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从历史视角探析日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

发布时间:2018-02-21 04:59

  本文关键词: 日本 大学 城市 互动关系 出处:《现代大学教育》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日本大学与城市互动关系的变迁源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大学社会责任是二者关系发展的重要脉络,随着城市化进程提升,大学社会责任发挥程度深化,促进大学与城市的互动日益紧密;战前政治上的"国家主义"导致大学与城市淡泊疏离;战后城市化复苏期,政治民主化和教育改革促使大学与城市"接轨结合";城市化成长期大学与城市以"匹配相生"而呼应,促进日本经济腾飞;城市化成熟期大学发挥自身特质形成对城市的"引领融合"。日本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对我国的启示在于,大学应充分发挥社会责任,从定位到布局、层次及学科结构与城市需求相契合,促进城市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政府和社会应引导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大学与城市良性互动、共赢共进。
[Abstract]:The chang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cities in Japan originates from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factors.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threa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degre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universities deepens. Promoting the close interac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cities; the political "nationalism" before the war led to the alienation of universities from cities; and the period of post-war urbanization,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and educational reform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ities, and in the period of urbanization, universities and cities echo each other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economy.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Japanese universities and cities reveals that universities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social responsibility, from orientation to layou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urban society, the government and society should guide the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so as to promote the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cities and the win-win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国务院参事室参事业务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分类号】:G649.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高益民;战后日本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12期

2 虞震;;日本东京“多中心”城市发展模式的形成、特点与趋势[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5期

3 于颖;;日本研究型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分析——以名古屋大学与名古屋市为例[J];比较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4 韦伟,赵光瑞;日本城市化进程及支持系统研究[J];经济纵横;2005年03期

5 孙大廷;胡玉君;;移位于工业:日本高级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及影响[J];现代教育科学;2008年07期

6 袁韶莹;当代日本高等教育结构与市场经济的关系[J];吉林教育科学;1994年02期

7 向冬梅,,徐德荣;略论二战中日本战争经济崩溃的原因[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5年04期

8 张臻汉;赵世奎;张彦通;;英国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关系研究[J];江苏高教;201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传德;从官办到民营——日本明治政府殖产兴业方针的演变[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2 吴淑莲;;浅析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4期

3 韦统郡;;农村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4 车效梅;李晶;;中东城市化与粮食安全[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5期

5 王春霞;杨庆媛;刘胜;;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及其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黄尊严;;近代初期中、日所受“外压”比较研究[J];北方论丛;2011年06期

7 潘允康;;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群[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8 金艳清;;我国城市化发展成长上限系统基模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高益民;美国高等教育模式在东亚的移植及其变种[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10 马超;;西方大学学生自治的嬗变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晔;;世界城市经济发展的最新趋势及其对北京的启示[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刘东亮;;日本城市化加速时期的政府就业政策探讨[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国勇;刘洋;;贵州城镇化发展:现状与展望[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董科;;佚存东瀛的胡秉枢著作《棉砂糖大利之要论》[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4辑——新视野下的中外关系史[C];2008年

5 刘晓光;董维春;;战后日本高校社会服务:形式、特点及其启示[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丁日初;;师夷与制夷——清末国家现代化的教训[A];近代中国(第一辑)[C];1991年

7 雷芸;任莅棣;;日本东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体系[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8 马利波;马和;张远景;;基于宏观尺度中国城市化阶段划分的再思考[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赵德宇;;日本近世洋学述论[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C];2004年

10 孙炜红;张冲;;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煜;城市循环物流系统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鹿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7 傅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徐艳;社会公正视角下的农民工报道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孙宁;气候变化对制造业的经济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奚建武;从复合到融合[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景全;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师队伍结构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淼淼;我国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管理法律制度完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译丹;新疆托里县依托资源优势带动小城镇建设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4 宁宏伟;迁徙权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5 许克娟;日本家族企业近代化转型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燕军;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的困境与对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戴斐斐;新日式家具的设计思想及其对中国家具设计的启示[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姚博;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年

9 华娜;我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梁大伟;河南省城市化发展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洪成文;企业家精神与沃里克大学的崛起[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2 杨晓兰;;伯明翰: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的经验及启示[J];中国城市经济;2008年11期

3 邓云清;;新大学运动与英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8年01期

4 廖跃文;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城市化的发展特点[J];世界历史;1997年05期

5 孙爱东;袁韶莹;;职业型研究生院:21世纪日本高等教育新的战略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07年05期

6 张鹤;;大学是人类的光环和守护者——专访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院长基思·奥尼恩斯爵士[J];世界教育信息;2012年15期

7 陈武元;日本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8 贺锋,陈辉蓉,吴振斌;植物间的相生相克效应[J];植物学通报;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志章;卫生文化与社会的互动关系[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邹乘德;师生互动关系的构建[J];宜宾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3 唐靖;陈s

本文编号:1521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521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1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