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社会主义观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
本文选题:斯大林 切入点:社会主义观 出处:《延边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斯大林作为苏联的第二任领导人,执政时间长达30多年,可以说苏联整个社会发展模式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确立的,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我国的影响尤为深远。对斯大林社会主义观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理论意义来讲,对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我们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从现实意义来讲,对斯大林社会主义的研究,能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本篇文章一共分为四个部分,除绪论部分外,第二章从斯大林社会主义观的内容入手,进一步对斯大林社会主义观存在的问题和影响进行分析,从正反两方面为基准进而阐述,在本文的末章提出了斯大林社会主义观对我国的启示。以我国现今改革状况为背景,从政治、经济、民族等方面总结对我国的经验和教训。斯大林社会主义观对我国当今改革的启示是本篇文章写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改革的任务之艰巨,不仅需要我们通过自身的不懈奋斗,也需要对以往经验进行总结,避免改革过程中出现曾经犯过的错误。斯大林对中国建设的影响是深刻的,这种影响持续到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就是要求我们以苏联为鉴,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在实践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以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一切工作是非的标准,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道路,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Abstract]:Stalin, as the second leader of the Soviet Union, has been in power for more than 30 years. It can be said that the entire social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Soviet Union was established during Stalin's reign. Stalin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ocialist road in the Soviet Un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socialist movement. Especially for the socialist countries in Eastern Europe and our country, the research on Stalin's view of socialism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rom the theoretical point of view, the study of Stalin's view of socialism, It is helpful to further deepe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the study of Stalin's socialism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of our country.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except the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chapter starts with the content of Stalin's view of socialism,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influence of Stalin's view of socialism. In the last chapter of this paper,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inspiration of Stalin's socialist view to our country. The inspiration of Stalin's view of socialism to the reform of our country today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foothold of the writing of this article, Ren Wuzhi of China's reform is arduous, It is not only necessary for us to make unremitting efforts by ourselves, but also to sum up our past experience in order to avoid the mistakes we have made in the course of reform. Stalin's influence on China's construction is profound. This influence, which lasted until 21th century, requires us to follow the example of the Soviet Union, unswervingly focus on economic construction, unite forces that can be United, and develop and strengthen ourselves in practice. We should take the interests of the people as the criterion for measuring all work right and wrong, actively explore the social road suitable for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 and push forward the caus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A83;D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文亮;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斯大林模式的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02期
2 马焕明;斯大林和他的“人民”[J];领导文萃;2001年04期
3 张玉龙;贡献与误导——析“斯大林模式”的两重性[J];理论学刊;2002年04期
4 俞邃;评价斯大林[J];当代世界;2003年04期
5 沈宗武;斯大林模式重评——必要性、方法及其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01期
6 黄继锋;国外学者斯大林研究若干观点[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06期
7 沈宗武;21世纪初重评斯大林模式论纲[J];天中学刊;2003年03期
8 张光明;斯大林模式的根本特征[J];俄罗斯研究;2003年01期
9 周穗明;对斯大林模式的新反思——《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评介[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3期
10 唐莉;斯大林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思想评析[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辛程;;怎样评价斯大林以及“斯大林模式”问题[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2 马晓亮;;从斯大林模式影响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A];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12)——行政体制改革与政府能力建设研究[C];2011年
3 赵峥;;浅析斯大林模式[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4 姜昕;;斯大林新闻思想评析[A];新闻学论集(第30辑)[C];2014年
5 王小军;;社会主义的民族化及其争论[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民族、民生、民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武国友;;我国为什么放弃“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决策而宣布立即向社会主义过渡[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7 陈章亮;;社会主义新路线图的形成和发展[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刘书林;;正确总结苏联解体的教训[A];忘年交书简二集[C];2010年
9 栾文莲;;运用唯物史观基本观点评析苏联解体[A];“苏东剧变20年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阎志民;;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崛起[A];探索新路构筑辉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十周年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穗明;对斯大林模式的崭新审视[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肖 枫;斯大林问题之我见[N];学习时报;2005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中心 陆南泉;有关斯大林模式若干重要问题的再思考[N];社会科学报;2007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陆南泉;六十年后再评斯大林[N];经济观察报;2013年
5 左凤荣;怀念恩师姜长斌教授[N];学习时报;2009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陆南泉;苏联计划经济体制模式是怎样推行到东欧各国的?[N];经济观察报;2013年
7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曹普;从社会主义的三个“公式”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北京日报;2008年
8 赵可金;和平发展道路:模式的突破[N];学习时报;2009年
9 华东师大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 杨成;重构苏联解体研究的中国议程[N];东方早报;2011年
10 肖枫;中国实行的是独具特色的多党制[N];学习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国宏;列宁斯大林文化革命思想与实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沈宗武;斯大林模式的是与非[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吕卉;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27-1939)[D];吉林大学;2010年
4 秦正为;斯大林的国家利益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倪稼民;颠覆·建构·话语失却[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高新民;论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D];中共中央党校;1998年
7 梁继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苏共因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丹丹;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2 田黔伟;苏联斯大林式政治权力结构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刘亚琼;列宁新经济政策及其启示[D];长安大学;2015年
4 吴洪飞;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5年
5 赵嫱;斯大林人才思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6 杨妮;斯大林社会主义农业思想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7 朱一立;论当代俄罗斯学者对斯大林模式的批判[D];黑龙江大学;2015年
8 陈媛;苏共早期政党合作观的嬗变[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9 张望;斯大林社会主义观及对我国的启示研究[D];延边大学;2017年
10 王璇;斯大林军事安全外交战略思想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229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622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