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本土电影文化要素研究
本文选题:电影史 切入点:电影文化 出处:《电影评介》2015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新疆本土电影主要是指描写天山南北广大地域的新疆人的电影,主要反映新疆政治、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突出新疆自然、人文特色,承载着新疆各族人民感情的电影。新疆本土电影伴随着中国电影成长,新疆本土电影逐步发展壮大,很多电影导演关注新疆题材,关注新疆电影事业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大约有100余部电影上映,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新疆本土电影如1960年的《两代人》,1962年的《阿娜尔汗》等在中国电影历史中
[Abstract]:Local films in Xinjiang mainly refer to the films of Xinjiang people who describe the vast areas of northern and southern Tianshan, mainly reflecting Xinjiang's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highlighting Xinjiang's natural and humanistic characteristics. The films bearing the feelings of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Xinjiang. With the growth of Chinese films, the local films in Xinjiang have gradually developed and grown. Many film directors have paid attention to the subjects of Xinjia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lm industry in Xinjiang. So far,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local films made in Xinjiang, such as "two generations" in 1960 and "Anare Khan" in 1962, wer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films.
【作者单位】: 新疆喀什师范学院研究生处;
【基金】:新疆喀什师范学院院级课题“新疆本土电影的文化符号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3)1471)
【分类号】:J9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丹元;;“华语电影”中的“民族想象”与差异性审美[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2 笪颖;骆正林;;通过奥运影像议程重置中国形象[J];今传媒;2008年07期
3 王彬;;读图时代的数字影像艺术探讨[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王皓;;浅谈数码影视文化及其跨文化传播[J];才智;2008年03期
5 孙璐;;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J];传媒观察;2012年02期
6 李磊磊;;中国优秀战争电影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基于改革开放以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9期
7 李一成;;影视叙事的限制性因素及其处理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8 史剑辉;;DV传播:大众影像话语与文化[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孙绍谊;;电影研究的“历史转向”:理论与方法[J];当代电影;2009年04期
10 董兵;;浅析中国电影的快餐化趋势[J];当代小说(下);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俊明;赵晶;;利用影像传播手段 促进国家地质公园建设[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2届学术年会暨泰宁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凯;武舞传奇的意象世界[D];西南大学;2011年
2 孙振涛;3D动画电影研究:本体理论与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霁月;新中国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寡母寓言(1949-1978)[D];上海大学;2011年
4 虞昕;论网络时代中国电影批评场域的主要特征[D];上海大学;2011年
5 黄雨水;奢侈品品牌传播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郑健健;新华影业公司研究(1934-1942)[D];复旦大学;2011年
7 吴凑春;论新中国传记片的创作(1949-2010)[D];复旦大学;2011年
8 程雯慧;动画的影像叙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刘君;谁的话语空间?中国电影与公共领域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琛;图像叙事:当代文化的视觉转向[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汪永奇;广告影像批评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2 何承超;论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景观电影[D];湘潭大学;2010年
3 邓群;张艺谋电影中意境的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周草;藏族游牧文化与影视元素关系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林燕;影像·拟像·视像[D];暨南大学;2010年
6 马权威;数字长镜头的美学嬗变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王炎;数字电影时代的返璞归真[D];南昌大学;2010年
8 冯学红;后合拍时代[D];安徽大学;2010年
9 齐伟;电影批评理论的反思与重建[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公岩;吴天明双重身份的解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国强;电影声音数字化技术发展概述及展望[J];当代电影;2000年01期
2 李迅,彼得·沃伦;我相信:电影美学将重新流行──访问彼得·沃伦[J];当代电影;2000年03期
3 游飞,蔡卫;电影新技术与后电影时代[J];当代电影;2000年04期
4 郑国恩;“新生代”电影扫描[J];电影创作;2000年03期
5 田义贵;经典理论对电影的艺术定位[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万国庆;洪深电影理论批评浅论[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7 Michael Rush,朱其;胶片与前卫电影[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2000年04期
8 莫雅平;;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电影[J];大舞台;2000年06期
9 陈旭光;电影文化批评:反思与构想[J];电影艺术;2001年02期
10 伦纳德·夸特,傅琦;“我仍旧喜欢去看电影”——一次对波琳·凯尔的采访[J];世界电影;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圣达;;电影在东南亚:发展、问题和前景[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海日寒;;新时期蒙古族电影的文化与艺术问题[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3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4 王准;;数字时代的电影特效创作[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科技论文集[C];2003年
5 丁亚平;;电影史的视界:方法与范式——兼谈人物志电影研究[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祁林;;景观电影之“景观”魅力探源[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任庭义;;论电影与青年文化消费[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9年
8 施梅轻;陈冠平;李淑英;;农村16毫米电影中间片国产化研究[A];2011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11年
9 孙绍谊;;新媒体与早期电影[A];和而不同——全球化视野中的影视新格局——第三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王婷;;论数字时代电影版权侵犯的内生救济——〈阿凡达〉带给电影产业的“潘多拉”[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彭俐;中国电影如何走出十面埋伏[N];北京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钟晓军;走进数字电影时代[N];光明日报;2002年
3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瑞典 让电影发扬光大民族文化[N];人民日报;2003年
4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中国电影百年:电影摄影史[N];社会科学报;2005年
5 严敏;欧洲电影回归人性崇尚真实[N];文汇报;2002年
6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 童刚;继承百年电影传统 谱写新的电影篇章[N];中国电影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张晋锋;重塑电影专业品质[N];中国电影报;2006年
8 吴湄;揭开“玉米之乡”的电影面纱[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9 何勇海;数字电影:高票价的颠覆者[N];民营经济报;2006年
10 赵小青;“重写电影史”的瞩目成绩[N];文艺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运冬;电影,作为隐喻的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李静;新时期体制演变中的电影进口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刘_";基于认知符号架构下电影深层体系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侯微;战争电影与国家认同[D];复旦大学;2009年
5 康尔;电影表述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6 孟岩;泰中动作电影比较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7 王者凌;中国电影现实主义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杨抒;电影中的电影:元电影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冯俊锋;国民党当局在大陆时期对电影的管理与控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10 刘君;谁的话语空间?中国电影与公共领域的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超;电影在中国大学的传播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钱飞遥;李安电影的“色”与“戒”[D];暨南大学;2008年
3 张斯文;新生代电影的文化取向与文化发展策略[D];吉林大学;2009年
4 刘晓曼;华语“同志电影”的命运及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万静;第三世界电影的一面旗帜[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砚杰;中国公路电影初探[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7 王朝飞;从五部电影探索苗族题材电影发展的前景[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8 罗丽丽;论中国知青电影的流程与范式[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0年
9 张秀娟;电影的非线性叙事[D];兰州大学;2010年
10 丁洁;电影音乐类型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51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651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