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做空中国概念股现象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02:02

  本文关键词:做空中国概念股现象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事件研究法 做空 中国概念股 有效性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维持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企业的实力也随之增强。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资金需求必不可少,海外融资尤其是境外上市成为众多中国企业的首要选择。但自2010年底,中国概念股却遭遇了一次集体“信任危机”,以香橼、浑水为代表的多家机构发布做空报告疯狂“猎杀”中国概念股。与此同时,中介机构的推波助澜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加强监管令这场风波愈演愈烈。那么,中国概念股为何被做空?如何被做空?做空的具体效果如何?研究上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分别对做空报告的短期和长期有效性进行检验,通过对比说明两者之间的差别和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就全样本而言,从短期来看,做空报告对中国概念股的股票价格产生了显著的负效应,即做空报告具有短期有效性;从长期来看,做空报告对中国概念股股票价格也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即做空报告具有长期有效性。就单一样本而言,在短期和长期内做空报告对不同公司的股票价格影响是复杂的,视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此外,我们进一步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深刻地揭示了做空现象所涉及的成因、报告特征以及调查方法等问题,有助于对做空现象的全面理解,并以奇虎360和中国高速频道为例详细阐述了中国概念股被做空的过程及其后续非股票市场的表现,以印证做空报告的有效性。最后,就所得结论提出关于上市公司、中介机构和监管三个层面的启示。
【关键词】:事件研究法 做空 中国概念股 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11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的提出8-9
  • 1.1.1 研究背景8-9
  • 1.1.2 选题的提出9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9-10
  • 1.2.1 研究内容9-10
  • 1.2.2 研究方法10
  • 1.3 本文的创新点10-11
  •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1-17
  • 2.1 理论基础11-13
  • 2.1.1 有效市场假说11-12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12-13
  • 2.2 文献综述13-17
  • 2.2.1 关于中国概念股的研究13-14
  • 2.2.2 分析师报告有效性的研究14-15
  • 2.2.3 基于事件研究法的股价波动研究15-16
  • 2.2.4 文献评述及对本文的启示16-17
  • 第三章 做空中国概念股现象的计量分析17-30
  • 3.1 研究假说17
  • 3.1.1 做空报告对中国概念股短期影响的假说17
  • 3.1.2 做空报告对中国概念股长期影响的假说17
  • 3.2 模型设计与样本选取17-20
  • 3.2.1 模型设计17-19
  • 3.2.2 样本选取19-20
  • 3.2.3 数据来源20
  • 3.3 实证结果分析20-30
  • 3.3.1 做空报告对中国概念股短期影响的实证分析20-25
  • 3.3.2 做空报告对中国概念股长期影响的实证分析25-28
  • 3.3.3 实证小结28-30
  • 第四章 做空中国概念股现象的案例分析30-42
  • 4.1 做空中国概念股现象的成因30-33
  • 4.1.1 做空中国概念股现象产生的宏观因素30-31
  • 4.1.2 做空中国概念股现象产生的微观因素31-33
  • 4.2 中国概念股做空报告分析33-37
  • 4.2.1 做空报告的特征33-34
  • 4.2.2 做空报告提示的风险34-36
  • 4.2.3 做空机构的调查方法36-37
  • 4.3 做空中国概念股现象的个案分析37-42
  • 4.3.1 奇虎360案例分析37-40
  • 4.3.2 中国高速频道案例分析40-42
  • 第五章 结论、启示和不足42-45
  • 5.1 研究结论42
  • 5.2 研究启示42-44
  • 5.2.1 上市公司层面42-43
  • 5.2.2 中介机构层面43
  • 5.2.3 监管层面43-44
  • 5.3 研究不足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明;中国概念股阵痛[J];IT经理世界;2004年07期

2 ;中国概念股翻身[J];每周电脑报;2004年47期

3 董晓常;中国概念股面临挑战[J];互联网周刊;2005年17期

4 谢天;2000年:中国概念股流血上市[J];电子商务;2005年09期

5 刘余勇;;台湾:下一个中国概念股[J];资本市场;2006年12期

6 赖以容;;美国中国概念股研究[J];世界经济情况;2010年03期

7 方家平;;中国概念股的自负、自欺与自省[J];IT时代周刊;2011年15期

8 ;中国概念股从风光无限坠入“严冬”[J];中国总会计师;2011年06期

9 李洁;;中国概念股出海为何频频“触礁”[J];中国连锁;2011年07期

10 童晓军;;“中国概念股”——香港股市的新宠[J];天津金融月刊;1993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臻欣;美股弄潮:捕捉中国概念股机会[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2 记者 黄婷 实习记者 冯俊锋;244只中国概念股:近三成为科技股[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刘学斌;中国概念股业绩良好 海外市场机会仍可期[N];通信信息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林祥;阿里巴巴有意竞购雅虎 提振中国概念股信心[N];通信信息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夏芳;39家中国概念股三季度净利5.3亿美元 超5成公司同比增长[N];证券日报;2011年

6 袁元;中国概念股从疯狂“上市战”到悲催“猎杀战”[N];证券日报;2011年

7 本报见习记者 莫迟;光伏产业大放异彩 5只中国概念股涨幅超10%[N];证券日报;2013年

8 记者 袁梅;中国概念股泡沫在哪里?[N];国际金融报;2004年

9 张懿;盛大上市解救中国概念股[N];文汇报;2004年

10 ;中国概念股行情点评(部分)[N];证券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yN焕;做空中国概念股现象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2 赖以容;中国概念股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郭俊君;境外上市“中国概念股”特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王艳;在美中国概念股信任危机的系统性影响力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5 张开根;中国概念股私有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6 韦江贝;中国概念股估值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汲常丽;中国概念股回购效应实证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

8 吴丹萍;中美两国股票市场与中国概念股之间溢出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曹芝莉;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公司盈余质量存在问题吗?[D];复旦大学;2013年

10 董雪萍;美国香橼唱空中国奇虎360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69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769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c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