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城市外交新模式
本文选题:“一带一路” + 城市外交 ; 参考:《外交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项重要顶层设计,“一带一路”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城市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资源要素的聚集中心和交通枢纽,从某种意义上讲,“一带一路”是由一个个节点城市相互连接起来的“城市网络”。本文通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城市外交实践进行研究,认为“一带一路”为国内沿线城市实施新一轮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提供了新机遇,给城市外交注入新动力,从建立友城关系等进一步拓展到构建城市间集体协作网络、拓展与国际组织合作、开展人文交流活动、参与全球治理、维护城市海外利益等新途径。城市外交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提升,融入国家总体外交的顶层设计,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和地方之间形成密切互动关系和“双赢”格局,新的城市外交模式逐渐显现。除绪论和结语外,本文共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主要是对城市行为体、城市外交的概念进行阐述,为下面各章节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第二章从城市、国家、国际三个层次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给城市外交动力带来的影响。第三章分析参与“一带一路”使城市外交方式得以不断扩展。第四章探讨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城市外交与国家总体外交的互动关系。第五章对“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乌鲁木齐开展城市外交实践进行个案研究分析。结语部分在上述研究基础上,尝试描述“一带一路”背景下城市外交新模式的基本特征,并为城市外交如何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出建议。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top-level design in the diplomacy of great power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elt and Road is committed to building a comprehensive, multi-level and complex global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City is the gathering center and transportation hub of politic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esource elements. In a sense, Belt and Road is a "city network" connected by one node city to another. By studying the practice of urban diploma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elt and Road", this paper holds that "Belt and Road" provides a new opportunity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new and higher level of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in cities along the country, and injects new impetus into urban diplomacy.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iends and citie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ctive cooperation network between cities, to expand coope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o carry out human exchange activities, to participate in global governance, and to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cities overseas, and so on. The status and role of urban diplomacy were promoted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top-level design of national overall diplomacy, which became an important part. A close interaction and a "win-win" pattern were formed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s, and the new urban diplomacy model gradually emerged.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mainly on the concept of urban actors, urban diplomacy,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study of the following chapters. The second chapt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Belt and Road's strategy on city diplomacy from three levels: city, country and international.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at the participation of Belt and Road makes the way of urban diplomacy expand continuously. Chapter four 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ity diplomacy and state diplomacy under Belt and Road. Chapter five makes a case study of Urumqi, an important node city of Belt and Road. The conclusion part tries to describ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mode of urban diploma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Belt and Road"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better participat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elt and Road" in urban diplomacy.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8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宏喜;;打造外交文化[J];世界知识;2006年16期
2 程俊雅;;中国外交理论的新发展——关于和谐世界理论的分析[J];枣庄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新中国60年外交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11期
4 杨洁勉;;中国特色外交理论体系精髓和创新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年07期
5 杨洁勉;;中国外交理论创新的三重历史使命[J];国际展望;2013年01期
6 杨洁勉;;当前中国外交理论的创新重点[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3年03期
7 魏天祺;;中国古代外交政策探微与借鉴[J];外交学院学报;1992年04期
8 管世琳;;军事与外交:二战史专题国际研讨会综述[J];历史教学问题;2013年01期
9 李莉;冷战后预防性外交的发展及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10期
10 范文;论外交哲学[J];新视野;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孙杰;;浅析中国特色外交理论[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熊炜;王婕;;城市外交:理论争辩与实践特点[A];公共外交季刊2013春季号(总第13期)[C];2013年
3 李其庆;;中法外交风波与中国新时期外交[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4 ;奏响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时代乐章——党领导外交事业的成就与经验[A];新中国60年党的执政成就与经验[C];2009年
5 孙德刚;;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选择:论新时期中国在中东的斡旋外交[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教授 崔艳红;和谐世界:当代中国外交理论的重大创新[N];南方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丁刚;世博大舞台 外交新天地[N];人民日报;2010年
3 北师大中国民间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张胜军;中国不要另类外交[N];东方早报;2011年
4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 秦亚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外交部党委副书记 部长 杨洁篪;学以致用 知行并进[N];人民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筱玟;外交工作成就辉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钟声;战略性、全局性、创新性的外交开局[N];人民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肖连兵;中国外交迎难而上 开拓创新 大有作为[N];光明日报;2010年
9 赵可金;新世纪中国外交理论的十大创新[N];学习时报;2012年
10 本章撰文 赖娜;外交主打经济牌自主演绎大国策[N];东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谷昭民;论法律外交[D];吉林大学;2015年
2 张丽娟;商务外交的政治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3 周叶菁;美国对华金融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D];复旦大学;2005年
5 孙晓玲;犹太利益集团与美国中东外交政策(1967-1984)[D];复旦大学;2005年
6 肖文黎;中美联络外交及美驻华联络处主任布鲁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7 王玉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宫世霞;当代俄罗斯外交学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正堂;灾害外交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王彩霞;中国高铁外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媛媛;城市外交:理论、实践与未来[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5年
4 荣梓汀;新媒体外交:公共外交新形式[D];山西大学;2015年
5 蒋缙;美国非政府组织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6 肖雄;中美元首外交新形态[D];南昌大学;2015年
7 张志文;中国反制性外交研究(1992-2012)[D];复旦大学;2014年
8 黄君蕊;国际法框架下追索非法流失文物的外交途径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9 隗倩;强制性外交的可信性[D];外交学院;2016年
10 陈昱彤;中国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外交探析[D];外交学院;2016年
,本文编号:1844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844031.html