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视域下我国公共精神的问题与调适
本文关键词:“善治”视域下我国公共精神的问题与调适 出处:《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一种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治理模式,善治的实现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协同支撑。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善治的实现需要强有力的社会公共精神作为内在支撑。但就目前我国公民的公共精神状况来看,仍存在公共参与知识缺乏、公共参与意识淡薄、公共参与能力低下、公共品性亟待提升等问题。我国公共精神的生成与调适应兼顾公民个体的道德自律性与权利主体性,从构建权利义务向度的公共理性、道德伦理向度的公共德性、实践主体向度的公共能力、整体和谐向度的公私关系等方面着手,为善治社会的实现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Abstract]:As a governance model for the maximization of public interest , the realization of good governance requires a coordinated support of politics , economy , culture and so on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 the realization of good governance requires a strong social public spirit as an internal support . However , in view of the public spirit situation of our citizens ,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 low public participation consciousness , low public participation ability and public character .
【作者单位】: 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B82-052
【正文快照】: 作为一种民主的政治与社会制度,善治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使经济有效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善治”强调通过公民、社会与国家三者的互动、协调与合作,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当前我国实现善治面临的一个重大障碍就在于公民公共精神的稀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峰;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2 张峰;王丹萍;;我国大学生公民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陈付龙;;中西公共意识生长的文化路径辨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钟伟军;宣勇;;现代社会中的公共精神成长与大学主体性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年01期
5 于海;公共精神、公共空间与公民社会──渥太华报告之六[J];社会;2000年12期
6 黄晓军;靳永翥;;“善治”:一种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治理”范式下的现实挑战与未来设计[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7 黄建洪;施雪华;;论公共理性精神[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施雪华;黄建洪;;公共理性:不是什么和是什么[J];学习与探索;2008年02期
9 刘圣中;;私人性与公共性——公共权力的两重属性及其归宿[J];浙江学刊;2003年02期
10 曹玲;胡凯;;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刍议[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富良,刘书英;从治理主体角度透视乡村治理危机——河南省Z县村支书、村主任现状调查[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王萃萃;刘宏杰;;大安全观下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指标体系的建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3 张义忠;;《行政许可法》的善治理念与制度[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彭立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刘箴;论新时期我国公共决策中的公众政治参与[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苏婷;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金家厚,吴新叶;社区治理:对“社区失灵”的理论与实践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雷岁江;孙荣;;“村权三分,三会村治”治理机制思考——对江苏海州模式的考察[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9 孟雷;王彦囡;李民;宋丽芬;;土地征收过程中的农民参与[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10 吴昕春;;治理的层次及其基本内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詹承豫;刘星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中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帅学明;徐涛;;培育非政府组织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5 李平;余健明;;基层政府如何应对农村群体性事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6 程莹;欧丹;;潮汕地区农村治理模式探析——以汕头市澄海区溪南镇西社村为个案[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7 陈生;陈依静;;地方政府网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研究——基于南京“梧桐保卫战”的案例分析[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8 牛天秀;;首问问责:内涵、困境与对策[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陈华;;集体认同的变迁与重构——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谭英俊;;地方政府公共事务合作治理能力建设的路径选择[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前安;社区体育俱乐部与政府、市场、社区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6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7 陈婧;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协作管理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乔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都市社区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饶亚娟;研究型大学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郭俊梅;城市社区非政府公共组织及其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王璐;高校国际化人才素质指标体系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纪莹;大连市电子党务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成丽诗;论服务型政府的道德责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欢;政治参与的伦理维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壮志;;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公共精神塑造[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高峰;美国公民教育的基本内涵[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3 袁祖社;;“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赵颖;;亚里士多德公民品德理论对公民教育的启示[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张峰;王丹萍;;我国大学生公民知识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陈振明;提高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社会管理”课题的研究报告》[J];东南学术;2005年04期
7 宣勇;;论大学的自觉[J];高等教育研究;2009年05期
8 吴理财;对农民合作“理性”的一种解释[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胡炳仙;;权力集中与知识控制:“教育革命”时期的中国重点大学政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10 蔡海龙;;试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公共性转换[J];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井伟;;细思公共精神的培育[J];群文天地;2012年20期
2 翁剑青;;公共艺术与公共精神[J];艺术.生活;2007年03期
3 卞桂平;;公共精神的“伦理—道德”形态及其现实意蕴[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明恩溥;林欣;;中国人缺乏公共精神[J];书摘;2002年12期
5 邓莉雅;;论公民公共精神教育中权利向度与德性向度的统一[J];思想理论教育;2007年01期
6 高石磊;;中国社会公共精神的缺失与构建[J];求实;2014年06期
7 张洋;;理性引导公民公共精神[J];共产党员;2012年16期
8 龙迎伟;;当代公共精神生活管理的客观现实性与实现过程[J];求索;2006年08期
9 李言;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为公共精神加冕[J];当代作家评论;2004年04期
10 卞桂平;;公共精神的伦理形态及逻辑进路[J];云南社会科学;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潘忠宇;;培育公共精神 促进社会和谐[A];“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公共文明论坛文集[C];2007年
2 钱海梅;;论和谐社会的公共精神[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3 ;二等奖论文摘要[A];第四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 何翠云;官员更需具备公民意识与公共精神[N];中华工商时报;2012年
2 本报评论员 祝乃娟;国人缺乏公共精神[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3 雷振岳;管“闲事”提升公共精神[N];中国社会报;2013年
4 潘强恩;论公共精神[N];光明日报;2003年
5 林春逸 刘鑫淼 马宁;培育公共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N];广西日报;2005年
6 龙兴海;大力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N];光明日报;2007年
7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副教授 赵爱玲;大力培育公共精神的两个突破口[N];北京日报;2008年
8 张洋;理性引导公民公共精神[N];人民日报;2012年
9 张洋;理性引导公民公共精神[N];深圳特区报;2012年
10 郭长军;大力弘扬公共精神[N];吉林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道云;论新时期我国公共精神的培育[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郭李君;现代化视域下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志平;政府善治模式下公共精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4 韦昌海;论我国现代公共精神的构建[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曼;我国公民公共精神的培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韩志君;当代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7 于虹;在公共领域中培育公共精神[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贺青慧;论乡村公共精神及其建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张梦欣;新时期大学生公共精神培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10 梁晓玉;日本公民馆在公共精神培育中的作用及对我国的启示[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75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375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