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冷战时代的中美国内改革比较——基于政治思潮和社会结构演变的分析
本文选题:改革 + 新自由主义 ; 参考:《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5年03期
【摘要】: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项根本变迁是中国的迅速崛起,以及与之相伴、并且初露端倪的"中美权力转移"趋势。笔者认为,中美两国二十余年来综合国力差距迅速缩小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内改革效率的不同,而后者又植根于后冷战时代两国国内主流政治思潮以及社会结构的演变之中。因此,本文力图对上述两个变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比较,集中剖析导致中美两国国内改革在后冷战时代出现不同命运的原因,并以此作为分析未来中美战略态势和国际格局演变新视角。
[Abstract]: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fundamental changes in the world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attern is the rapid rise of China and its accompanying trend of "the transfer of power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rapid narrowing of the gap in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ver the past 20 years is the difference in the efficiency of domestic reform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hich is rooted in the evolution of the mainstream political trend and social structure of the two countr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Therefor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above two variables and their effects, focusing on the reasons why the domestic reform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different destinies in the post-Cold War era.And use it as a new angle of view to analyze the strategic situation and the international pattern evolution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2014年度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201406360094)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22.3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灿荣;马鑫;;未来十年世界六大忧思[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2 约翰·贝拉米·福斯特;王年咏;陈嘉丽;;资本主义的金融化[J];国外理论动态;2007年07期
3 王浩;;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理论透视与历史比较[J];当代亚太;2014年05期
4 沈传亮;;中国改革开放史若干前沿问题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11年08期
5 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J];南开学报;2005年03期
6 赵梅;美国反文化运动探源[J];美国研究;2000年01期
7 金灿荣;政治一文化分裂与美国政局演变[J];美国研究;1995年01期
8 金灿荣;;“占领华尔街”运动与美国中产阶级困境[J];经济研究参考;2012年01期
9 周琪;沈鹏;;“占领华尔街”运动再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09期
10 王浩;;利益、认知、互动:中美关系演进的动因探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龙,李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北京大学文科96级博士生对现代西方思潮评析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王春英;;浅析反文化对主导文化的建构与消解[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3 董艳;;美国嬉皮士反正统文化运动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段平方;;西方激进经济学对资本主义金融化与金融危机研究的理论综述[J];财政研究;2012年02期
5 陈艳龙;;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文学对男性性别角色的选择——以肯·凯西的《飞越疯人院》为例[J];大家;2011年17期
6 袁辉;陈享光;;金融主导积累体制视角下的现代危机[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7期
7 张静芳;反文化现象辨析[J];当代思潮;2004年02期
8 刘建飞;美国反共主义外交的国内政治根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01期
9 任重道;朱贻庭;;过度金融化的弊端及其对社会伦理文化的负面影响——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哲学反思[J];道德与文明;2010年02期
10 刘建飞;政治文化对21世纪中美关系的影响[J];东南亚研究;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仇华飞;;国际秩序转变中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A];中国梦:道路·精神·力量——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文集(2013年度)[C];2013年
2 高继文;;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特色[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阎树群;;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理论探索[A];毛泽东与中国道路——全国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3年
4 高娜;;现代生态文化理论思潮的兴起与人的生存方式的改变[A];生态文明与人的发展[C];2013年
5 孙道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党的干部领导素质的核心和灵魂[A];新四军研究(第五辑)[C];2013年
6 黄建军;;当前中国公共政策实践中的“专项治理”研究[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C];2014年
7 胡晓青;;严明党的纪律 维护中央权威——江泽民关于加强党的纪律、维护中央权威思想探析[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3年(下)[C];2014年
8 何树平;;国际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经济发展道路研究[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3年(下)[C];2014年
9 戚义明;;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进城镇化的历史进程述要[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3年(下)[C];2014年
10 赵宇;;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展望[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3年(下)[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国庆;后工业经济与经济虚拟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韩艳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自觉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温静;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红竹;新时期中国行政问责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宏波;胡锦涛人才思想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何会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何文毅;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王新刚;思想政治教育物质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勇;中国共产党对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探索及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梁小倩;二战后美国招贴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曲晓伟;当代中国多元文化的特征及引领[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艳;新时期我国活力社会建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晶;党的利益协调能力与社会整合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雷;信息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超;胡锦涛党建思想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9 辛巍巍;农村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模式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自稳;新形势下党的公信力建设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百家;;改革开放史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J];北京党史;2008年03期
2 章百家;;关于改革开放史研究的若干思考[J];北京党史;2008年06期
3 陈述;;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在改革开放史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J];党的文献;2008年05期
4 裴宜理;阎小骏;;社会运动理论的发展[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6年04期
5 王海光;;试论“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中国改革的缘起[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02期
6 丁工;;中等强国的崛起与中国外交布局的调整[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7 吴心伯;;论奥巴马政府的亚太战略[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2期
8 金灿荣;段皓文;;当前中美关系的问题与出路[J];国际观察;2014年01期
9 周方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动力、路径与前景[J];当代亚太;2013年02期
10 周琪;王欢;;值得关注的美国政治“极化”趋势[J];当代世界;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郑必坚;[N];人民日报;2008年
2 郭久亦;[N];人民日报;2010年
3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 华民;[N];上海证券报;2011年
4 周天勇;[N];学习时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德斌;“后冷战时代”的推测与判定[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4期
2 庄礼伟;后冷战时代的失败国家课题[J];东南亚研究;2003年01期
3 高辉;论“后后冷战时代”[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麻陆东;后冷战时代欧美矛盾之成因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甘爱冬;张世均;;后冷战时代印美关系的发展及动因[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焦世新;周建明;;后冷战时代的终结及其对中国的意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12期
7 石齐平;;后后冷战时代下的中美大博弈[J];中外管理;2010年12期
8 加利;郭洁敏;;联合国在后冷战时代的强化政策[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93年12期
9 马加力;后冷战时代印度的外交政策[J];南亚研究;1994年04期
10 曹云华;;后冷战时代的美国东南亚政策[J];亚非纵横;1995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特约撰稿人 马尧;后冷战时代中国军事海洋观[N];东方早报;2012年
2 王]N生;“单极稳定论”可以休矣[N];光明日报;2007年
3 樊吉社;后冷战时代的军控形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王恬;构建有效的地区安全合作机制[N];人民日报;2007年
5 ;福山:美国未能发挥恰当“领导”作用[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李学江;美欧分歧面面观[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殷翔;后冷战时代的美欧安全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2 任东波;从帝国到国际共同体[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伟;后冷战时代美国的俄罗斯观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郭海涛;后冷战时代美国与巴西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寇惠;后冷战时代美国与哥伦比亚禁毒合作与分歧探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4 章扬东;文化:后冷战时代认同与冲突的焦点[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易芳兰;后冷战时代土耳其与美国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李衍强;论后冷战时代利比亚对美国政策的转变[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7 袁彬;新瓶装老酒——后冷战时代美国全球战略剖析[D];四川大学;2002年
8 薛伟娟;试论后冷战时代加拿大的人类安全理念及其结构主义外交实践[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云帆;“国家为什么武装”的复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刘辉;后冷战时代沙特阿拉伯与美国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32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732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