 1.2.1 国家助学贷款12-13
  • 1.2.2 风险与信用风险13-14
  • 1.2.3 风险管理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14-15
  • 1.3 研究目标、方法与思路15-17
  • 1.3.1 研究目标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1.3.3 研究思路16-17
  • 第2章 制度政策梳理及文献综述17-26
  • 2.1 关于助学贷款的制度与政策研究17-22
  • 2.1.1 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内容及发展过程17-21
  • 2.1.2 世界其他国家的助学贷款制度21-22
  • 2.2 关于助学贷款实施现状的研究22-23
  • 2.3 关于助学贷款风险的研究23-24
  • 2.3.1 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因素及成因的研究23-24
  • 2.3.2 关于化解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对策的研究24
  • 2.4 研究述评24-26
  • 第3章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识别26-37
  • 3.1 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管理步骤分析26-29
  • 3.1.1 风险识别26-27
  • 3.1.2 风险评价27
  • 3.1.3 风险处置27-29
  • 3.2 助学贷款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29-31
  • 3.2.1 利益相关者理论29-30
  • 3.2.2 国家助学贷款中的利益相关者及其行为分析30-31
  • 3.3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因素识别31-37
  • 3.3.1 信用风险31-33
  • 3.3.2 政策风险33-34
  • 3.3.3 管理风险34-36
  • 3.3.4 环境风险36-37
  • 第4章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评价37-42
  • 4.1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37-38
  • 4.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评价38-42
  • 4.2.1 构建判断矩阵38-39
  • 4.2.2 确定指标权重39-41
  • 4.2.3 评价结果分析41-42
  • 第5章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措施42-52
  • 5.1 提高信用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42-45
  • 5.1.1 提升信用意识42-43
  • 5.1.2 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43-45
  • 5.2 完善助学贷款制度45-48
  • 5.2.1 建立健全法律规章制度45-46
  • 5.2.2 助学贷款期限和偿还方式的多样化46-47
  • 5.2.3 推广家庭与生源地贷款制度47
  • 5.2.4 尝试助学贷款市场化改革47-48
  • 5.3 加强助学贷款的管理48-50
  • 5.3.1 加强政府的管理48
  • 5.3.2 加强银行的管理48-49
  • 5.3.3 加强高校的管理49-50
  • 5.3.4 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体系50
  • 5.4 出台配套措施,降低环境风险50-52
  • 结论52-53
  • 致谢53-54
  • 参考文献54-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红,张慧;国家助学贷款:银行的风险与机遇[J];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22期

2 方方,王义秋;高等学校国家助学贷款的思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3 邓有高;国家助学贷款的公平与效率问题[J];经济论坛;2003年23期

4 王为民;国家助学贷款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分析[J];企业经济;2003年08期

5 李彦华,曹凤才;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现状及对策分析[J];华北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04期

6 孙建平,杜冰;浅谈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尉清平,任喜雨,范亮春;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健康持续开展的对策[J];经济论坛;2004年16期

8 张香敏 ,田丽;国家助学贷款陷入困境的原因探析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06期

9 许乐鑫 ,魏三勇;开展国家助学贷款高校面临的两大难题及对策[J];财会月刊;2004年24期

10 陈迪秋;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分析[J];交通高教研究;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维;沈红;;国家助学贷款二级市场开发研究[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廖茂忠;沈红;;公共利益: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生长点[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范元伟;;国家助学贷款的校际差异性分析——来自上海部分高校的经验证据[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易凌;何跃国;;国家助学贷款走出困境的新途径——一种成本收益分析的视角[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程亮;;高校新机制下国家助学贷款的违约原因及对策分析[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周青;丁木金;魏瑞荣;刘汉波;段国华;张翼飞;冯振华;;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评价体系及模型的构建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7 黄维;沈红;;制度变迁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选择[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学生贷款的偿还、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入学”研究成果集(一)[C];2004年

8 范亮;;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9 曹夕多;;国家助学贷款市场与信息不对称[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陆昊;;国家助学贷款的困境与完善——基于银行“惜贷”现象的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志纯;国家助学贷款创纪录[N];安徽日报;2004年

2 吴国华;银行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难点及建议[N];金融时报;2003年

3 燕志华 朱源根;国家助学贷款将快速走进高校[N];新华日报;2000年

4 王晖;国家助学贷款可代偿[N];河南日报;2007年

5 刘书云 郭久辉;银行求利润学校避风险 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缩水[N];江苏法制报;2006年

6 尹晓燕;国家助学贷款经历“7年之痒”[N];中华新闻报;2006年

7 代乐;去年我省共发放国家助学贷款1.5亿[N];贵州日报;2008年

8 记者 沈沁芳;我省高校1.2亿元国家助学贷款开始发放[N];发展导报;2008年

9 记者 褚艳;我省2009级新生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工作完成[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10 记者 蒋夫尔;新疆为基层就业毕业生代偿学费[N];中国教育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维;国家助学贷款转移支付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宋振;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创新及运行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陈建国;国家助学贷款相关主体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宋飞琼;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魏新;中国国家助学贷款相关制度运行及设计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6 李红桃;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沈华;中国国家助学贷款多元化偿还模型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左涛;国家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模式研究与实践[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文博;国家助学贷款信用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2 曹思敏;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申请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3 王逦琳;《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管理规定(试行)》的政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黄榕成;地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明明;国家助学贷款供求平衡调查[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蒋进;我国商业银行经营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7 徐团团;国家助学贷款新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刘微微;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改革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李长城;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10 许国稳;国家助学贷款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19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619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a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